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桨叶导管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60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桨叶导管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下壳体,所述推进器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侧在推进器下壳体上开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内侧在推进器下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滤网,所述推进器下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推进器上壳体,所述推进器上壳体的中部内侧开设有排水腔,所述推进器上壳体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导流腔,所述电机的上端通过转动杆连接有螺旋桨,本装置由于滤网的作用,使得水中的水草无法接触桨叶,从而避免了因为外置螺旋桨以及旋转轴自转缠绕水草的情况发生,大面积的入水口以及滤网极大地减轻了入口水流压力,使水流进入型腔更加通畅。水流进入型腔更加通畅。水流进入型腔更加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桨叶导管推进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推进装置
,具体为无桨叶导管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常用水下推进方式有:电机推进器、液压推进器、喷水推进器、磁流体推进器、仿生推进器。在体积较小的船只中,普遍采用电机直接连接桨叶,即电机推进器。在体积较大的舰船中,液压推进器凭借着有较大的马力和较宽的调速范围而备受青睐。从结构形式上区分,船舶推进器主要分为三种:对转桨、导管桨以及喷水推进器。对转螺旋桨主要由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桨组成的,其结构简单、效率高、失衡力矩小、抗空泡性能不佳。喷水推进器的演变总共经历了五个阶段,依次为液泵式喷水推进器、间歇式喷水推进器、板底式喷水推进器、尾板式喷水推进器和舷外式喷水推进器。
[0003]但是目前无论哪种船舶推进器都无法避免使螺旋桨直接暴露在水中,水中的水草通过导管直接通过桨叶部分,造成桨叶缠绕,需要人工清除桨叶上的水草,给船只行进造成极大困扰,而采用螺旋桨推进的船只在浅水或者水草密集的水域就避免不了桨叶缠绕水草的情况发生,磁流体推进器以及仿生推进器由于其结构复杂,应用环境严苛,使其制造成本、控制成本极大提高,难以推广使用,因此提出了一种无桨叶导管推进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无桨叶导管推进器。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无桨叶导管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下壳体,所述推进器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侧在推进器下壳体上开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内侧在推进器下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滤网,所述推进器下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推进器上壳体,所述推进器上壳体的中部内侧开设有排水腔,所述推进器上壳体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导流腔,所述电机的上端通过转动杆连接有螺旋桨,所述导流腔的一侧在推进器上壳体内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推进器上壳体的一侧在出水口上一体成型有多组支撑条。
[000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进器下壳体整体为圆柱形,所述入水口环绕开设在推进器下壳体的外侧,所述保护滤网整体的尺寸大小大于入水口的尺寸大小。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转动杆的上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导流腔的下端与推进器下壳体上的入水口相连通。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进器上壳体整体都为圆筒状,所述排水腔整体的形状为圆筒状,所述支撑条均匀的环绕分布在推进器上壳体的一侧上。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口的宽度从左到右逐渐变大,所述导流腔的整体形状为圆筒形状,所述出水口的宽度小于导流腔的截面宽度。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腔为左侧开口右侧封闭的单通道流通腔。
[00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通过电机带动密闭螺旋桨转动,便可带动水流通过入水口上来,前端狭窄后端宽厚的腔体会迫使内部水流朝后端更宽阔的空腔运动,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口缝隙的水流更加快速,一旦出水口的水流加快,形成向后喷出的效果,就会引起出导流腔周围的水流也跟随流动起来,一方面无桨叶导管推进器背面的水会从前向后补充进来,加强导流腔中心送水效果,另一方面,导流腔外围的水也会因为水流造成的负压一齐补充进来,各种水流叠加,就会形成数倍于入水口吸收水流能力的出水效果,提高无桨叶导管推进器的推进能力。
[0013]2、本技术中,入水口内侧的保护滤网也可以防止水中的水草无法接触桨叶,从而避免了缠绕水草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简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0017]图中标记:1

出水口、2

导流腔、3

排水腔、4

支撑条、5

推进器上壳体、6

螺旋桨、7

保护滤网、8

安装板、9

推进器下壳体、10

入水口、11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照图1

3,无桨叶导管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下壳体9,推进器下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8,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的外侧在推进器下壳体9上开设有入水口10,入水口10的内侧在推进器下壳体9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滤网7,入水口10内侧的保护滤网7也可以防止水中的水草无法接触桨叶,从而避免了缠绕水草的情况发生,推进器下壳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推进器上壳体5,推进器上壳体5的中部内侧开设有排水腔3,推进器上壳体5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导流腔2,通过电机11带动螺旋桨6转动,然后便可带动水流通过入水口10上来,并散布充满出导流腔2的腔体内,当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超过腔体外的正常水压,于是形成水流,电机11的上端通过转动杆连接有螺旋桨6,导流腔2的一侧在推进器上壳体5内设置有出水口1,推进器上壳体5的一侧在出水口1上一体成型有多组支撑条4,导流腔2外围的水也会因为水流造成的负压一齐补充进来,拓宽水流的范围。各种水流叠加,就会形成数倍于入水口10吸收水流能力的出水效果,提高无桨叶导管推进器的推进能力。
[0020]需要说明的是,推进器下壳体9整体为圆柱形,入水口10环绕开设在推进器下壳体9的外侧,保护滤网7整体的尺寸大小大于入水口10的尺寸大小。
[0021]需要说明的是,螺旋桨6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转动杆的上侧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导流腔2的下端与推进器下壳体9上的入水口10相连通。
[0022]需要说明的是,推进器上壳体5整体都为圆筒状,排水腔3整体的形状为圆筒状,支
撑条4均匀的环绕分布在推进器上壳体5的一侧上。
[0023]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口1的宽度从左到右逐渐变大,导流腔2的整体形状为圆筒形状,出水口1的宽度小于导流腔2的截面宽度,前端狭窄后端宽厚的腔体会迫使内部水流朝后端更宽阔的空腔运动,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这种结构能够渐渐加强水流压力,使出水口缝隙的水流更加快速。
[0024]需要说明的是,导流腔2为左侧开口右侧封闭的单通道流通腔,一旦出水口1的水流加快,形成向后喷出的效果,就会引起出导流腔2周围的水流也跟随流动起来,一方面无桨叶导管推进器背面的水会从前向后补充进来,加强导流腔2中心送水效果。
[0025]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桨叶导管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下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下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外侧在推进器下壳体(9)上开设有入水口(10),所述入水口(10)的内侧在推进器下壳体(9)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滤网(7),所述推进器下壳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推进器上壳体(5),所述推进器上壳体(5)的中部内侧开设有排水腔(3),所述推进器上壳体(5)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导流腔(2),所述电机(11)的上端通过转动杆连接有螺旋桨(6),所述导流腔(2)的一侧在推进器上壳体(5)内设置有出水口(1),所述推进器上壳体(5)的一侧在出水口(1)上一体成型有多组支撑条(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桨叶导管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下壳体(9)整体为圆柱形,所述入水口(10)环绕开设在推进器下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之勤
申请(专利权)人:约肯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