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苯酐卸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149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苯酐卸料系统,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包括槽车、卸料泵和方罐,卸料泵位于槽车和方罐之间,卸料泵的进料端设有第一夹套管,第一夹套管通过夹套卸料软管与槽车的卸料口相连接,夹套卸料软管的旁侧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蒸汽输出管往夹套卸料软管的夹层内通入蒸汽,卸料泵的出料端设有第二夹套管,第二夹套管的末端连通方罐,所述第一夹套管和第二夹套管的夹层内流动有导热油。通过在夹套卸料软管的夹层内通入蒸汽,第一夹套管和第二夹套管的夹层内流动导热油,保证从槽车到方罐之间卸料管道的温度,解决釜口投固体苯酐时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减少液体苯酐产生凝固,减少管道堵塞。减少管道堵塞。减少管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苯酐卸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精细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液体苯酐卸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苯酐又名邻苯二甲酸酐,英文简写为PA。呈白色鳞片状固体或粉末,或白色针状晶体,具有轻微的气味,熔点130.8℃,沸点284.5℃,易升华。市面上的苯酐采用编织袋或者吨包包装,需要使用时,采用釜口人工投料或按照加工需要提前投入热熔釜中熔融成液体后才能使用,影响生产效率。而采用人工投固体苯酐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并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固体苯酐成本高于液体苯酐,向热熔釜中投入固体苯酐呈熔融液体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能耗明显增加。
[0003]因此,如何直接购入和利用液体苯酐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本领域内常使用恒温槽车装载液体苯酐,当需要使用时,直接从槽车中卸料即可。但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液体苯酐凝固点是131℃,在卸料过程中容易遇到冷管产生凝固堵塞在管道内,难以清理出来,需要保证卸料管道及容器的温度不低于160℃。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苯酐卸料系统,解决釜口投固体苯酐时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直接利用液体苯酐,保证卸料管道和容器的温度,减少液体苯酐产生凝固,减少管道堵塞。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苯酐卸料系统,包括槽车、卸料泵和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泵位于槽车和方罐之间,卸料泵的进料端设有第一夹套管,第一夹套管通过夹套卸料软管与槽车的卸料口相连接,夹套卸料软管的旁侧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蒸汽输出管往夹套卸料软管的夹层内通入蒸汽,卸料泵的出料端设有第二夹套管,第二夹套管的末端连通方罐,所述第一夹套管和第二夹套管的夹层内流动有导热油。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储罐,储罐安装在支撑架上,储罐的空腔内设有内盘管,所述内盘管沿所述储罐的高度方向盘旋设置在储罐空腔的下方,内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设有第一进油阀和第一回油阀,第一回油阀位于第一进油阀的上方。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罐的上下两端均为拱起的弧形,中间为圆柱形。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输出管连接储罐的顶端和夹套卸料软管,储罐的顶端还设有安全阀排放管和蒸汽卸压管,所述安全阀排放管、蒸汽卸压管、蒸汽输出管彼此间距设置。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套管靠近方罐的一段设有第二进油阀和第二回油阀,所述第二进油阀和第二回油阀均与第二夹套管的夹层相连通,第二回油阀位于第二进油阀的上方。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油阀的上方设有洗管阀,所述洗管阀与第二夹套管的
流动管道相连通。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套管靠近卸料泵的一端设有卸料阀,第二夹套管靠近卸料泵的一端设有夹套阀。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套卸料软管与蒸汽输出管相垂直设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夹套卸料软管的夹层内通入蒸汽,第一夹套管和第二夹套管的夹层内流动导热油,保证从槽车到方罐之间卸料管道的温度,解决釜口投固体苯酐时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减少液体苯酐产生凝固,减少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体苯酐、蒸汽以及导热油的流动示意图。
[0018]图中,1、卸料泵,2、方罐,3、第一夹套管,4、夹套卸料软管,5、第二夹套管,6、蒸汽发生装置,61、蒸汽输出管,62、支撑架,63、储罐,64、内盘管,65、第一进油阀,66、第一回油阀,67、安全阀排放管,68、蒸汽卸压管,7、第二进油阀,8、第二回油阀,9、洗管阀,10、卸料阀,11、夹套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0]如附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体苯酐卸料系统,包括槽车、卸料泵1和方罐2,卸料泵1位于槽车和方罐2之间,卸料泵1的进料端设有第一夹套管3,第一夹套管3通过夹套卸料软管4与槽车的卸料口相连接,夹套卸料软管4的旁侧设有蒸汽发生装置6,蒸汽发生装置6通过蒸汽输出管61往夹套卸料软管4的夹层内通入蒸汽,卸料泵1的出料端设有第二夹套管5,第二夹套管5的末端连通方罐2,第一夹套管3和第二夹套管5的夹层内流动有导热油。
[0021]通过在夹套卸料软管4的夹层内通入蒸汽,第一夹套管3和第二夹套管5的夹层内流动导热油,保证从槽车到方罐2之间卸料管道的温度,解决釜口投固体苯酐时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减少液体苯酐产生凝固,减少管道堵塞。
[00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槽车为现有的技术,参见中国授权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038217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11月16日,公开的一种液态苯酐槽车。
[002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罐2具备持续保温的效果,所使用的夹套卸料软管4、第一夹套管3和第二夹套管5均为夹套管道,夹套管道在石油化工、化纤等装置中应用较为广泛,它由内管(主管)和外管组成,内管输送的介质为工艺物料,外管的介质为蒸汽、热水、导热油、冷媒或联苯热载体等。
[00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6包括支撑架62和储罐63,储罐63安装在支撑架62上,储罐63的空腔内设有内盘管64,内盘管64沿储罐63的高度方向盘旋设置在储罐63空腔的下方,内盘管64的两端分别连接设有第一进油阀65和第一回油阀66,第一回油阀66位于第一进油阀65的上方。
[0025]内盘管64也叫蛇管,用来加热或冷却釜内物料,热量损失小,传热效果好。内盘管64可分为螺旋形盘管和竖式蛇管。在卸料之前,储罐63需事先开启内盘管64导热油加热,确保罐内温度高于140℃。
[002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储罐63的上下两端均为拱起的弧形,中间为圆柱形。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蒸汽输出管61连接储罐63的顶端和夹套卸料软管4,储罐63的顶端还设有安全阀排放管67和蒸汽卸压管68,安全阀排放管67、蒸汽卸压管68、蒸汽输出管61彼此间距设置。安全阀排放管67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设备的安全,蒸汽卸压管68用于储罐63内压力过大时进行泄压操作,提高安全性。
[00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夹套管5靠近方罐2的一段设有第二进油阀7和第二回油阀8,第二进油阀7和第二回油阀8均与第二夹套管5的夹层相连通,第二回油阀8位于第二进油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苯酐卸料系统,包括槽车、卸料泵(1)和方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泵(1)位于槽车和方罐(2)之间,卸料泵(1)的进料端设有第一夹套管(3),第一夹套管(3)通过夹套卸料软管(4)与槽车的卸料口相连接,夹套卸料软管(4)的旁侧设有蒸汽发生装置(6),蒸汽发生装置(6)通过蒸汽输出管(61)往夹套卸料软管(4)的夹层内通入蒸汽,卸料泵(1)的出料端设有第二夹套管(5),第二夹套管(5)的末端连通方罐(2),所述第一夹套管(3)和第二夹套管(5)的夹层内流动有导热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苯酐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6)包括支撑架(62)和储罐(63),储罐(63)安装在支撑架(62)上,储罐(63)的空腔内设有内盘管(64),所述内盘管(64)沿所述储罐(63)的高度方向盘旋设置在储罐(63)空腔的下方,内盘管(64)的两端分别连接设有第一进油阀(65)和第一回油阀(66),第一回油阀(66)位于第一进油阀(65)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苯酐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63)的上下两端均为拱起的弧形,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有朋
申请(专利权)人:云浮晨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