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56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在从连接器拆下对方侧连接器时适当地限制触头的移动。该连接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具备触头和壳体,触头具备:被压入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被压入壳体中;延长部,从被压入部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部,从延长部延伸并与对方侧触头接触,壳体具备:向所述第一方向立起的立起部;以及从立起部向第三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被压入部被压入壳体中的状态下,第三方向上的延长部的末端部分在朝向对方侧连接器侧的面与突出部接触。接器侧的面与突出部接触。接器侧的面与突出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并具备与对方侧触头接触的触头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与对方侧连接器上下嵌合的连接器的一例,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连接器1是插座连接器,与作为插头连接器的对方侧连接器2嵌合。如图18所示,连接器1具有壳体3和固定于壳体3的触头4。壳体3具有形成在环状壁3A内部的底壁3B和从底壁3B的中央部分立起的凸部3C。如图18所示,凸部3C的上端部分在水平方向上扩张为呈凸缘状。
[0003]触头4是具有弹性的带状导电部件,通过嵌入并压入设置于环状壁3A的槽中,安装于壳体3。如图18所示,触头4具有:与电路基板接合的端子部4A;从端子部4A的一端向上方延伸的保持部4B;从保持部4B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4C;以及在从连接部4C的一端向下方延伸并平缓地在水平方向上弯曲后向上方立起而形成的弯曲部4D。如图18所示,弯曲部4D具有:顶部5;隔着顶部5彼此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侧部6、7;以及从侧部7的前端弯折成V形的弯折部8。
[0004]连接器1与对方侧连接器2嵌合时,如图18所示,对方侧连接器2的触头(对方侧触头9)插入弯曲成朝向对方侧连接器2开口的触头4的弯曲部4D内。此时,如图19所示,弯曲部4D被对方侧触头9推开,侧部7以接近凸部3C的方式弹性变形,弯折部8潜入扩张为凸缘状的凸部3C的上端部分的下侧并卡止。其结果,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触头4向上方的移动(即触头4的浮起)受到限制。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18781号公报
[0008]如上所述,连接器1具备弯折部8,该弯折部8构成为在弯曲部4D弹性变形时卡止于凸部3C。换言之,弯折部8的位置根据与连接器1相对的对方侧连接器2的装拆而变化。并且,在从连接器1拆下对方侧连接器2(即从触头4拔出对方侧触头9)的情况下,从图18可知,弯折部8未卡止于凸部3C的上端部,难以限制触头4的浮起。
[0009]此外,如果例如伴随对方侧连接器2的反复装拆,凸部3C的形状或弯曲部4D的弹性等变化,则连接器嵌合时的弯折部8的位置有可能上下变动。
[0010]如上所述,在弯折部8的位置不稳定的结构中,触头4会意外地上下方向移动,由此,有可能对通过触头4传输的信号的特性等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下所示的课题。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适
当地限制触头的移动,特别是从连接器拆下对方侧连接器时的触头的浮起。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是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触头,与对方侧连接器所具备的对方侧触头接触;壳体,供触头嵌入安装;触头具备:被压入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其第二方向上的端部被压入壳体中;延长部,从被压入部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部,从延长部向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对方侧触头接触,壳体具备:立起部,向第一方向立起;以及突出部,从立起部向第三方向突出;在被压入部被压入壳体中的状态下,第三方向上的延长部的末端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在朝向对方侧连接器侧的面与突出部接触。
[0014]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在触头的被压入部被压入壳体中的状态下,触头的延长部的末端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在朝向对方侧连接器侧的面(上表面)与壳体的突出部接触。由此,在触头嵌入壳体中的状态下,能够良好地抑制触头的上方移动、即浮起。
[0015]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触头嵌入壳体中时,被压入部沿第三方向被压入壳体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第一方向和作为触头的压入方向的第三方向彼此交叉,与两个方向彼此平行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的结构)相比,能够更适当地抑制触头的浮起。另外,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优选彼此正交。
[0016]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接触部可以具有从第二方向上的延长部的两端面延伸的一对弹性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一对弹性部以第二方向上的延长部的中央位置为界形成对称的形状,在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弹性变形,将对方侧触头夹在一对弹性部之间。
[0017]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触头良好地与对方侧触头接触,并且能够适当地限制触头的浮起。
[0018]此外,在上述结构中,触头可以具有在第三方向上在与延长部相反侧从被压入部延伸的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可以固定在安装有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的表面。
[0019]此外,在上述结构中,设置于延长部的末端部分的与突出部接触的接触面和设置于突出部的与延长部接触的接触面可以是沿着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平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出部和延长部的末端部分在彼此平行的平面面接触,所以能够更可靠且有效地通过突出部限制触头的浮起。
[0020]此外,在上述结构中,触头更优选为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在设置有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的连接器中,在产生上下的位置偏移(浮起)的情况下,容易对信号特性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更显著地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浮起抑制的效果。
[0021]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被压入部被压入壳体中的状态下,在第三方向上立起部与延长部的末端部分相邻,突出部从立起部中的朝向延长部侧的面突出。由此,如果突出部从立起部中的接近延长部的一侧的面突出,则能够更简单地使延长部的末端部分与突出部接触。
[0022]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壳体可以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在被压入部被压入壳体中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在与突出部相反侧与延长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对方侧连接器与连接器嵌合时、即对方侧触头插入触头内时,能够抑制触头的下方移动(即触头的下沉)。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当地限制从连接器拆下对方侧连接器时的触头的移动、特别
是触头的浮起。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6]图2是示出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8]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31]图7是从上方侧观察对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2]图8是对方侧连接器的俯视图。
[0033]图9是从后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触头的立体图。
[0034]图10是从前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触头的立体图。
[0035]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触头的主视图。
[0036]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备:触头,与对方侧连接器所具备的对方侧触头接触;壳体,供所述触头嵌入安装,所述触头具备:被压入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被压入所述壳体中;延长部,从所述被压入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部,从所述延长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对方侧触头接触,所述壳体具备:立起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立起;以及突出部,从所述立起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突出,在所述被压入部被压入所述壳体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延长部的末端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朝向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侧的面与所述突出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头嵌入所述壳体中时,所述被压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被压入所述壳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延长部的两端面延伸的一对弹性部,所述一对弹性部以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延长部的中央位置为界形成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坂纯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