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762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5
本技术为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与一绝缘本体,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且分别包含多个第一金属端子;各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该绝缘本体的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中,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以避免与降低该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两者在运作时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该连接器还能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连接器,涉及一种在同一个插接槽中,设有多个端子组的连接器,且该些端子组彼此间的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mm)。


技术介绍

1、连接器(connector)是一种电子器件,用于将两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电能和信号的传输,因此,连接器已经被广泛应用至各种产业领域,如:通信、信息科技、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一般来说,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是两种主要的组件,母端连接器(或称为插座连接器)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凹形插槽,用于容纳相对应的公端连接器,且各该插槽内通常设置有一组或多组金属端子,用于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其中,公端连接器(或称为插头连接器)通常设有一个或多个凸形舌板,用于插入母端连接器的插槽中,且舌板的外形和大小需要与插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才能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能正确对接,以正常传输电信号。

2、然而,在部分情况下,母端连接器需要配合不同的传输目的(如:传输信号或电力)时,会在母端连接器内部设置不同规格的端子组,前述情况下,若不同规格的端子组过于靠近时,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emi),进而导致信号传输的质量降低,故本领域工作人员往往会在不同端子组之间设置分隔壁,以降低前述问题。有鉴于此,公端连接器的舌板会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如此,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进行插接时,分隔壁就可以顺利进入凹槽,以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能正确插接。前述设计也限制了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的兼容性,换言之,当公端连接器的舌板不具有相对应的凹槽时,它将无法与母端连接器正确插接,造成插接的失败。

3、此外,近年来对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随着连接器的尺寸缩小,其组件的强度可能会降低,因此,当使用者将无凹槽的舌板插接至母端连接器时,可能会因施力过大而造成舌板或分隔壁断裂破损,前述破损的碎片会掉落于母端连接器中,进而衍生后续不良问题,例如,无法插接成功(受到碎片阻挡)、信号传输不稳定、电气性能下降、维修成本增加与使用者体验下降等,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前述问题,即为本技术在此探讨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申请人凭借着多年来专业从事各式电源或信号连接器设计、加工及制造的丰富实践经验,且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后,终于研发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希望通过本技术的问世,能为使用者提供更佳的使用经验。

2、本技术的之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与一绝缘本体,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且分别包含复数支第一金属端子;各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该绝缘本体的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中,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以避免与降低该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两者在运作时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该连接器还能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而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对接连接器。

3、可选地,同一组第一端子组的该些第一金属端子的数量为74支,同一组第二端子组的该些第二金属端子的数量为2至6支。

4、可选地,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中,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第一金属端子,以及最靠近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第二金属端子,其各自的中心垂直轴线实质上彼此相平行且相隔该分隔间距。

5、可选地,该连接器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组装空间,以供该绝缘本体容纳至其中。

6、可选地,该第二端子组符合一第二接口标准的规格,且该第二接口标准不同于该第一接口标准。

7、可选地,该分隔间距至少大于任两相邻之各该第一金属端子间的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彼此间的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8、可选地,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多支第二金属端子,且该分隔间距大于任两相邻之各该第二金属端子间的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二金属端子彼此间之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9、可选地,在其中纵轴位置,部分第一金属端子与至少一支第二金属端子沿同一横轴方向排列,以侧视观看,该第二金属端子的中间段相较于该第一金属端子的中间段的弯曲幅度更大,而更远离该容纳槽的中心垂直轴线。

10、可选地,在同一纵轴位置所排列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与各该第二金属端子,以侧视观看,其除中间段部分不重叠外,其余部分实质上保持重叠。

11、可选地,该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座,各该第一端子座分别设有各第一金属端子。

12、可选地,各该第一金属端子是连同对应的各该第一端子座而组装至该绝缘本体中,各该第二金属端子是直接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中。

13、为便于对本技术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各该第一端子组分别包含多个第一金属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及绝缘本体,其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第一端子组的该些第一金属端子的数量为74支,同一组第二端子组的该些第二金属端子的数量为2至6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中,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第一金属端子,以及最靠近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第二金属端子,其各自的中心垂直轴线实质上彼此相平行且相隔该分隔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组装空间,以供该绝缘本体容纳至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符合一第二接口标准的规格,且该第二接口标准不同于该第一接口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分隔间距至少大于任两相邻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间的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彼此间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多支第二金属端子,且该分隔间距大于任两相邻的各该第二金属端子间的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是指两相邻的各该第二金属端子彼此间中心垂直轴线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纵轴位置,至少部分第一金属端子与至少一支第二金属端子沿同一横轴方向排列,以侧视观看,该第二金属端子的至少中间段相较于该第一金属端子的中间段的弯曲幅度更大,而更远离容纳槽的中心垂直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纵轴位置所排列的各该第一金属端子与各该第二金属端子,以侧视观看,其除中间段部分不重叠外,其余部分实质上保持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座,各该第一端子座分别设有各该第一金属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金属端子是连同对应的各该第一端子座而组装至该绝缘本体中,各该第二金属端子是直接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组,符合一第一接口标准的规格,各该第一端子组分别包含多个第一金属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组,分别包含至少一第二金属端子;及绝缘本体,其一端朝内凹设有至少一容纳槽,且同一个容纳槽至少安装有其中一第一端子组与其中一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其彼此间相隔一段分隔间距,该分隔间距不小于4.13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第一端子组的该些第一金属端子的数量为74支,同一组第二端子组的该些第二金属端子的数量为2至6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中,最靠近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第一金属端子,以及最靠近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第二金属端子,其各自的中心垂直轴线实质上彼此相平行且相隔该分隔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组装空间,以供该绝缘本体容纳至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符合一第二接口标准的规格,且该第二接口标准不同于该第一接口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洛文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