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肇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4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农业机械及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公开了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包括浆液制造机构、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监测控制机构以及生态秧盘成型机构;所述浆液制造机构用于产生浆液并存储,同时将浆液导入到生态秧盘成型机构中进行定型、保压、控水以及脱模后形成生态育秧盘;所述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在监测控制机构调控下,用于控制生态秧盘成型机构成型生态育秧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将气动成型技术应用于生态育秧盘生产,实现机构间的精密配合,保证了生态育秧盘的成型效果和成型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可靠,故障少。故障少。故障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及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的总产量占世界首位。目前,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和肥料化还田利用等几种,但全国每年仍有很多秸秆未有效开发利用。一段时期以来,过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以田间焚烧方式进行处理,秸秆焚烧不仅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抗旱保湿能力。本设计从秸秆原料化利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智能化加工设备,有效缓解秸秆处理压力,扩大有机废弃物应用范围。
[0003]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简称生态育秧盘)是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及全程机械化栽植技术的核心,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生态育秧盘生产工艺中,料液压缩成型是关键生产环节之一,也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高效、高品质地生产生态育秧盘是决定其能否大面积推广与应用的关键。在生态育秧盘生产中,农作物秸秆是其主要原料,推广使用生态育秧盘,不仅能够消耗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增加秸秆的原料化利用途径,还由于生态育秧盘具有可降解、无缓苗期等特点,能极大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因此,研制一种合适的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高效、高品质生产生态育秧盘,能够有效地促进其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基于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根据生态育秧盘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特点,利用真空吸附原理,达到可将生产生态育秧盘的材料加工成生态育秧盘的目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包括浆液制造机构、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监测控制机构以及生态秧盘成型机构;
[0007]所述浆液制造机构用于产生浆液并存储,同时将浆液导入到生态秧盘成型机构中进行定型、保压、控水以及脱模后形成生态育秧盘;
[0008]所述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在监测控制机构调控下,用于控制生态秧盘成型机构成型生态育秧盘。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浆液制造机构包括制浆机以及通过输送组件连接的料液储存箱;
[0010]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料液输送泵以及与料液输送泵相连的浆液管路。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包括正/负压组件以及移动组件:
[0012]所述正/负压组件包括用于形成正压的空气压缩机以及用于形成负压的真空吸附泵;
[0013]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用于实现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件以及用于实现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移动件。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态秧盘成型机构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对位置设置;
[0015]所述下模具的表面设置网状结构,上模具的表面为中心通孔的实体结构,通过通孔实现气流交换,且与下模具啮合。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具通过承载架设置在料液储存箱中,依靠垂直移动件完成垂直方向的提升与下降,实现下模具浸入浆液与提出浆液的位置转换。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初始位置设置在下模具正上方,依靠水平移动件完成水平方向移动,配合下模具实现生态育秧盘定型和完成坯盘的横向输送。
[001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监测控制机构包括若干气阀,通过气阀以实现上模具以及下模具的移动和工况间转换。
[001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创新性的将气动成型技术应用于生态育秧盘生产,实现机构间的精密配合,保证了生态育秧盘的成型效果和成型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可靠,故障少。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的侧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中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清水泵;2、料液储存箱;3、承载架;5、制浆控制面板;6、浆液管路;7、料液输送泵;8、制浆机;9、回流管路;10、原料储存箱;11、空气压缩机;12、气压稳定罐;14、承接面板;15、真空吸附泵;16、下模具;17、上模具;18、垂直移动控制气缸;19、水平移动控制气缸;20、22气流输送通道;21、溢流槽;23、密封条;26、气流输送板;27、气流输送腔体;28、清水泵启动按钮;29、清水泵停止按钮;30、变速器;31、转速仪;32、打浆启动按钮;33、打浆停止按钮;34、系统运行按钮;35、系统停止按钮;36、真空吸附泵停止按钮;37、料液输送泵停止按钮;38、真空吸附泵启动按钮;39、料液输送泵启动按钮;40、关机按钮;41、开机按钮;42、显示器;43、下模上升按钮;44、下模下降按钮;45、上模前伸按钮;46、上模后退按钮;47、上模吸附模按钮;48、上模吹模按钮;49、下模吸附模按钮;50、下模吹模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制造机构、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监测控制机构以及生态秧盘成型机构;所述浆液制造机构用于产生浆液并存储,同时将浆液导入到生态秧盘成型机构中进行定型、保压、控水以及脱模后形成生态育秧盘;所述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在监测控制机构调控下,用于控制生态秧盘成型机构成型生态育秧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制造机构包括制浆机以及通过输送组件连接的料液储存箱;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料液输送泵以及与料液输送泵相连的浆液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盘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气动控制机构包括正/负压组件以及移动组件:所述正/负压组件包括用于形成正压的空气压缩机以及用于形成负压的真空吸附泵;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用于实现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件以及用于实现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移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毯钵耦合生态育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明李海源谢秋菊许译丹张芙娴邓杰文郭建永吴智锋刘国平刘媛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