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258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拼装机包括环形移动架,行走装置包括沿环形移动架中心线方向延伸的行走轨道、固设于环形移动架上的液压马达、以及由液压马达驱动转动而带动环形移动架沿行走轨道移动的转动轮,转动轮固设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转动轮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液压马达的液压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使用液压马达作为移动架的驱动机构,能够提高拼装机移动的工作效率,且运行平稳,故障较少。故障较少。故障较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盾构施工法时,隧道的永久支护通常是将在地面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管片,运输到盾构尾部,然后用盾构拼装机逐片间隙拼装。管片拼装机就是将管片按照隧道施工要求安装成环。对其功能要求是能把管片上举、旋转及夹持管片向外侧移动。
[0003]管片拼装机主要由平移机构、旋转机构、举升机构、抓举装置等构成,来满足拼装机的对管片拼装自由度控制要求。拼装机的移动通过滚轮在行走轨道上滚动来实现,驱动装置为能够沿行走轨道伸缩的平移油缸。但是,因为移动的距离较长,继而决定了平移油缸行程较长,油缸通过固定缸体的方式安装,油缸活塞杆和拼装机移动架保持相对静止,无杆腔进油,活塞杆伸出,并带动拼装机移动架实现平移运动,但当油缸活塞杆伸出过长时,常会出现活塞杆抖动,运行很不稳定,且缩回时容易卡死,这就限制了移动架的平移速度,导致移动过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拼装机的行走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所述拼装机包括环形移动架,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沿所述环形移动架中心线方向延伸的行走轨道、固设于所述环形移动架上的液压马达、以及由所述液压马达驱动转动而带动所述环形移动架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固设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所述转动轮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液压马达的液压控制系统。
[0007]优选地,所述液压马达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制动器,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
[0008]动力油泵;
[0009]补油泵;
[0010]比例换向阀,能够控制所述液压马达转速和旋转方向,所述比例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动力油泵连通;
[0011]第一主油路,所述第一主油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比例换向阀的右位,所述第一主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
[0012]第二主油路,所述第二主油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比例换向阀的左位,所述第二主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
[0013]平衡阀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油路中且能够克服负负载且保持压力稳定的第一平衡阀、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油路中且能够克服负负载且保持压力稳定的第二平衡阀,所述平衡阀组还包括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平衡阀开度的第一单向节流阀,以及能够调节所述第
一平衡阀开度的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一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平衡阀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一平衡阀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制动油路以及梭阀,所述制动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梭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路、所述第二主油路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制动油路中还设置有能够降低所述制动油路中液压油压力的第一减压阀,以及能够控制所述制动油路通断的电磁控制阀。
[0016]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补油油路,所述补油油路包括第三主油路,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三主油路的一端和所述补油泵连接,所述第三主油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第二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主油路连接。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中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三主油路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液口和所述第一主油路/第二主油路连通。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主油路中还设置有能够降低所述第三主油路中液压油压力的第二减压阀。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油路和所述第二主油路上分别连接有溢流阀。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液压马达具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
[00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行走轨道上具有沿所述行走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转动轮为能够和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行走装置,使用液压马达作为移动架的驱动机构,能够提高拼装机移动的工作效率,且运行平稳,故障较少。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本技术的拼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2为附图1中A处的细节图;
[0025]附图3附图1的侧视图;
[0026]附图4为本技术的拼装机的行走装置中液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液压马达设置有一组;
[0027]附图5为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附图6为本技术的拼装机的行走装置中液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液压马达对称地设置有两组;
[0029]附图7为附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其中:
[0031]1、环形移动架;
[0032]2、行走轨道;21、齿条;
[0033]3、液压马达;3a、第一马达;3b、第二马达;31、第一油口;32、第二油口;33、制动器;
[0034]4、液压控制系统;41、动力油泵;42、补油泵;43、比例换向阀;44、第一主油路;441、
溢流阀;45、第二主油路;46、平衡阀组;461、第一平衡阀;462、第二平衡阀;463、第一单向节流阀;464、第二单向节流阀;47、制动油路;471、第一减压阀;472、电磁控制阀;48、梭阀;49、补油油路;491、第三主油路;492、第一支路;493、第二支路;494、单向阀;495、第二减压阀;
[0035]5、转动轮;
[0036]6、安装架;
[0037]7、行走轮;
[0038]8、水平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40]参见各附图所示的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拼装机包括环形移动架1,行走装置包括沿环形移动架1中心线方向延伸的行走轨道2、固设于环形移动架1上的液压马达3、以及由液压马达3驱动转动而带动环形移动架1沿行走轨道2移动的转动轮5,转动轮5固设于液压马达3的输出轴,转动轮5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行走轨道2的长度方向, 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液压马达3的液压控制系统4。具体地,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环形移动架1上还固定地设置有用于安装液压马达3的安装架6、用于限制环形移动架1上下移动的行走轮7,以及用于限制环形移动架左右移动的水平轮8,行走轮7和水平轮8均抵靠在行走轨道2上,且行走轮7和水平轮8均能够沿行走轨道2的长度方向移动。
[0041]其中,参见附图4和附图5所示,液压马达3具有第一油口31、第二油口32和制动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所述拼装机包括环形移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沿所述环形移动架中心线方向延伸的行走轨道、固设于所述环形移动架上的液压马达、以及由所述液压马达驱动转动而带动所述环形移动架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固设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所述转动轮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液压马达的液压控制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制动器,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油泵;补油泵;比例换向阀,能够控制所述液压马达转速和旋转方向,所述比例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动力油泵连通;第一主油路,所述第一主油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比例换向阀的右位,所述第一主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第二主油路,所述第二主油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比例换向阀的左位,所述第二主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平衡阀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油路中且能够克服负负载且保持压力稳定的第一平衡阀、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油路中且能够克服负负载且保持压力稳定的第二平衡阀,所述平衡阀组还包括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平衡阀开度的第一单向节流阀,以及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平衡阀开度的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一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平衡阀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一平衡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装机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制动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刚贺民璐张涛吴雁斌秦番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