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88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结构,可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同时降低成本以及缩小占用的体积。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第一汽缸是工作的,第二汽缸是休止的。进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以及所述第二气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气缸连通。所述内燃机结构更包括排气再循环通道。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包括排气再循环阀。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之间。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经由所述排气再循环阀与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搭载有内燃机的汽车等车辆,可设置有排气再循环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系统将排放的部分废气重新导入汽缸中。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为了将排气再循环系统融入内燃机系统中,需要设置一组具有阀的通路供排气再循环系统使用。因此,具有排气再循环功能的内燃机系统在设计上不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同时在成本上也须增加额外的费用,并且占用较多的体积。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9

185658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结构,可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同时降低成本以及缩小占用的体积。
[0008]本技术的一种内燃机结构包括第一汽缸、第二汽缸、进气部件、第一排气部件以及第二排气部件。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一汽缸是工作的。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二汽缸是休止的。所述进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以及所述第二汽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汽缸连通。所述内燃机结构更包括排气再循环通道。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包括排气再循环阀。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之间。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经由所述排气再循环阀与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汽缸上。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各自设置有催化转化器。
[0011]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内燃机结构经由当内燃机结构启动汽缸休止功能时是休止中的第二汽缸所连接的第二排气部件作为排气再循环的路径,而不须另外设置额外的管线。如此一来,本技术的内燃机结构可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同时降低成本以及缩小占用的体积。
[001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结构的侧视图;
[0014]图1B是图1A的内燃机结构的俯视图;
[0015]图2A是图1A的内燃机结构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的侧视图;
[0016]图2B是图1A的内燃机结构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的俯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0:内燃机结构;
[0019]110A:第一汽缸;
[0020]110B:第二汽缸;
[0021]120:进气部件;
[0022]130A:第一排气部件;
[0023]130B:第二排气部件;
[0024]140:EGR通道;
[0025]140V:EGR阀;
[0026]150A:第一催化转化器;
[0027]150B:第二催化转化器;
[0028]180:衔接处;
[0029]190:曲轴箱;
[0030]210:气体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以下特举实施例作为本技术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原件/构件 /步骤,系代表相同或类似部件。
[0032]并且,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0033]图1A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结构的侧视图。图1B是图 1A的内燃机结构的俯视图。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1A以及图1B省略示出部分元件。以下将以图1A以及图1B说明内燃机结构100的具体结构。
[0034]参考图1A,在本实施例中,内燃机结构100具有汽缸休止功能,并可作为动力源搭载于车辆上。内燃机结构100是横置V型内燃机,包括第一汽缸 110A及第二汽缸110B。第一汽缸110A及第二汽缸110B之间以特定的角度而配置,使得内燃机结构100可构成为V型内燃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汽缸110A及第二汽缸110B可分别地依照设计需求而代表具有特定数量个汽缸的汽缸排(Cylinder Bank),但本技术并不限制汽缸的数目。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汽缸110A及第二汽缸110B可分别地代表不同侧或同侧的一个或多个汽缸,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
[0035]并且,如图1A所示,内燃机结构100包括进气部件120、第一排气部件 130A、第二排气部件130B以及排气再循环通道140。进气部件120与第一汽缸110A以及第二汽缸110B连
通。进气部件120用以将待燃烧用的空气供给至第一汽缸110A和/或第二汽缸110B。在本实施例中,内燃机结构100可以是直喷型内燃机,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在第一汽缸110A及第二汽缸 110B的汽缸盖上可设置有针对每个汽缸设置有喷射器(图未示)。喷射器的喷嘴可部分暴露于汽缸的燃烧室中,而用以向汽缸供给燃料。喷射器提供的燃料与进气部件120提供的气体在汽缸的燃烧室混合后,可经由点火而被燃烧。第一汽缸110A和/或第二汽缸110B的气体燃烧后产生的动能经由曲轴箱 (Crankcase)190中的曲轴(Crankshaft)来传输至车辆的其他零件。再者,第一排气部件130A可与第一汽缸110A连通,且第二排气部件130B可与第二汽缸110B连通。第一汽缸110A与第二汽缸110B分别地经由第一排气部件130A与第二排气部件130B将产生的废气所排出。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排气部件130A与第二排气部件130B在衔接处180相会,但第一排气部件130A 与第二排气部件130B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连通。
[0036]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部件120、第一排气部件130A、第二排气部件130B 以及排气再循环通道140可包括进气歧管(Inlet Manifold)、排气歧管(ExhaustManifold)、进气通道、排气通道、进气管路、排气管路等具有气体传输功能的零件,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汽缸110A可朝向第一方向D1设置,第二汽缸110B可朝向第二方向D2设置。排气再循环通道140 可设置在进气部件120以及第二排气部件130B之间。举例而言,排气再循环通道140可设置在第二汽缸110B上或邻近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 可为面向车子的前侧(Front)方向,第二方向D2可为面向车子的后侧(Rear) 方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汽缸休止功能,包括:第一汽缸,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是工作的;第二汽缸,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是休止的;进气部件,所述进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以及所述第二汽缸连通;第一排气部件,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连通;以及第二排气部件,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汽缸连通,且所述内燃机结构在于:所述内燃机结构还包括排气再循环通道,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包括排气再循环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瀬川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