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80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滤芯组件、布水器、流道切换部、动力组件以及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排污口的过滤器本体,滤芯组件的内、外侧分别形成净水腔和原水腔;布水器将原水腔分成上、下腔体;过滤状态:流道切换部向上运动,上、下腔体相互连通;流体自流体入口流入上、下腔体,再从上、下腔体进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流体出口流出;反冲洗状态:流道切换部向下运动,上、下腔体相互分隔;流体自流体入口进入上腔体,再从上腔体流入净水腔,接着从净水腔进入下腔体,最后经下腔体从排污口排出。流道切换部上升时过滤;流道切换部下降时反冲洗;它跟现有技术的运动方式截然相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前置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结构改进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前置过滤器实现反冲洗的方式,基本采用滤芯组件升降的方式,进行流道的切换。当然,也有部分前置过滤器采用刮刷套升降的方式进行流道的切换。目前市场上利用刮刷套改变流道的产品,其具体工作过程都是采用以下工作方式:刮刷套上升,进入反冲洗状态;刮刷套下降,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0003]例如:专利CN210229284U公开了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下端口,阀体下端口连接有滤瓶,所述滤瓶内设置滤芯组件组件,滤瓶下方套设有传动旋钮,传动旋钮下方设有排污阀;所述滤芯组件组件包括滤芯组件、反冲洗刷套、升降丝杆,以及传动件;所述升降丝杆与滤芯组件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滤芯组件上设有若干进水布水孔,所述滤芯组件与反冲洗刷套之间设有用于封堵进水布水孔的密封件。
[0004]专利CN210229284U中,反冲洗刷套(刮刷套)的上升时,进水布水孔被封堵,此时进行反冲洗操作;反冲洗刮刷套下降时,进水布水孔打开,此时进行正常的过滤。
[0005]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方式截然相反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即刮刷套上升时,进行正常过滤;刮刷套下降时,进行反冲洗。
[0006]另外,专利CN210229284U进行反冲洗操作时,需要两个步骤配合完成。
[0007]首先,用户需要转动传动旋钮,由传动旋钮带动“丝杆结构”使得反冲洗刷套向上运动,并封堵住进水布水孔,以此改变水流的流道;
[0008]然后,再打开球阀;
[0009]最终完成对滤芯组件的反向冲洗,并从打开的球阀处排污。
[0010]这种需要两步才能完成反冲洗的操作,虽然也比较简单,但是上述结构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傻瓜式”使用需求——“一键反冲洗”。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设计思路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方式截然相反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即流道切换部上升时,进行正常过滤;流道切换部下降时,进行反冲洗。
[0012]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滤芯组件、设有布水孔的布水器以及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排污口的过滤器本体,所述滤芯组件安装于过滤器本体内,滤芯组件的外侧形成原水腔,滤芯组件的内侧形成净水腔;布水器架设于滤芯组件和过滤器本体之间,并且布水器将原水腔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安装于过滤器本体内的流道切换部以及使流道切换部运动的动力组件;
[0014]过滤状态:流道切换部相对于布水器向上运动,使得上、下腔体相互连通;流体自流体入口流入上腔体和下腔体,再从上、下腔体进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流体出口流出;
[0015]反冲洗状态:流道切换部相对于布水器向下运动,使得上、下腔体相互分隔;流体自流体入口进入上腔体,再从上腔体流入净水腔,接着从净水腔进入下腔体,最后经下腔体从排污口排出。
[0016]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具有回复力的复位组件以及下分隔部,所述下分隔部能够将下腔体分隔成上部的水压腔和下部的排污腔,排污腔跟排污口连通;而排污口又往往跟球阀连接,并由球阀控制排污口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
[0017]排污口(球阀)关闭时,复位组件将流道切换部和下分隔部同时上顶,水压腔和排污腔相互分隔,并且上、下腔体相互连通,此时,水流从流体入口先后流入上腔体和下腔体,再分别从上、下腔体进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流体出口流出;由此,完成过滤的过程;
[0018]排污口打开时,水压腔和排污腔的压力差大于复位组件的回复力,压力差将下分隔部下压并使得水压腔和排污腔连通;同时,下分隔部带动流道切换部下移使得上、下腔体相互分隔,此时,水流自流体入口进入上腔体,再从上腔体流入净水腔,接着从净水腔进入下腔体,最后经下腔体从排污口排出,由此完成反冲洗的过程;
[0019]本实施方式充分利用了下分隔部上方和下方之间的压力差,使用时,只需控制排污口的开/闭,即通常只需控制球阀的开/闭,便可实现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之间的切换。即达到“一键反冲洗”的效果。
[0020]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刮刷套、底板、丝杆组件以及拨叉,刮刷套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流道切换部,刮刷套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插接通孔;
[0021]所述丝杆组件包括凸出于底板上表面的丝杆以及内凹于滤芯组件底部的内螺纹套,丝杆螺纹连接于内螺纹套;
[0022]所述拨叉包括固定连接的内接管套和插杆,所述内接管套的上部密封安装于排污口内,内接管套的下部伸出排污口;
[0023]外力旋转拨叉,拨叉带动底板和刮刷套以及底板上的丝杆转动,由于滤芯组件在过滤器本体中固定不动,因此,丝杆在滤芯组件的内螺纹套内转动时,底板、丝杆以及刮刷套会在转动的同时进行轴向运动,以此带动流道切换部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流道的切换。
[0024]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流道切换部上升时,形成过滤状态;流道切换部下降时,进入反冲洗状态;它跟现有技术的运动方式截然相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优选实施例处于过滤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优选实施例处于反冲洗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滤芯组件和布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流道切换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刮刷套和下分隔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底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过滤器本体内部各部件在过滤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过滤器本体内部各部件在反冲洗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优选实施例
[0036]同时参照图1、图2和图6,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设有布水孔31的布水器3、滤芯组件4、流道切换部7、动力组件、底托6、旋转套壳101以及球阀102。
[0037]过滤器本体包括阀头1和滤瓶2,阀头1包括左侧的流体入口11、右侧的流体出口12、设有内螺纹的下端口(图中未标出)以及开口向下的隔流套(图中未标出)。所述滤瓶2的上端螺纹连接于阀头1的下端口,滤瓶2的下端形成排污口13。
[0038]参照图3,滤芯组件4通过布水器3固定安装于过滤器本体内,布水器3呈圆环形,布水器3环绕于滤芯组件4上部的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滤芯组件、设有布水孔的布水器以及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排污口的过滤器本体,所述滤芯组件安装于过滤器本体内,滤芯组件的外侧形成原水腔,滤芯组件的内侧形成净水腔;布水器架设于滤芯组件和过滤器本体之间,并且布水器将原水腔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安装于过滤器本体内的流道切换部以及使流道切换部运动的动力组件;过滤状态:流道切换部相对于布水器向上运动,使得上、下腔体相互连通;流体自流体入口流入上腔体和下腔体,再从上、下腔体进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流体出口流出;反冲洗状态:流道切换部相对于布水器向下运动,使得上、下腔体相互分隔;流体自流体入口进入上腔体,再从上腔体流入净水腔,接着从净水腔进入下腔体,最后经下腔体从排污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具有回复力的复位组件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雄童明锋智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