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90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绝缘体,其在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含有波纹瓦楞管形状。绝缘体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具有绝缘层和绝缘肋。绝缘层设为包覆内部导体的周面。绝缘肋从绝缘层向径方向突出,并与外部导体接触,并且在轴向上具有连续的形状。绝缘肋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为3条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具体地说,涉及介于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的绝缘体部分,及外部导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绝缘体介于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作为绝缘体具有多个种类,历来,被人们熟知的包括由作为非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TFE(PoliTetraFluoroEthylene)构成的绝缘体,或由作为热塑性含氟树脂PFA(PerFluoroAlkoxy)构成的绝缘体。由作为非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TFE构成绝缘体的情况,虽然能够较高地维持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但难以通过连续成形挤压这种廉价的制造方法制造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制造成本上升。由作为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FA构成绝缘体的情况,能够通过连续挤压成形制造绝缘体,降低同轴电缆的制造成本。然而,由PFA构成绝缘体的情况,从该材质看,难以使同轴电缆中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等同于含有PTFE的绝缘体的同轴电缆。为了提高PFA的绝缘体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在树脂绝缘体PFA上,可以配合作为理想的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构成绝缘体。因此,历来,就实施了通过气体发泡挤压成型形成绝缘体(PFA),从而在绝缘体(PFA)内部形成空气层(气泡)。然而,为了在绝缘体(PFA)上高精度地形成气泡,需要向PFA内混入发泡剂。但是,向PFA内混入发泡剂,其本身就成为恶化绝缘体(PFA)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的主要原因。由此,为了使绝缘体(PFA)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与绝缘体(PTFE)同等,必须使其发泡率达到80%以上,然而这种发泡率作为工业制品是不能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通过廉价的制造方法制造,并且具有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优异的绝缘体的同轴电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形成如下结构。即,绝缘体,具有分别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和绝缘肋。所述绝缘层设为包覆内部导体的周面。所述绝缘肋从所述绝缘层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外部导体接触。所述绝缘肋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形状。所述绝缘肋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为3条以上。根据该结构,通过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绝缘体,可由连续挤压成形成形绝缘体,由此可抑制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在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设绝缘肋,而使绝缘体形成中空结构,可以在邻接的绝缘肋之间的间隙中设空气层。由此,在绝缘体中,可实现与气体发泡同等或在其之上的空气层容积。进而,由于形成了并非完全含有发泡剂的空气层,所以可获得热塑性含氟树脂的纯粹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等),由此,可实现具有良好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并且衰减特性优异的同轴电缆。另外,通过设3条以上的绝缘肋,能够确实地防止相对内部导体的外部导体的偏心。这种偏心,成为使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特性(VSWR等)劣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在不产生偏心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在该方面,能够较高地维持这些特性。另外,如果增加绝缘肋的根数,虽然能够确实地抑制外部导体的偏心,但作为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的容积会尽可能地减少。与此相反,如果设为2根,虽然空气层的容积会增加,但难以通过弯曲同轴电缆的形式抑制外部导体的偏心。根据这样的理由,在以抑制外部导体的偏心的形式确保充分的空气层的基础上,绝缘肋的根数优选为3根。另外,通过将绝缘层设为包覆内部导体的周面,所述绝缘肋,通过绝缘层与内部导体接合,绝缘肋与内部导体之间的贴紧力,与绝缘肋直接与内部导体相接的情况相比大幅增加。另外,在只设绝缘肋的结构中,由于绝缘肋部分地与内部导体接触,所以不能包覆内部导体。因此,有可能发生未被包覆的内部导体的腐蚀。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包覆内部导体的绝缘层,可防止内部导体的腐蚀。另外,通过将外部导体作成波纹瓦楞管形状,进一步增加作为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的容积。其理由如下。将外部导体作成波纹瓦楞管形状时,通过该凹凸形状,在外部导体的内部区域内,产生外部导体的山部分的内侧区域和谷部分的内侧区域。通过连续挤压成形制造绝缘肋时,绝缘肋虽然与成为小直径的谷部分的内侧区域接触,但不与成为大直径的山部分的内侧区域接触。因此,在山部分的内侧区域中,通过绝缘肋而残留有未填充的空气层。由此,附加该部分的空气层的部分,作为全体的空气层的容积增加,该部分,使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绝缘肋以螺旋状设于所述内部导体的四周。这样,可较高地维持外部导体的正圆度。其理由如下。将绝缘肋未设为螺旋状的形状放到轴方向上时,绝缘肋将与外部导体的同一部位接触。此时,与绝缘肋接触的外部导体的部位,被绝缘肋支撑,不易变形。然而,与绝缘肋未接触的外部导体的部位,由于未被绝缘肋支撑而容易变形,因此,难以维持正圆度。与此相对,将绝缘肋设为螺旋状的形状放到轴方向上时,绝缘肋,成为使与外部导体接触的部位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动的形状。这样,绝缘肋与外部导体接触的部位,将在圆周方向上均等地分散配置,作为该结果,外部导体不易变形且可较高地维持其正圆度。同轴电缆,外部导体的圆度越高,与内部导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在圆周方向上越均等。内部/外部导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中的圆周方向的均等性,对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特性(衰减特性等)影响较大。如果通过将绝缘肋以螺旋状设于内部导体的周围,较高地维持上述间隔距离中的圆周方向的均等性,则该部分,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特性。如上,本专利技术通过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内外导体间的绝缘体,可进行连续挤压成形,并能够控制成本。另外,通过不使用发泡材而是绝缘肋的设置,使绝缘体形成中空结构。由此,能够提高绝缘体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实现衰减率低的良好的同轴电缆。另外,通过使外部导体形成波纹瓦楞管形状,能够进一步增大作为中空结构的绝缘体中的空气层的容积,该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同轴电缆的衰减率。另外,通过使外部导体形成波纹瓦楞管形状,外部导体的可挠性提高,由此,装置机器内的配线时,不必事前的三维加工,能够实现作业的高效化。本专利技术的此外的目的如果理解下面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即可明白,在附带的要求中写明。而且,本说明书中未涉及的很多的利益,如果实施该专利技术,本行业人员是能够想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将图1断裂的内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设计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同轴电缆的立体图,图2是其剖面图,图3是将同轴电缆断裂,表示其内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立体图。符号1是内部导体,2是绝缘体。绝缘体2,具有绝缘层3,其包覆内部导体1的周围;绝缘肋4,其与绝缘层3一体化并与外部导体5接触。5是外部导体,其设为围绕内部导体2的周围;6是被覆,其包覆外部导体5的外围。内部导体1,例如,通过对含铜被膜的钢线镀银来构成。外部导体5,由铜管构成。外部导体5,为波纹型的瓦楞管。被覆6例如,由聚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特征是,在内部导体1与外部导体5之间,具有由作为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FA构成的绝缘体2。绝缘体2,具有绝缘层3,其为包覆内部导体1的周围全周的薄膜;绝缘肋4,其从绝缘层3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外部导体5接触。绝缘肋4,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为3条以上(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其中,具有:内部导体;管状的外部导体,其围绕所述内部导体的周围而设置;绝缘体,其设于所述内部导体和所述外部导体之间,    所述外部导体具有波纹瓦楞管形状;    所述绝缘体分别具有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和绝缘肋;    所述绝缘层设为包覆所述内部导体的周面;    所述绝缘肋从所述绝缘层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外部导体接触;    所述绝缘肋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形状;    所述绝缘肋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有3条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其中,具有内部导体;管状的外部导体,其围绕所述内部导体的周围而设置;绝缘体,其设于所述内部导体和所述外部导体之间,所述外部导体具有波纹瓦楞管形状;所述绝缘体分别具有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和绝缘肋;所述绝缘层设为包覆所述内部导体的周面;所述绝缘肋从所述绝缘层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外部导体接触;所述绝缘肋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形状;所述绝缘肋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祐儿公贺邦明金子隆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