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89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因其外表白毫满披、色白如银而得名,白茶的传统制法不炒不揉,属于微发酵茶类,主要品质特征是干茶色白隐绿,毫香显,汤色杏黄银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柔软明亮。白茶主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地。历史上白茶以外销为主,内销较少,但近年白茶的多种生理功能日益受到关注,如抗氧化能力、抗肿瘤及抗突变功效、预防肥胖及糖尿病、保护肝脏等,白茶因独特的健康价值和可陈放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0003]传统白茶以福建为主,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类:白毫银针,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制成;白牡丹,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制成;寿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制成。近年来随着白茶市场日趋广阔,福建之外的省份为丰富当地茶叶品类,开始进行关于白茶适制品种的探究,已有学者对浙江、河南、云南、广西等地的茶树品种进行适制白茶工艺研究。
[0004]范方嫒等在《浙江“春雨2号”品种白茶加工工艺初探》一文中利用浙江省主栽茶品种“春雨2号”鲜叶为原料进行了不同萎凋方式及不同干燥方式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2个工艺流程分别为:鲜叶

35℃控温萎凋25h

50℃烘干2h;鲜叶

日光萎凋40h

100℃烘干30min。
[0005]传统白茶的初制工艺只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萎凋过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伴随着长时间的萎凋,鲜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香气清鲜,滋味甘醇爽口的品质特征。根据萎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自然萎凋,指日光和无日光交替进行萎凋;加温萎凋,指采用室内控温进行萎凋;复试萎凋,指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交替进行。萎凋方式、时间、环境是白茶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0006]白茶萎凋过程中,前期酶活性提高,蛋白质水解生成具有鲜爽和甜味的氨基酸,萎凋后期叶内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还原失去平衡,邻醌生成增加,氨基酸被邻醌所氧化、脱氨、脱羧,生成低沸点挥发性醇类和醛类化合物,为白茶嫩香、清香、毫香提供香气来源和先质,同时,氨基酸与邻醌结合而成的有色化合物,对白茶汤色有着良好的影响。
[0007]因此,如何在白茶生产过程中,调控其酶促反应成为研究的重点。白茶生产过程中的酶促反应决定了白茶的鲜甜度、其香气和汤色。由于传统的白茶加工工艺不炒不揉,未经高温,除白毫银针外的四个品类白茶均带有一定程度的生青,即涩味,这就是酶促反应不完全的一个具体表现。这在春雨2号上表现尤为明显,相较于其它品种,春雨2号品种儿茶素总量最高,初始儿茶素总量约为175mg/g。其经过萎凋和烘干后,经过2

4个月的自然陈化,才能一定程度上减弱涩味,进行销售,这对白茶的生产出售极为不利。目前,人们对于白茶生产工艺的改进极为有限,尚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0008]CN 110089584 A公开了一种黔辐4号茶树品种加工白毫银针的方法,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共交替的方式去激发茶叶香气,也就是所谓的复式萎凋法,这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萎凋时间过短,酶促反应不完全,无法完全激发茶叶风味。
[0009]CN 107647022 A公开了一种茉莉白毫银针的加工方法,在烘焙过程中加入了一步窖花的步骤,将筛拣后的茶芽与新鲜摘下的茉莉花按照一层茶芽一层茉莉花的方式平铺在烘焙架上混合窨制30~60min,窨制结束后用竹叶在烘焙架下方燃烧进行复火焙干后分拣。使用茉莉花提升白茶香,不仅会夺取白茶叶本身的香气,香气也不持久,不易长期贮藏。且分拣过程麻烦,易损害白茶叶的外形。且两篇公开的专利技术都没有考虑到酶灭活和杀菌,这不利于贮藏过程中茶叶风味的保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茶的生产工艺。
[0011]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采摘鲜芽:茶树品种为春雨2号品种,晴天日出,露水刚干,选取一芽一叶,3

4cm长处掐断,轻放入茶篓。
[0013]S2萎凋工艺:将采取的鲜芽均匀薄摊在水筛上,水筛直径90

110cm、孔约1.2

1.6cm2、篾条宽0.8

1.2cm,茶芽不可重叠,每个水筛摊叶约0.2

0.3kg,摊开后不可翻动。晒至含水量14%

20%,将水筛转移至恒温恒湿箱。
[0014]S3微发酵工艺:调节恒温恒湿箱温度为30

40℃,空气含水量10%

30%,向其上喷洒发酵液,发酵液和茶叶的质量比为(1

2):(10

20);让芽叶缓慢脱水,同时微发酵3

6天后,再按发酵液和茶叶的质量比为(1

2):(10

20)喷洒一次发酵液,10

15天后发酵结束。
[0015]S4烘焙工艺:将微发酵后的芽叶至于烘箱中,40

60℃下烘干至芽叶含水量2%

6%,中途不可翻动芽叶。
[0016]S5辐照处理:对烘干后的芽叶采用射线进行辐照处理,所述射线的剂量为0.5

5kGy。
[0017]S6包装:用铝带封装,每袋120

150g;再将其置入铁盒中,以牛皮纸包装,贮藏5

10天后,得到所述白茶。
[0018]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白茶茶籽去壳洗净沥干,将洗净沥干的白茶茶籽和
‑2‑
(

6)℃提取剂按质量比1:(2

6)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在600

1200r/min转速下匀浆1

3min,2

6℃下静置1

3h后,抽滤,滤饼自然干燥后得到提取剂粉。
[0020](2)按质量份计,将1

5份助溶剂和95

99份所述提取剂粉混合,并加入到400

600份2

6℃、pH值=5.8的柠檬酸缓冲液中,以80

120r/min转速搅拌15

25min后,在2

6℃下静置10

20min,然后在2

6℃下,以6000

10000r
·
min
‑1转速离心5

15min,取上清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

萎凋

微发酵

烘焙

辐照

包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步骤采用射线,剂量为0.5

5kGy。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酵步骤为调节恒温恒湿箱温度为30

40℃,空气含水量10%

30%,向其上喷洒发酵液,发酵液和茶叶的质量比为(1

2):(10

20);让芽叶缓慢脱水,同时微发酵3

6天后,再按发酵液和茶叶的质量比为(1

2):(10

20)喷洒一次发酵液,10

15天后发酵结束。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白茶茶籽和提取剂混合,捣碎下匀浆后,静置1

3h,抽滤,干燥,得到提取剂粉;(2)将助溶剂和所述提取剂粉混合,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得粗酶提取液;(3)向步骤(2)所制得的粗酶提取液中加入硫酸铵粉末至40%的饱和度,离心,取上层清液继续加硫酸铵粉末至80%饱和度,离心,得到白茶茶籽多酚氧化酶;(4)将步骤(3)所制得的白茶茶籽多酚氧化酶、柠檬酸缓冲液、氨基酸、20wt%浓度的双氧水、水混合,得到白茶茶籽多酚氧化酶提取液;(5)将步骤(4)所制得的白茶茶籽多酚氧化酶提取液和茉莉花提取物、水混合,得到所述发酵液。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白茶茶籽去壳洗净沥干,将洗净沥干的白茶茶籽和
‑2‑
(

6)℃提取剂按质量比1:(2

6)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在600

1200r/min转速下匀浆1

3min,2

6℃下静置1

3h后,抽滤,滤饼自然干燥后得到提取剂粉;(2)按质量份计,将1

5份助溶剂和95

99份所述提取剂粉混合,并加入到400

600份2

6℃、pH值=5.8的柠檬酸缓冲液中,以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海王传意方丽雪
申请(专利权)人:仙居县天顶林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