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新型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的新型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红茶是目前茶业行业占全球份额最大的茶类,如何选择并使用好的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是从业者不懈的追求,在制茶工艺中,萎凋是关键质量控制节点,能明显影响后期的感官品质。
[0003]传统的加工工艺、设备及看茶做茶的理念给我国茶叶标准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例如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是我国重要的茶业产区,所产的桃源红茶为农业部授权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因为产区的云雾雨水天气频繁,天气及温度变化阴晴不定,日晒萎凋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工艺,所采茶青的处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当地特有的桃源大叶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很容易萎凋不均,造成鲜叶四周干、茶梗绿,并且揉捻条件不成熟。
[0004]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为长时间自然萎凋和适时翻动,或者进一步采用萎凋槽吹热风和自然萎凋结合,甚至融入乌龙茶的摇青工艺让鲜叶的萎凋更充分,并突出花果香,但复杂多变的加工工艺使得茶成品感官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地理标志特色很难确定,为品牌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新型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采摘的红茶鲜叶以5~10cm的堆叠厚度摊放,在鼓风和恒温26℃的条件下,先用紫外光、红光和黄光组成的混合光照射萎凋6h,期间每隔1h轻度翻动鲜叶1次,6h后,关闭混合光,先用紫外光照射萎凋10~15min,再用红光照射萎凋6h,最后用黄光照射萎凋2~3h,每隔3h停止鼓风1.5h,直至鲜叶萎凋至抓起成团、松手慢散且茶梗不断的状态,其中,紫外光的波长为260nm,红光的波长为630~640nm,黄光的波长为585~590nm;取萎凋后的茶叶揉捻60~90min,揉捻时先轻后重,轻重交替进行,揉捻中途解块一次,揉捻完毕后再解块一次;取解块后的茶叶发酵3~5h,湿度为98%,发酵时先在33℃下发酵1~2h,再在28℃下发酵2~3h,直至达到四级叶相;取发酵后的茶叶初烘4~5min,温度为120~130℃,打毛火,直至6成干,初烘后摊凉2.5~3.5h,直至回润;另茶叶回润3h,直至走水充分;取走水后的茶叶低温足火慢烘15~30min,温度为75~95℃,直至9成干,慢烘后摊凉40~60min;摊凉后提香5~10min,温度为125℃,然后降温至70~80℃继续提香30~60min,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新型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摊凉回润之后还包括:取摊凉后的茶叶滚炒15~30min,温度为180℃,直至条索紧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新型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摊凉回润之后还包括:取摊凉后的茶叶翻炒3~6h,温度为160~210℃,直至条索紧结成珠型且红黑油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新型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先用紫外光、红光和黄光组成的混合光照射萎凋10min,再用红光和黄光组成的混合光照射萎凋2h,最后用红光继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齐,饶艳,杨春龙,聂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梦九里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