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880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显示组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上基板、中间基板以及下基板;上基板面向中间基板的一侧上下层叠设有上电极层和电致发光层,中间基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层和第二像素电极层,下基板面向中间基板的一侧依次层叠设有下电极层和电子墨水层;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层用于与上电极层配合产生驱动电致发光层进入第一显示状态的电场;第二像素电极层用于与下电极层配合产生驱动电子墨水层进入第二显示状态的电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显示组件更易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设计。化设计。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消费电子设备,尤其穿戴类电子设备对功耗续航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显示屏既有彩色信息显示功能,又能保持持续的信息显示和低功耗特性成为领域研究热点。
[0003]在相关技术中,多通过双层或多层显示屏架构实现彩色信息显示和持续的信息显示,比如,在OLED显示屏上叠加更低功耗的单色液晶显示屏,在需要进行持续信息显示时控制单色液晶显示屏显示,并关闭OLED显示屏;在需要进行彩色信息显示时控制OLED显示屏显示,并关闭单色液晶显示屏,以此维持显示屏相对的低功耗特性。上述的双层或多层显示屏架构属于利用两块或多块显示屏进行叠加组合,两块或多块显示屏叠加之后的整体厚度较大,对电子设备的集成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不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组件,旨在减小采用双层显示屏架构的显示组件的整体厚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上基板、中间基板以及下基板;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中间基板的一侧上下层叠设有上电极层和电致发光层,所述中间基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层和第二像素电极层,所述下基板面向所述中间基板的一侧层叠设有下电极层和电子墨水层;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用于与所述上电极层配合产生驱动所述电致发光层进入第一显示状态的电场;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层用于与所述下电极层配合产生驱动所述电子墨水层进入第二显示状态的电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中间基板面向所述上基板的一侧;或,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中间基板面向所述上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中间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电致发光层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显示状态的多个发光段,每一所述发光段位于所述上电极层和一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之间,每一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用于驱动一所述发光段进入所述第一显示状态。4.如权利要求3所述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绝缘层和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每一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设于所述电致发光层背向所述上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背向所述电致发光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中间基板和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之间;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设于所述绝缘层内,每一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与一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层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电子墨水层包括具有所述第二显示状态的多个微胶囊结构,每一所述微胶囊结构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衍伟田丽王平平张金杰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