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41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多组换热管,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流体进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流体出口,每组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左侧,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左侧上方,多组所述换热管右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右侧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左侧相连;所述换热管的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有一方形换热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换热效果,降低了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作为常用的工业设备,起到热量交换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风冷换热器换热的时候,散热效果不好,需要风机辅助散热。这样能耗较高,常规的风冷效果不太好,导致换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换热效率及质量,降低了换热成本。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多组换热管,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流体进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流体出口,每组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
[0005]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左侧,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左侧上方,多组所述换热管右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右侧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左侧相连;
[0006]所述换热管的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有一方形换热槽,所述方形换热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相连通。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由左向右间隔设有多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顶部及底部与所述换热管的顶面及底面相连通。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及底部间隔设有多组挡板,所述挡板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挡板由左向右倾斜向前设置,且相邻挡板之间设有间距。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的前端右侧设有朝后弯曲的前端卷边,所述挡板后端的左侧设有朝前弯曲的后端卷边,所述前端卷边与所述挡板构成朝后设置的弧形开口,所述后端卷边与所述挡板构成朝前设置的弧形开口。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的底部由后向前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前端右侧的底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底面上设有多组第一隔板,多组所述第一隔板由后向前间隔设置;每组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相邻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第一腔体底部右侧相连,且后侧所述换热管设置于前侧一组所述换热管的后侧上方。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体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顶面上设有一纵向槽板,所述纵向槽板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纵向槽板的底面上设有多组通孔,每组所述通孔设置于相邻第一隔板之间的正上方,所述纵向槽板设置于所述流
体进口的正下方。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腔体将需要换热的介质经过多组换热管送入到第二腔体内,利用换热管与外部空气接触进行风冷换热降温,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及质量,降低能耗及成本;
[0014]2.本技术中多组换热管由前向后逐渐向上排布,这样能够增大横向与空气及风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0015]3.本技术中通过在换热管上面设置弧形槽及挡板,这样能够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0016]4.本技术中通过在挡板上面设置卷边,这样能够增加风与挡板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腔体的剖视结构式示意图。
[0021]其中:1、机架;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换热管;5、流体进口;6、流体出口;7、方形换热槽;8、弧形槽;9、挡板;10、前端卷边;11、后端卷边;12、第一隔板;13、流体腔;14、纵向槽板;15、通孔;16、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及多组换热管4,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流体进口5,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流体出口6,每组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
[0024]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左侧,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左侧上方,多组所述换热管右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右侧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左侧相连;
[0025]所述换热管的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有一方形换热槽7,所述方形换热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相连通。
[0026]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高温的介质通过流体进口进入到第一腔体内,第一腔体再将介质流入到换热管内,经过换热管流入到第二腔体内,从流体出口流出,在介质从换热管的左侧流动到右侧的过程中,换热管与外部的空气接触,外部的风会吹到换热管的外壁,对换热管进行降温,实现换热工作,效率高,质量好。同时,换热管的截面为方形结构,这样能够增大换热管的横向面积,增大与外部风及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降低能耗及成本,而且,采用多组换热管,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0027]参见图1~3所示,所述换热管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由左向右间隔设有多组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的顶部及底部与所述换热管的顶面及底面相连通。通过弧形槽的设置,能够增大与外部空气的接触,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0028]参见图1~3所示,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及底部间隔设有多组挡板9,所述挡板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挡板由左向右倾斜向前设置,且相邻挡板之间设有间距。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挡板的设置,能够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而且挡板倾斜设置,这样在横风、斜风等吹的时候,都能够被挡板所阻挡,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空气流动的时候更充分的与斜板及换热管接触,提高换热效果。
[0030]参见图1~3所示,所述挡板的前端右侧设有朝后弯曲的前端卷边10,所述挡板后端的左侧设有朝前弯曲的后端卷边11,所述前端卷边与所述挡板构成朝后设置的弧形开口,所述后端卷边与所述挡板构成朝前设置的弧形开口。
[0031]采用前端卷边及后端卷边的设置,不管空气流动方向如果,碰触到挡板之后,都能够被后端卷边或者前端卷边所阻挡,这样能够增加空气与挡板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果。
[0032]参见图4所述,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的底部由后向前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前端右侧的底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底面上设有多组第一隔板12,多组所述第一隔板由后向前间隔设置;每组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相邻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第一腔体底部右侧相连,且后侧所述换热管设置于前侧一组所述换热管的后侧上方。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多组换热管,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流体进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流体出口,每组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左侧,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左侧上方,多组所述换热管右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右侧相连,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左侧相连;所述换热管的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有一方形换热槽,所述方形换热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由左向右间隔设有多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顶部及底部与所述换热管的顶面及底面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自吸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及底部间隔设有多组挡板,所述挡板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挡板由左向右倾斜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川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