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79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包括模具和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模具外侧,并且可以在模具外侧移动;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安装座、翘板、复位弹簧和镶针,所述翘板可摆动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镶针设置在模具外侧,并且所述镶针抵接在翘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抵接在翘板的另一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安装座与第一顶针之间,所述模具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顶针穿设在穿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级顶出的方式实现了型腔深、骨位多等难以出料的模内注塑产品的出料,并且避免了顶针与产品粘连、夹产品等异常。夹产品等异常。夹产品等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产品在注塑完成后需要从模具的模腔内取出,现模具注塑行业中对于型腔深、骨位多的产品普遍存在着产品注塑成型后产品难顶出、难取件的问题,不能用机械手自动化生产且效率低不良率高。由于此类产品型腔较深,为满足产品的功能及自身强度需求,产品内部结构往往分布的骨位比较密集且高度比较深,这就对于产品的出模顶出有较高的要求,易出现产品粘模、局部拉变形、顶高、产品难取等注塑不良。为克服上述情况,模具上需分布较密的顶出结构,达到平衡产品的顶出,但是由于密集的顶针,及较深的骨位,产品顶出后往往会夹在顶针上难以取出,传统的作业方式是通过人工直接取出产品,此种作业对员工作业手法及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需掌握一定的取出产品规律,强行取出易取坏产品,造成一定的不良损耗,且刚成型顶出的产品温度较高,人工手动操作易烫手和脏污产品,长时间操作容易疲劳,同时操作不方便,注塑成型周期加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型腔深、骨位多的注塑产品注塑后难以从模具内出料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包括模具和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模具外侧,并且可以在模具外侧移动;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安装座、翘板、复位弹簧和镶针,所述翘板可摆动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镶针设置在模具外侧,并且所述镶针抵接在翘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抵接在翘板的另一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安装座与第一顶针之间,所述模具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顶针穿设在穿孔内。
[000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翘板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外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顶针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并从第一安装板内侧穿出;所述镶针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并且从第一安装板内侧穿出。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与翘板抵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帽,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两级结构的通孔,所述第一端帽容纳在第一安装孔的一级孔内;所述镶针与翘板抵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帽,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两级结构的通孔,所述第二端端帽容纳在第二安装孔靠近翘板的一级孔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一顶针外围,并且位于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第一端帽上,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抵接在第一安装孔的一级孔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板远离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避让翘板的翘板避让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模具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固定在第一安装板靠近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顶针可以从模具上的穿孔内穿入到模具内。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在模具开模时可以伸入模具内。
[0012]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顶出机构设置第一顶针、安装座、翘板、复位弹簧和镶针,可以实现模内注塑产品的两级分离,第一级顶出通过第一顶针随安装座同步移动实现,第二级顶出通过镶针抵压翘板驱动第一顶针实现,第二级顶出后第一顶针通过复位弹簧自动收回复位,实现第一顶针自动与注塑产品分离,避免了第一顶针夹住注塑产品难以分离。由此通过两级顶出的方式实现了型腔深、骨位多等难以出料的模内注塑产品的出料,并且避免了顶针与产品粘连、夹产品等异常。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的模具和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的第一顶针、安装座、翘板、复位弹簧和镶针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的镶针按压翘板前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推出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的镶针按压翘板后第一顶针进一步推出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的机械手取出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阅图1~5,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用于将注塑完成的注塑产品从注塑模具的模腔内取出。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包括模具1和顶出机构2,模具1即注塑模具,顶出机构2用来在模具开模后从模具内顶出注塑产品,顶出机构2设置在模具1外侧,并且可以在模具1外侧移动,来顶出模具内的注塑产品。顶出机构2采用如下结构:
[0022]参阅图1~4,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第一顶针21、安装座22、翘板23、复位弹簧24和镶针25,第一顶针21用来伸入到模具1内顶出注塑产品,安装座22用来安装第一顶针21、翘板23、复位弹簧24和镶针25,镶针25抵压翘板23来驱动第一顶针21动作顶出注塑产品,复位弹簧24用来在第一顶针21动作顶出注塑产品后通过弹性使第一顶针21复位。所述翘板23通过
转轴可摆动设置在安装座22上,所述镶针25设置在模具1外侧,并且所述镶针25抵接在翘板23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21抵接在翘板23的另一侧,所述复位弹簧24连接在安装座22与第一顶针21之间,所述模具1上设置有穿孔11,所述第一顶针21穿设在穿孔11内。
[0023]参阅图1~4,注塑产品在模具1内注塑完成后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工作,模具1开模后,安装座22向模具1一侧移动(通过伸缩气缸、丝杆机构等驱动移动,图中未示出),此时较短的镶针25未抵至模具1外侧并与安装座22同步动作,第一顶针21也与安装座22同步动作,向模具1(一般为模具的后模)的模腔内顶压来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当镶针25抵至模具1外侧时,安装座22继续向模具1一侧移动,此时镶针25抵至模具1外侧无法进一步移动便抵压翘板23的一侧,翘板23向第一顶针21一侧翘起,使得第一顶针21进一步向模具1内顶压来进一步顶出模内注塑完成的产品;当注塑产品被顶出后,第一顶针21通过复位弹簧24自动收回复位,实现第一顶针21自动与注塑产品分离,避免了第一顶针21夹住注塑产品难以分离。顶出机构2设置第一顶针21、安装座22、翘板23、复位弹簧24和镶针25,可以实现模内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1)和顶出机构(2),所述顶出机构(2)设置在模具(1)外侧,并且可以在模具(1)外侧移动;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第一顶针(21)、安装座(22)、翘板(23)、复位弹簧(24)和镶针(25),所述翘板(23)可摆动设置在安装座(22)上,所述镶针(25)设置在模具(1)外侧,并且所述镶针(25)抵接在翘板(23)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21)抵接在翘板(23)的另一侧,所述复位弹簧(24)连接在安装座(22)与第一顶针(21)之间,所述模具(1)上设置有穿孔(11),所述第一顶针(21)穿设在穿孔(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2)包括第一安装板(221),所述第一安装板(22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11)和第二安装孔(2212),所述翘板(23)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21)外侧、第一安装孔(2211)与第二安装孔(2212)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顶针(21)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211)内,并从第一安装板(221)内侧穿出;所述镶针(25)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212)内,并且从第一安装板(221)内侧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产品模内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21)与翘板(23)抵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帽(211),所述第一安装孔(2211)为两级结构的通孔,所述第一端帽(211)容纳在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军吴秋海黎洲兴熊文阳莫尚敢彭新城黄泽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硕贝德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