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97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包括进水底板、导流管、矢量喷口、转向轴、电机前盖、电机外壳、桨轴、电机后盖、整流螺帽、桨叶和电机固定座和O型橡胶圈;所述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是一种集推进和操舵装置于一体的推进装置,所述与传统的推进器相比,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结构较为简单,电机转速虽然高但发热量不大,同时不需要独立的水冷系统,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通过设置条形通槽,采用矢量喷口,当推进器在前行时候,可以通过导流管提供动力,当推进器遇到不能平稳时候,通过改变矢量喷口的方向,给推进器提供一个力矩来平衡推进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推进器,具体是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船舶推进器是一种把自然力、人力或机械能转换成船舶推力的能量转换器。常见的推进器有吊舱推进器、泵喷推进器等。传统船舶推进器吊舱推进器是一种集推进和操舵装置于一体的推进装置,主要由螺旋桨,推进电极和冷却装置组成,传统船舶推进器推进器较为灵活,但缺点在于转速低,一般都很难高于5000转/分钟,同时造价昂贵却又故障率高,且外挂的螺旋桨缺乏保护结构,在水中容易缠绕异物或者碰撞礁石。传统的船舶推进器是一种利用水流高速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推进的装置,泵喷推进器一般用于潜水艇,其结构较为复杂,电机转速高但发热量极大,需要独立的水冷系统,无论是结构精度还是制作工艺的要求都十分之高,且维护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包括进水底板、导流管、矢量喷口、转向轴、电机前盖、电机外壳、桨轴、电机后盖、整流螺帽、桨叶和电机固定座;所述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是一种集推进和操舵装置于一体的推进装置;所述电机前盖为位于推进器的前端,其电机前盖的端头固定焊接一个圆柱形倒角,电机前盖的开口端固定连接电机外壳的一端,电机固定座位于电机外壳内部,在电机前盖与电机外壳交界处设置一道φ1.5mmO型橡胶圈,其中φ1.5mmO型橡胶圈内侧环绕在电机固定座上,φ1.5mmO型橡胶圈外侧固定密封于电机外壳内壁上,进水底板尾部固定连接导流管的端头,导流管的尾部设置一个竖向的转向轴,转向轴套入矢量喷口预留的孔洞内侧,导流管通过转向轴与矢量喷口连接;电机外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机后盖的一端,电机外壳的内部同样设置一道φ1.5mmO型橡胶圈,其中φ1.5mmO型橡胶圈内侧环绕在电机外壳上,φ1.5mmO型橡胶圈外侧固定密封于电机后盖内壁上;电机后盖另一端连接整流螺帽的一端,整流螺帽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桨叶;所述桨轴位于电机外壳与电机后盖的内部,桨轴一端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的一端中心伸出来的转轴,桨轴另一端套入连接整流螺帽的一端。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外壳的底部通过四颗M5*8不锈钢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在进水底板。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底板开设若干条形通槽仍然可满足工作所需;本技术方案采用矢量喷口,喷口的辅助喷口位置设置在尾部两端,当推进器在前行时候,可以通过导流管提供动力,当推进器遇到不能平稳时候,通过改变矢量喷口的方向,给推进器提供一个力矩来平衡推进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底板通过设置条形通槽可以有效阻止水草等异物进入导流管内部影响设备运行。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底板条形通槽通过电机外壳固定设置,而驱动电机又通过密封方式直接安装于水中。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紧贴电机外壳的设置使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当水流进入导流管内部时,水流可以直接流经电机外壳的外壁,使得水流形成有效的水冷和散热效果,驱动电机无需额外安装冷却系统,可以极大的简化设备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与传统的推进器相比,其结构较为简单,电机转速虽然高但发热量不大,同时不需要独立的水冷系统,通过设置条形通槽,采用矢量喷口,当推进器在前行时候,可以通过导流管提供动力,当推进器遇到不能平稳时候,通过改变矢量喷口的方向,给推进器提供一个力矩来平衡推进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中主体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中主体效果示意图。
[0015]图4为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中推进器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包括进水底板TT01、导流管TT02、矢量喷口TT03、转向轴TT04、电机前盖TT05、电机外壳TT06、桨轴TT07、电机后盖TT08、整流螺帽TT09、桨叶TT0、电机固定座1和O型橡胶圈2;所述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是一种集推进和操舵装置于一体的推进装置。
[0018]所述电机前盖TT05为位于推进器的前端,其电机前盖TT05的端头固定焊接一个圆柱形倒角,这样可以减小电机在旋转时的轴向阻力,使电机旋转时能省力不少,提高工作效率,电机前盖TT05呈现碗扣型结构,电机前盖TT05的开口端固定连接电机外壳TT06的一端,电机固定座1位于电机外壳TT06内部,在电机前盖TT05与电机外壳TT06交界处设置一道φ1.5mmO型橡胶圈2,其中φ1.5mmO型橡胶圈2内侧环绕在电机固定座1上,φ1.5mmO型橡胶圈2外侧固定密封于电机外壳TT06内壁上,φ1.5mmO型橡胶圈2使得电机固定座1与电机外壳TT06起到密闭作用;电机外壳TT06的底部通过4颗M5*8不锈钢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在进水底板TT01,进水底板TT01尾部固定连接导流管TT02的端头,导流管TT02的尾部设置一个竖向的转向轴TT04,转向轴TT04套入矢量喷口TT03预留的孔洞内侧,导流管TT02通过转向轴TT04与矢量喷口TT03连接;电机外壳TT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机后盖TT08的一端,电机外壳TT06的内部同样设置一道φ1.5mmO型橡胶圈2,其中φ1.5mmO型橡胶圈2内侧环绕在电机
外壳TT06上,φ1.5mmO型橡胶圈2外侧固定密封于电机后盖TT08内壁上,φ1.5mmO型橡胶圈2使得电机外壳TT06与电机后盖TT08起到密闭作用;电机后盖TT08另一端连接整流螺帽TT09的一端,整流螺帽TT0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桨叶TT0;所述桨轴TT07位于电机外壳TT06与电机后盖TT08的内部,桨轴TT07一端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1的一端中心伸出来的转轴,桨轴TT07另一端套入连接整流螺帽TT09的一端。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水流可以从进水底板TT01条形通槽进入导流管TT02内,使螺旋桨顺利推动水体运动;同时进水底板TT01条形通槽既可以顺利让水体流通,又由于进水底板TT01条形通槽因为其宽度较小,所以进水底板TT01条形通槽可以有效阻止水草等异物进入导流管TT02内部影响设备运行,虽然进水底板TT01条形通槽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矢量喷口管道推进器,包括进水底板(TT01)、导流管(TT02)、矢量喷口(TT03)、转向轴(TT04)、电机前盖(TT05)、电机外壳(TT06)、桨轴(TT07)、电机后盖(TT08)、整流螺帽(TT09)、桨叶(TT0)、电机固定座(1)和O型橡胶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前盖(TT05)为位于推进器的前端,其电机前盖(TT05)的端头固定焊接一个圆柱形倒角,电机前盖(TT05)的开口端固定连接电机外壳(TT06)的一端,电机固定座(1)位于电机外壳(TT06)内部,在电机前盖(TT05)与电机外壳(TT06)交界处设置一道φ1.5mmO型橡胶圈(2),其中φ1.5mmO型橡胶圈(2)内侧环绕在电机固定座(1)上,φ1.5mmO型橡胶圈(2)外侧固定密封于电机外壳(TT06)内壁上,进水底板(TT01)尾部固定连接导流管(TT02)的端头,导流管(TT02)的尾部设置一个竖向的转向轴(TT04),转向轴(TT04)套入矢量喷口(TT03)预留的孔洞内侧,导流管(TT02)通过转向轴(TT04)与矢量喷口(TT03)连接;电机外壳(TT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机后盖(TT08)的一端,电机外壳(TT06)的内部同样设置一道φ1.5mmO型橡胶圈(2),其中φ1.5mmO型橡胶圈(2)内侧环绕在电机外壳(TT06)上,φ1.5mmO型橡胶圈(2)外侧固定密封于电机后盖(TT08)内壁上;电机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美标徐英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优世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