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预制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70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0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预制管桩,包括:外护管;第一凸起部,固定在外护管的外壁上,沿外护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凸起部的内壁与外护管的内部连通;内衬管,位于外护管内,内衬管的外壁与外护管的内壁贴合;以及注浆管,其一端沿外护管的轴向顺序穿过各个第一凸起部,注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位于第一凸起部与内衬管形成的空间内;其中,第一凸起部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排浆孔,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进入第一凸起部内,然后从第一排浆孔排出。本申请能够提高桩基的稳定性。本申请能够提高桩基的稳定性。本申请能够提高桩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预制管桩


[0001]本申请涉及桩基础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预制管桩。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领域,桩基础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复合地基加固方法,按照桩基础的制作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管桩是预制桩的一种,为一种空心柱体,相对于实心桩体,能够有效节省材料,在道路桥梁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预制管桩在工厂制作完成后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然后将预制管桩预埋在地基内,这种方式相对于灌注桩来讲,虽然缩短了施工周期,但是桩体与地基之间粘固力较差,从而会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桩基的稳定性,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预制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新型预制管桩,包括:
[0007]外护管;
[0008]第一凸起部,固定在外护管的外壁上,沿外护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凸起部的内壁与外护管的内部连通;
[0009]内衬管,位于外护管内,内衬管的外壁与外护管的内壁贴合;以及
[0010]注浆管,其一端沿外护管的轴向顺序穿过各个第一凸起部,注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位于第一凸起部与内衬管形成的空间内;
[0011]其中,第一凸起部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排浆孔,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进入第一凸起部内,然后从第一排浆孔排出。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管桩预埋完成后,向注浆管内注浆,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排出至第一凸起部内,浆液充满第一凸起部,增加注浆压力,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排浆孔排出,浆液渗透至周围土层内,并包裹在第一凸起部的外侧,浆液凝固后,第一凸起部与周围土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增强了整体桩基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注浆管沿外护管的周向均布有多个。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注浆速度。
[0015]可选的,所述注浆管的下端设置为闭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充满注浆管后,不会再向下运动,在注浆压力下,浆液更容易从第一排浆孔排出。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浆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能防止在预埋管桩的过程中土体内的大颗粒物堵塞第一排浆孔,其次,第一排浆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浆液压力沿第一排浆孔的轴向逐渐增大,更有利于浆液的排出。
[0019]可选的,所述通孔为腰型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的设置增大了浆液的通流面积,浆液排出更顺畅。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预制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2]新型预制管桩,包括:
[0023]外护管;
[0024]第二凸起部,固定在外护管的外壁上,呈螺旋形式沿外护管的轴向排布,第二凸起部的内壁与外护管的内部连通;以及
[0025]内衬管,位于外护管内,内衬管的外壁与外护管的内壁贴合;
[0026]其中,第二凸起部与外护管的上端面连通,第二凸起部上均布有第二排浆孔,浆液进入第二凸起部内后,能够从第二排浆孔排出。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管桩预埋完成后,向第二凸起部内注浆,浆液进入第二凸起部后,由第二排浆孔排出,浆液渗透至周围土层内,并包裹在第二凸起部的外侧,浆液凝固后,第二凸起部与周围土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增强了整体桩基的稳定性。
[0028]可选的,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端设置为闭口。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充满第二凸起部后,不会再向下运动,在注浆压力下,浆液更容易从第二排浆孔排出。
[0030]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浆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能防止在预埋管桩的过程中土体内的大颗粒物堵塞第二排浆孔,其次,第二排浆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浆液压力沿第二排浆孔的轴向逐渐增大,更有利于浆液的排出。
[0032]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33]预制管桩预埋完成后,向注浆管内注浆,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排出至第一凸起部内,浆液充满第一凸起部,增加注浆压力,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排浆孔排出,浆液渗透至周围土层内,并包裹在第一凸起部的外侧,浆液凝固后,第一凸起部与周围土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增强了整体桩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新型预制管桩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为体现图1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36]图3是图1的剖视图。
[003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新型预制管桩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图4的剖视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1、外护管;2、第一凸起部;21、第一排浆孔;3、内衬管;4、注浆管;41、通孔;5、第二凸起部;51、第二排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预制管桩,包括外护管1、第一凸起部2、内衬管3以及注浆管4。
[0042]参照图2和图3,外护管1为一种混凝土管;第一凸起部2沿外护管1的轴向均匀分布,第一凸起部2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等,其为一种薄壁形式,固定在外护管1的外壁上,且第一凸起部2的内部与外护管1的内部相连通。第一凸起部2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排浆孔21。
[0043]内衬管3为一种钢管,位于外护管1内,内衬管3的外壁与外护管1的内壁贴合,实际生产加工中,内衬管3可以与外护管1固定连接,也可以分体设置,施工中将内衬管3直接嵌入外护管1中,总之,第一凸起部2、外护管1以及内衬管3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
[0044]注浆管4位于外护管1的外部,其一端沿与外护管1轴线平行的方向顺序穿过各个第一凸起部2;注浆管4的管壁上沿其轴向均布有多组通孔41,每组通孔41均位于第一凸起部2与内衬管3 形成的空间内。
[0045]预制管桩预埋完成后,向注浆管4内注浆,浆液进入注浆管4后,由通孔41排出至第一凸起部2内,浆液充满第一凸起部2,增加注浆压力,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排浆孔21排出,浆液渗透至周围土层内,并包裹在第一凸起部2的外侧,浆液凝固后,第一凸起部2与周围土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增强了整体桩基的稳定性。
[0046]为了加快注浆速度,注浆管4沿外护管1的周向均布有多个。
[0047]另外,注浆管4的下端设置为闭口,浆液充满注浆管4后,不会再向下运动,在注浆压力下,浆液更容易从第一排浆孔21排出。
[0048]进一步的,通孔41沿注浆管4的管壁周向均布有多个,而且通孔41为沿注浆管4径向设置的腰型孔,腰型孔的设置增大了浆液的通流面积,浆液排出更顺畅。
[0049]更进一步的,第一排浆孔21的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管(1);第一凸起部(2),固定在外护管(1)的外壁上,沿外护管(1)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凸起部(2)的内壁与外护管(1)的内部连通;内衬管(3),位于外护管(1)内,内衬管(3)的外壁与外护管(1)的内壁贴合;以及注浆管(4),其一端沿外护管(1)的轴向顺序穿过各个第一凸起部(2),注浆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多组通孔(41),每组通孔(41)位于第一凸起部(2)与内衬管(3)形成的空间内;其中,第一凸起部(2)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排浆孔(21),浆液进入注浆管(4)后,由通孔(41)进入第一凸起部(2)内,然后从第一排浆孔(21)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4)沿外护管(1)的周向均布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4)的下端设置为闭口。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