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学凯专利>正文

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334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设置在压瓦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设有模具底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两侧的扶正架,各所述扶正架与所述模具底板之间分别设有活动连接装置,所述扶正架、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与所述下模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存料空间;所述扶正架上固定设有扶正面可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壁面共面的扶正板,所述扶正板的上部一体设有逐渐远离所述下模设置的外撑导向板,所述上模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与所述外撑导向板对应的外撑体,两所述扶正架之间设有扶正施力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持长久可靠地扶正作用,且显著降低了维护清理频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压瓦机
,尤其涉及一种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瓦机上通过压瓦模具对瓦坯进行成型,压瓦模具通常包括成型用的下模和上模,下模通过模具底板固定于压瓦机的机座上。压瓦前通常将泥坯纵向推送至下模上,为保证泥坯不掉落,下模上通常固定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而下模两侧则分别设置可活动的扶正板对泥坯进行扶正。当上模被驱动向下压制泥坯时,上模两侧的撑刀将两个扶正板撑开,上下模得以合模将泥坯成型为瓦坯。瓦坯成型后上模被驱动升起,两个扶正板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到初始扶正位置。
[0003]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每次压瓦模具合模压制时,总会有余料在压力作用下从合模边沿挤出,并残留在下模的侧壁上形成积泥,积泥会垫靠在扶正板和下模的侧壁之间,使得扶正板不能正常恢复到初始扶正位置,以致于扶正作用消失,可靠性差。若使扶正板能可靠地保持扶正作用,则需要人工频繁地对下模的侧壁进行维护清理,维护清理工作繁琐费事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持长久可靠地扶正作用,显著降低维护清理频率的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设置在压瓦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设有模具底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两侧的扶正架,各所述扶正架与所述模具底板之间分别设有活动连接装置,所述扶正架、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与所述下模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存料空间;所述扶正架上固定设有扶正面可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壁面共面的扶正板,所述扶正板的上部一体设有逐渐远离所述下模设置的外撑导向板,所述上模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与所述外撑导向板对应的外撑体,两所述扶正架之间设有扶正施力器。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正板的下沿不低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边沿设置。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正板的下沿低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边沿设置,且所述扶正板的下边沿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边沿的高差不超过0.5cm。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底板上的转动连接筒,所述扶正架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筒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轴。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正施力器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所述扶正架上的扶正施力连杆,所述扶正施力连杆的端部伸出所述下模的端部设置,两所述扶正架上对应端的所述扶正施力连杆之间连接有扶正施力弹簧。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撑体上设有与所述外撑导向板对应的外撑导向斜
面。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设置在压瓦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设有模具底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两侧的扶正架,各所述扶正架与所述模具底板之间分别设有活动连接装置,所述扶正架、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与所述下模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存料空间;所述扶正架上固定设有扶正面可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壁面共面的扶正板,所述扶正板的上部一体设有逐渐远离所述下模设置的外撑导向板,所述上模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与所述外撑导向板对应的外撑体,两所述扶正架之间设有扶正施力器。本技术将所述扶正架和所述活动连接装置都离开所述下模的侧壁,且与所述下模的侧壁之间设置所述存料空间,上模和下模合模时挤出的余料,只会存在于该存料空间处。余料既不会对所述扶正架造成垫靠,也不容易对所述扶正板造成垫靠。这样每次合模挤出的余料就不会影响后续扶正板恢复到初始扶正位置,所述扶正板就能保持长久可靠地扶正作用。而余料自然置于所述存料空间处,也就不必频繁进行维护清理,显著降低维护清理频率。
附图说明
[0012]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合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左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上模;11

外撑体;12

外撑导向斜面;2

下模;21

前挡板;22

后挡板;23

模具底板;3

扶正架;31

扶正支撑杆;32

扶正连接杆;33

存料空间;4

活动连接装置;41

转动连接筒;42

转动连接轴;5

扶正板;51

外撑导向板;6

扶正施力器;61

扶正施力连杆;62

扶正施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0]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设置在压瓦模具的上模1和下模2上,所述下模2的底部固定设有模具底板23。常规地,所述下模2的前端设有前挡板21、后端设有后挡板22。其中以泥坯被推入时阻挡泥坯前进的为前挡板21,与所述前挡板21相对设置的为后挡板22。上述结构为本领域压瓦模具的常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0021]该自动扶正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2两侧的扶正架3,各所述扶正架3与所
述模具底板23之间分别设有活动连接装置4,所述扶正架3、所述活动连接装置4与所述下模2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存料空间33。这样本实施例所述扶正架3和所述活动连接装置4就离开了所述下模2的侧壁,且与所述下模2的侧壁之间的所述存料空间33,会给挤出的余料提供足够的储存空间,余料不容易再对所述扶正架3起到垫靠作用。
[0022]本实施例所述活动连接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底板23上的转动连接筒41,所述扶正架3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筒41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轴42,即本实施例所述扶正架3转动安装在所述模具底板23上。当然所述扶正架3也可以为沿垂直于所述下模2侧壁的方向滑动连接的。本实施例示意对应每个所述扶正架3设置两个所述转动连接筒41,每个所述转动连接筒41上分别转动安装所述转动连接轴42,每个所述转动连接轴42上径向固定设有扶正支撑杆31,所述扶正支撑杆31的顶端通过扶正连接杆32与扶正板5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设置在压瓦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上,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设有模具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两侧的扶正架,各所述扶正架与所述模具底板之间分别设有活动连接装置,所述扶正架、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与所述下模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存料空间;所述扶正架上固定设有扶正面可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壁面共面的扶正板,所述扶正板的上部一体设有逐渐远离所述下模设置的外撑导向板,所述上模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与所述外撑导向板对应的外撑体,两所述扶正架之间设有扶正施力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板的下沿不低于所述下模对应侧的侧边沿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瓦模具用高可靠性自动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凯蒋京德荣坤凯孙亚楠蒋学美
申请(专利权)人:蒋学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