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925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绕线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装置本体和活动设于导向装置本体上部的移动连板以及固定设于移动连板上端的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的上端固定有座板,所述座板的上端两侧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座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下球体,且所述下球体与立杆固定连接,所述座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上球体,所述上球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槽,所述上球体通过穿槽与立杆套合连接,所述下球体的上端一侧和上球体的底端一侧均开设有球槽,且所述球槽的内部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限位球,所述上球体的上端位于限位杆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多种线径铜线的导向限位,导向效果好,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使用便捷。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绕线机
,具体涉及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可以使用绕线机完成这一道或多道加工,现有的绕线机上均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于移动平台上具有导向孔的导向块进行导线,并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进行正反向的转动,从而带动移动连板以及移动平台自动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进而便于铁心外部四周铜线的多圈缠绕,而现有的导向装置中的具有导向孔的导向块结构过于简单单一,不具有较好的孔径调节功能以适配不同线径铜线的导向,铜线导向效果不佳,且铜线穿过具有导向孔的导向块时滑动摩擦较大而易于磨损,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具有导向性好和调节便捷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装置本体和活动设于导向装置本体上部的移动连板以及固定设于移动连板上端的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的上端固定有座板,所述座板的上端两侧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座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下球体,且所述下球体与立杆固定连接,所述座板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上球体,所述上球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槽,所述上球体通过穿槽与立杆套合连接,所述下球体的上端一侧和上球体的底端一侧均开设有球槽,且所述球槽的内部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限位球,所述上球体的上端位于限位杆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上球体的一侧外壁底端一体成型有若干处限位线凸,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外壁上端开设有若干处限位线槽。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杆的另一侧外壁上端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为U形结构,所述限位杆的另一侧外壁底端开设有两处折槽,且所述折槽均为弧形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为弹性金属构件且与限位杆相互贴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线槽和限位线凸均呈等距分布且相互卡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球共设有四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球体的一侧外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加固杆,且所述加固杆的底端与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铜线置于下球体上端一侧位于球槽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限位球的上方,然后进行上球体上的限位球相对下球体上的限位球之间导向间隙的调节,相对立杆向外弹性拉动限位杆使限位线槽与限位线凸相互分离,上球体通过穿槽相对立杆向下移动,使上球体上的限位球与铜线贴合接触,然后松开限位杆使限位线槽与限位线凸相互卡合,从而对上球体以及上球体上的限位球进行限位,进而通过四处限位球对穿过的铜线进行较导向限位,四处限位球之间间隙调节简单方便,便于多种线径铜线的导向限位,导向效果较好,同时,通过四处滚动的限位球便于铜线的活动穿过,滚动摩擦相对于滑动摩擦磨损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利于铜线的导向,进而便于导向装置本体的更好使用。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的下球体和上球体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的限位杆和立杆连接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导向装置本体;2、移动连板;3、移动平台;4、座板;5、立杆;6、下球体;7、上球体;8、限位球;9、限位杆;10、球槽;11、转轴;12、加固杆;13、穿槽;14、折槽;15、拉杆;16、限位线槽;17、限位线凸。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装置本体1和活动设于导向装置本体1上部的移动连板2以及固定设于移动连板2上端的移动平台3,移动平台3的上端固定有座板4,座板4的上端两侧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限位杆9,座板4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下球体6,且下球体6与立杆5固定连接,座板4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上球体7,上球体7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槽13,上球体7通过穿槽13与立杆5套合连接,下球体6的上端一侧和上球体7的底端一侧均开设有球槽10,且球槽10的内部一侧通过转轴11转动连接有限位球8,上球体7的上端位于限位杆9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9,上球体7的一侧外壁底端一体成型有若干处限位线凸17,限位杆9的一侧外壁上端开设有若干处限位线槽16,本实施方案中未做详细说明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
[0021]具体的,限位杆9的另一侧外壁上端固定有拉杆15,且拉杆15为U形结构,限位杆9的另一侧外壁底端开设有两处折槽14,且折槽14均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立杆用于下下球体6的固设以及上球体7的套设,且上球体7通过矩形结构的穿槽13可相对矩形结构的5上下移动,进而便于四处限位球8之间使用间隙的调节,限位杆9用于上球体7以及上球体7上
限位球8调节后的限位,限位方式为限位线槽16和限位线凸17之间的弹性卡合,限位杆9本身为弹性金属构件制成,可向外弯折掰动并在松开后通过弹性自行复位,从而便于限位线槽16和限位线凸17的弹性卡合,通过拉杆15便于限位杆9向外弹性拉动,通过两处折槽14便于拉杆15向外弹性弯折,从而使得上球体7上限位球8的调节以及调节后的限位较为简单方便。
[0022]具体的,拉杆15为弹性金属构件且与限位杆9相互贴合。
[0023]具体的,限位线槽16和限位线凸17均呈等距分布且相互卡合。
[0024]具体的,限位球8共设有四处,本实施例中,四处限位球8用于铜线的导向限位,且限位球8通过转轴11可于球槽10的内部进行转动滚动,在使用时,将铜线置于下球体6上端一侧位于球槽10内部通过转轴11转动连接的限位球8的上方,然后进行上球体7上的限位球8相对下球体6上的限位球8之间导向间隙的调节,相对立杆5向外弹性拉动限位杆9使限位线槽16与限位线凸17相互分离,上球体7通过穿槽13相对立杆5向下移动,使上球体7上的限位球8与铜线贴合接触,然后松开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装置本体(1)和活动设于导向装置本体(1)上部的移动连板(2)以及固定设于移动连板(2)上端的移动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3)的上端固定有座板(4),所述座板(4)的上端两侧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限位杆(9),所述座板(4)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下球体(6),且所述下球体(6)与立杆(5)固定连接,所述座板(4)的上端两侧均设有上球体(7),所述上球体(7)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槽(13),所述上球体(7)通过穿槽(13)与立杆(5)套合连接,所述下球体(6)的上端一侧和上球体(7)的底端一侧均开设有球槽(10),且所述球槽(10)的内部一侧通过转轴(11)转动连接有限位球(8),所述上球体(7)的上端位于限位杆(9)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9),所述上球体(7)的一侧外壁底端一体成型有若干处限位线凸(17),所述限位杆(9)的一侧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宁蔡俊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辉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