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油的精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787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籽油的精炼系统,属于茶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过滤装置、脱酸反应釜、水洗反应釜、脱色反应釜、脱臭反应釜、抽真空结构、废液槽、冷却槽、活性炭储槽、碱液储槽、盐水储槽、蒸汽发生结构和气水分离,水洗反应釜、脱色反应釜和脱臭反应釜均与气水分离器连接,气水分离器与抽真空结构连接,废液槽位于脱酸反应釜和水洗反应釜的正下方,冷却槽设于脱臭反应釜的正下方,脱酸反应釜的下部和水洗反应釜的下部通过连通管连通,连通管通过管路与脱色反应釜连接,蒸汽发生结构与各加热夹套连接并通入碱液储槽和盐水储槽中,脱色反应釜通过带加压泵和过滤装置的管路与脱臭反应釜连接,脱色反应釜的下部与活性炭储槽连接。炭储槽连接。炭储槽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籽油的精炼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茶油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茶籽油的精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油茶籽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粮农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810553908.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榨茶籽油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工段、榨油工段和精炼工段,所述预处理工段依次包括剥壳、筛选、烘干和风选工序。
[0004]所述烘干工序包括采用烘干装置将油茶籽的水分含量烘干至8

10%。
[0005]所述榨油工段包括以下工序:
[0006]201粉碎:采用粉碎装置将来自预处理工段或经预处理工段处理后冷藏的油茶籽粉碎至0.15

0.25mm,得到油茶籽粉送步骤202;
[0007]202碾压:采用碾压装置将步骤201处理后的油茶籽粉碾压至0.05

0.15mm,送步骤203;
[0008]203水蒸:采用水蒸装置于100

105℃条件下蒸10

15分钟,送步骤204;
[0009]204摊凉:采用摊凉装置将水蒸后的油茶籽粉冷却至50

60℃,送步骤204;
[0010]205压榨:用滤布包饼并采用立式压榨装置榨油,榨油时反复多次升压至50

55MPa,保压1.0

1.5小时,得到毛油送步骤301。
[0011]301脱酸:将毛油于80

85℃条件下加氢氧化钠反应15

30分钟,氢氧化钠的用量换算为毛油酸价的1.05

1.35倍,送步骤302;
[0012]302水洗:采用90

100℃的盐水水洗,盐水的用量为毛油质量的8

15%,于90

95℃条件下搅拌反应5

20分钟,静置2

5小时,取油层送步骤303;
[0013]303脱色:于110

125℃条件下,加入毛油重量1

3%的活性炭,反应20

60分钟后过滤,滤液送步骤304;
[0014]304脱臭:于

0.05—

0.2MPa和220

250℃条件下脱臭3

8小时。
[0015]即现有技术中茶籽油包括预处理工段、榨油工段和精炼工段,精炼工段会用到精炼系统进行处理,常见的精炼系统包括机架、过滤装置和机架上的脱酸反应釜、水洗反应釜、脱色反应釜及脱臭反应釜等,脱酸反应釜、水洗反应釜、脱色反应釜和脱臭反应釜上均设有加热夹套,脱酸反应釜、水洗反应釜、脱色反应釜、过滤装置和脱臭反应釜依次连接。申请人在采用前述结构精馏毛油时发现如下问题:
[0016](1)需要人工加入碱液、酸液和活性炭等,工人劳动强度大;
[0017](2)对于有些毛油或者脱酸达到要求,可以不进行水洗,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001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籽油的精炼系统,碱液由碱液储槽加入,盐水由盐水储槽加入,加热前都可预热;活性炭由抽真空吸入,部分反应釜也可采用真空吸入的方式加入原料,同时抽真空也用于脱臭反应釜;根据脱酸反应釜和水洗反应釜的废料均位于釜底,可共同排入废液槽中;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操作强度低等优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籽油的精炼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架1、过滤装置和机架1上的脱酸反应釜3、水洗反应釜4、脱色反应釜5及脱臭反应釜6,所述脱酸反应釜3、水洗反应釜4、脱色反应釜5和脱臭反应釜6上均设有加热夹套;该系统还包括抽真空结构7、废液槽8、冷却槽9、活性炭储槽2、脱酸反应釜3上方且向脱酸反应釜3中加入碱液的碱液储槽10、水洗反应釜4上方且向水洗反应釜4中加入盐水的盐水储槽11、机架1上的蒸汽发生结构12和机架1上的气水分离器13,所述水洗反应釜4的顶部、脱色反应釜5的顶部和脱臭反应釜6的顶部均通过带阀门组的管路与气水分离器13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13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抽真空结构7连接,所述废液槽8位于脱酸反应釜3和水洗反应釜4的正下方用于接收脱酸反应釜3底部排出的皂液和水洗反应釜4底部排出的水,所述冷却槽9设于脱臭反应釜6的正下方用于接收脱臭反应釜6底部排出的精油,所述脱酸反应釜3的下部和水洗反应釜4的下部通过带阀门组的连通管14连通,所述连通管14通过带输送泵和阀门的管路与脱色反应釜5顶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结构12通过带阀门组的管路与各加热夹套连接并通入碱液储槽10和盐水储槽11中,所述脱色反应釜5底部的出料口通过带加压泵、过滤装置和中间油箱的管路与脱臭反应釜6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脱色反应釜5的下部通过带阀门的软管与活性炭储槽2连接。
[0020]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机架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框架式结构,所述气水分离器13、脱酸反应釜3、水洗反应釜4、脱色反应釜5、脱臭反应釜6和蒸汽发生结构12由前至后依次并排设于机架1上,所述抽真空结构7设于机架1的前方,所述活性炭储槽2和过滤装置分别位于机架1的左右两侧。
[0021]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脱酸反应釜3、水洗反应釜4和脱色反应釜5内均设有搅拌器,所述脱臭反应釜6上的加热夹套与冷却水供应结构连接,所述脱臭反应釜6内顶部设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与脱臭反应釜6的进料口连接。
[0022]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为振动排渣过滤机,其上也设有加热夹套,其上的加热夹套与蒸汽发生结构12连接,其负压接口与通过带阀门的管路与气水分离器13连接。
[0023]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碱液储槽10和盐水储槽11均为矩形槽且其底部分别通过带阀门的管路与脱酸反应釜3和水洗反应釜4连接,所述冷却槽9为矩形槽且其顶部设有可开闭的翻板门,所述废液槽8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槽。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籽油的精炼系统,碱液由碱液储槽加入,盐水由盐水储槽加入,加热前都可预热;活
性炭由抽真空吸入,部分反应釜也可采用真空吸入的方式加入原料,同时抽真空也用于脱臭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茶籽油的精炼系统,包括机架(1)、过滤装置和机架(1)上的脱酸反应釜(3)、水洗反应釜(4)、脱色反应釜(5)及脱臭反应釜(6),所述脱酸反应釜(3)、水洗反应釜(4)、脱色反应釜(5)和脱臭反应釜(6)上均设有加热夹套;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抽真空结构(7)、废液槽(8)、冷却槽(9)、活性炭储槽(2)、脱酸反应釜(3)上方且向脱酸反应釜(3)中加入碱液的碱液储槽(10)、水洗反应釜(4)上方且向水洗反应釜(4)中加入盐水的盐水储槽(11)、机架(1)上的蒸汽发生结构(12)和机架(1)上的气水分离器(13),所述水洗反应釜(4)的顶部、脱色反应釜(5)的顶部和脱臭反应釜(6)的顶部均通过带阀门组的管路与气水分离器(13)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13)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抽真空结构(7)连接,所述废液槽(8)位于脱酸反应釜(3)和水洗反应釜(4)的正下方用于接收脱酸反应釜(3)底部排出的皂液和水洗反应釜(4)底部排出的水,所述冷却槽(9)设于脱臭反应釜(6)的正下方用于接收脱臭反应釜(6)底部排出的精油,所述脱酸反应釜(3)的下部和水洗反应釜(4)的下部通过带阀门组的连通管(14)连通,所述连通管(14)通过带输送泵和阀门的管路与脱色反应釜(5)顶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结构(12)通过带阀门组的管路与各加热夹套连接并通入碱液储槽(10)和盐水储槽(11)中,所述脱色反应釜(5)底部的出料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娥李刚李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麻城市鸿宇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