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健生专利>正文

单人介入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50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单人介入防护装置,其特征是:为一由防辐材料制成的罩体(1),罩体(1)的立面上设有活动门(2)和观察窗(3),观察窗(3)用透明的防辐材料封闭;罩体(1)的底部安设至少三个万向轮(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介入放射医疗用的单人介入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介入放射医疗技术必须借助放射设备来实现,而放射设备产生的放射线如X射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实施介入放射医疗手术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辐措施。现有的防辐措施主要有对置放有放射设备的手术台设置铅皮挡板、铅玻璃屏风等防辐板件对放射线的辐射路线进行阻隔而实施介入放射治疗的医护人员则穿戴上铅防护服装,如铅头罩、铅眼镜、铅围巾、铅外套、铅裤子等。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防辐板件难以全方位地对放射线的辐射路线进行阻隔,而铅防护服装又过于笨重而导致穿着者在行动上的诸多不便,且铅防护服装由多种部件组合而成,各部件之间存在接驳位,如铅头罩与铅外套之间的接驳位,而穿着者在穿着后做动作时难免会在接驳位处暴露出未被防护的身体部位,由此留下被放射线直接辐射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介入放射医疗防护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护效果优良的单人介入防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单人介入防护装置,为一由防辐材料制成的罩体,罩体的立面上设有活动门和观察窗,观察窗用透明的防辐材料封闭;罩体的底部安设至少三个万向轮。 上述罩体可分成活动罩体和底座两部分,活动罩体和底座之间通过软性防辐材料连接。 上述观察窗下方的罩体外壁上可延伸出两条由防辐材料制成的通管,通管的外管口用软性防辐材料遮挡。 本技术结构简单,防护效果优良,介入放射手术的操作者进入后,即进入一个可完全阻挡放射线辐射的空间内,解除了笨重的铅防护服装的负累,而能行动自如地、专心致志地施行介入放射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单人介入防护装置,为一由含铅纤维钢制成的罩体1,罩体1的立面上设有活动门2和用透明的铅玻璃封闭的观察窗3;观察窗3下方的罩体外壁上延伸出两条由含铅纤维钢制成的通管5,通管5的外管口设置铅橡皮6收口。罩体1的底部安设三个万向轮4。 本技术使用时,施术者从活动门2进入罩体1内,其双手戴上防辐手套后从通管5伸出罩体1外即可对介入仪器进行操作,施术者可通过观察窗3进行观测监控手术进程,且可通过罩体1底部的万向轮4实现身体的移位。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罩体1分成活动罩体11和底座12两部分,活动罩体11和底座12之间通过铅橡皮6连接,施术者可通过活动罩体11做轻微的弯腰动作。其它同实施例1。 此外,本技术所述的罩体上可设置换气装置,使罩体内的空气流通。而防辐材料除为铅防辐材料外,还可使用具硫酸钡填充夹层结构的防辐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人介入防护装置,其特征是为一由防辐材料制成的罩体(1),罩体(1)的立面上设有活动门(2)和观察窗(3),观察窗(3)用透明的防辐材料封闭;罩体(1)的底部安设至少三个万向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介入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罩体(1)分成活动罩体(11)和底座(12)两部分,活动罩体(11)和底座(12)之间通过软性防辐材料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