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构件的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02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多个构件的连接器端子,至少包括一第一本体与一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容纳空间,且其底侧设有多支固定脚;该第二本体至少由一组装部与至少一接触部所组成,且该组装部内设有一第二容纳空间,该接触部的顶端能连接至该组装部,其底端则朝下延伸;当该组装部组装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时,该第一容纳空间与该第二容纳空间能彼此相连通,且该接触部至少其底端能伸入该第一容纳空间中。底端能伸入该第一容纳空间中。底端能伸入该第一容纳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多个构件的连接器端子


[0001]本技术关于连接器端子,尤指一种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且该第二本体能组装固定至该第一本体的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言,信号连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应用在电子信号及电源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是所有信号的桥梁,其质量会对电流与信号传输的可靠度产生影响,且也与电子装置的运作息息相关,又,通过信号连接器的作用,能够使多个电子装置连接成一完整的系统,据以相互传送电子信号或电源,故可知,信号连接器实乃各该电子装置为实现预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组件。
[0003]随着用途与安装位置的改变,连接器也有多种不同结构的类型,以能适应与满足使用上的需求。举例来说,随着飞航设备的进步,使得航空运输成为了成长最为快速的交通运输方式,其舒适性与便捷性也改变了人类探索周边的能力,也扩展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与复杂多变的交流活动。然而,任何飞航服务都须基于严谨的安全规范,否则,一旦发生了重大的飞航事故,便会影响民众的搭机意愿。经研究发现,电子装置于运作时,其产生的能量或电磁波可能会对飞机上的导航系统发出干扰,因此,基于飞航安全考虑,个人使用的部分电子装置,如:直发器、卷发器

等,无论是放置于随身行李或拖运行李时,都须确保其不会在未预期的情形下启动或发生短路,也即,前述电子装置必须是处于完全断电关闭的状态。
[0004]有鉴于此,申请人曾研发出一种连接器组,以确保电子装置不会在未预期的情形下(如:电子装置内的残留电量)而启动或短路,进而成为飞航安全的隐忧,兹简单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该连接器组至少包括二母端端子12及一公端端子14,其中,该二母端端子12能由一金属板冲压弯折成形,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120,且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朝内凸设有一夹持片121,该二夹持片121的末端能相隔一距离,而不会彼此碰触。又,该公端端子14呈U形,其两个插接端141能够分别伸入至对应的容纳空间120中,且各该母端端子12的夹持片121会夹持住该公端端子14,使得该二母端端子12彼此间能通过该公端端子14而形成电气连接的状态。如此,在该二母端端子12与公端端子14作为连接器组,并组装至一电子装置后,当该公端端子14插接至该二母端端子12时,该二母端端子12彼此间能够传递电流,使得该电子装置能够被开启通电而正常运作;当使用者将该公端端子14拔离时,该二母端端子12彼此间将不存在通电路径,令该电子装置能够形成完全断电的安全状态。
[0005]承上,在实际生产上,由于该母端端子12与其上的夹持片121是由单一金属板冲压弯折成形,其成型过程是先将金属板冲压出二个片体后,再将该二片体进行弯折,以形成夹持片121所需的弧度状态,之后,再弯折该金属板为框状,并使该二片体彼此相对,即形成该母端端子12。然而,申请人发现,由于该夹持片121是位于该母端端子12的侧面(如图1所示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上,因此,在该金属板弯折成框体的过程中,该金属板的前侧面与后侧面所发生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将会影响到该二夹持片121,使得该二夹持
片121不易呈现完全相对的状态,而容易发生歪斜,甚至是彼此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等问题。如此,在该二母端端子12与公端端子14相连接时,可能会发生接触不良或公端端子14无法顺利插入的情况,导致该连接器组无法发挥预期的功效。
[0006]此外,由于该母端端子12是通过冲压破孔的方式,形成该二夹持片121,因此,具有该二夹持片121的侧面的整体强度将会较差,在金属板被弯折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的情况,造成该二夹持片121难以保持于作业者原先预定的位置,故,如何改善前述缺失,即成为本技术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构件的连接器端子,期通过本技术的公开,能有效解决前述问题。
[0008]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构件的连接器端子,至少包括一第一本体与一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容纳空间,且其底侧设有多支固定脚;该第二本体至少由一组装部与至少一接触部所组成,且该组装部内设有一第二容纳空间,该接触部的顶端能连接至该组装部,其底端则朝下延伸;当该组装部组装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时,该第一容纳空间与该第二容纳空间能彼此相连通,且该接触部至少其底端能伸入该第一容纳空间中,如此,由于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是独立的组件,因此,该第一本体的成型过程不会对接触部产生负面影响。
[0009]可选地,该第二本体包含两支接触部,该二接触部的顶端分别位于该组装部相对应两侧的底部,该二接触部的底端彼此相隔一距离。
[0010]可选地,该组装部的至少局部区域能位于该第一本体的内侧。
[0011]可选地,该第一本体的横断面呈矩形框状,以形成相对应的二第一长侧与相对应的二第一短侧,该二第一长侧的顶侧会高于该二第一短侧的顶侧,以在该二第一短侧的上方分别形成一定位槽;该组装部的横断面也呈矩形框状,以形成相对应的二第二长侧与相对应的二第二短侧;在该组装部组装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的情况下,该组装部的该二第二短侧能嵌入定位于对应的该二定位槽中,该组装部的该二第二长侧能位于该第一本体的该二第一长侧的内侧。
[0012]可选地,该组装部的至少局部区域能位于该第一本体的外侧。
[0013]可选地,该第一本体的横断面呈矩形框状,以形成相对应的二第一长侧与相对应的二第一短侧,该二第一长侧的顶侧会低于该二第一短侧的顶侧;该组装部的横断面也呈矩形框状,以形成相对应的二第二长侧与相对应的二第二短侧;在该组装部组装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的情况下,该组装部的该二第二短侧能套设于第一本体的该二短侧面的外侧。
[0014]可选地,该组装部还设有至少一勾挂单元,该勾挂单元能勾挂至该第一本体的顶侧,以使该组装部能定位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
[0015]可选地,该接触部由一片体所构成,该接触部的底端会先分别朝一第一方向弯折,再朝一第二方向弯折。
[0016]可选地,该接触部的顶端与该第一方向间会相交形成一钝角,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会相交形成一锐角。
[0017]可选地,该第一本体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支固定脚,且不同侧面的各
该固定脚彼此错位设置。
[0018]为说明本技术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常规连接器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爆炸立体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爆炸侧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组装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组装剖面图;
[0024]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个构件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本体,其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容纳空间,且其底侧设有多支固定脚;及一第二本体,至少由一组装部与至少一接触部所组成,其中,该组装部内设有一第二容纳空间,该接触部的顶端连接至该组装部,其底端则朝下延伸;在该组装部组装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的情况下,该第一容纳空间与该第二容纳空间能彼此相连通,且该接触部至少其底端能伸入该第一容纳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本体包含两支接触部,该二接触部的顶端分别位于该组装部相对应两侧的底部,该二接触部的底端彼此相隔一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的至少局部区域能位于该第一本体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的横断面呈矩形框状,以形成相对应的二第一长侧与相对应的二第一短侧,该二第一长侧的顶侧会高于该二第一短侧的顶侧,以在该二第一短侧的上方分别形成一定位槽;该组装部的横断面也呈矩形框状,以形成相对应的二第二长侧与相对应的二第二短侧;在该组装部组装于该第一本体的顶侧的情况下,该组装部的该二第二短侧能嵌入定位于对应的该二定位槽中,该组装部的该二第二长侧能位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妘珊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