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649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腔室,腔室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相变介质,设置于腔室内,在解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变介质可与第一壁面相接触发生汽化,以及与第二壁面相接触发生液化;其中,第一壁面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凹凸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冻装置通过凹凸结构的设置,能够提升了液态的相变介质在第一壁面的受热面积,大大的加速相变介质在腔室内的汽液转化,从而实现快速解冻的效果。并且整个解冻过程安全无污染,实现了相变介质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解冻装置的生产成本。低了解冻装置的生产成本。低了解冻装置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解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快速解冻功能的解冻装置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市面上常见的解冻装置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高热导率的金属板,通过添加开槽等方式,提高冷冻物与解冻装置的换热效率;另一类是由水等换热介质,通过流动的方式,带走导热板上的冷量,进而实现快速解冻。第一种解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会达到冷热平衡,进而影响解冻效率;第二种解冻装置需要外接水源,或者控制冷热回流,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0003]此外,相关技术中,水等换热介质的受热面积较小,这直接导致解冻装置的换热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了解冻装置的解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冻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腔室,腔室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相变介质,设置于腔室内,在解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变介质可与第一壁面相接触发生汽化,以及与第二壁面相接触发生液化;其中,第一壁面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凹凸结构。
[0007]本技术提出的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和相变介质。其中,壳体内具有腔室,并且腔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工作状态下时,第二壁面处于第一壁面的上方。相变介质设置在腔室内;在解冻装置工作时,汽态的相变介质不断向第二壁面放热以发生液化,该部分热量可用于解冻待解冻物;与此同时,液化所产生的液态的相变介质在腔室内下沉,液态的相变介质从第一壁面吸热以发生汽化变为汽态的相变介质,汽态的相变介质继续在腔室内上升,并在第二壁面发生液化以向待解冻物供热。上述液化和汽化往复循环,将第一壁面的热量不断传递至第二壁面,使得整个解冻装置吸收待解冻物的冷量,达到解冻效果。
[0008]特别地,第一壁面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凹凸结构。当液态的相变介质滴落到第一壁面时,液态的相变介质会滴落到凹凸结构上,而凹凸结构的设计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液态的相变介质与第一壁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液态的相变介质在第一壁面的受热面积,从而提升了单位时间内液态的相变介质所吸收的热量,这将大大的加速相变介质在腔室内的汽液转化,从而实现快速解冻的效果。
[0009]并且,由于相变介质在第二壁面以及第一壁面分别发生液化以及汽化,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完成待解冻物的热量交换过程,从而保证一方面整个过程换热均匀且高效,另一方面换热方式安全无污染,有效的提高的解冻效率以及质量。
[0010]此外,相变介质在腔室内形成液态的相变介质以及汽态的相变介质,并且随着液
化以及汽化的发生,液态的相变介质从第二壁面下沉到第一壁面并重新生成汽态的相变介质继续上升,整个过程呈动态的且往复循环过程,充分的利用的相变介质的特性,且整个过程无需补入新的相变介质,腔室内部的相变介质能够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解冻装置的环保性能以及经济性能。
[0011]因此,本技术提出的解冻装置通过凹凸结构的设置,能够提升了液态的相变介质在第一壁面的受热面积,大大的加速相变介质在腔室内的汽液转化,从而实现快速解冻的效果。并且整个解冻过程安全无污染,实现了相变介质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解冻装置的生产成本。
[0012]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解冻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态的相变介质覆盖于至少部分凹凸结构,并可填充于凹凸结构的凹陷区域。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静置状态下相变介质以汽液混合态存在于腔体内部。其中,液态的相变介质覆盖于至少部分凹凸结构,并且可填充于凹凸结构的凹陷区域,以保证液态的相变介质与第一壁面的接触面积。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凹凸结构中凹陷区域与凸起区域的高度差大于0mm,并小于或等于10mm。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壁面在宏观下为平面结构,并且整体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而第一壁面在微观下具有上述凹凸结构。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保证液态的相变介质与第一壁面的接触面积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一壁面液态的相变介质一直留存于凹凸结构的凹陷区域内。具体地,可通过设计凹凸结构中凹陷区域与凸起区域的高度差大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10mm之间,以保证微观下的凹凸结构。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凸出部,以形成凹凸结构;或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凹陷部,以形成凹凸结构;或第一壁面上设置有交替分布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以形成凹凸结构。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凹凸结构的形成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以通过在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凸出部的方式来形成凹凸结构、可以通过在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凹陷部的方式来形成凹凸结构、可以通过在第一壁面上同时设置有凸出部和凹陷部的方式来形成凹凸结构。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凹凸结构布满第一壁面。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凹凸结构布满整个第一壁面。这样,无论液态的相变介质处于第一壁面的哪个位置,均可同凹凸结构保证其受热面积,以提升液态的相变介质与第一壁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液态的相变介质在第一壁面的受热面积,加速相变介质在腔室内的汽液转化,从而实现快速解冻的效果。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相变介质为汽

液相变介质,在解冻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汽

液相变介质以汽液混合态存在于腔室内;其中,汽态的相变介质与第二壁面相接触,液态的相变介质与第一壁面相接触。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介质为汽

液相变介质,并且在解冻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相变介质以汽液混合态存在于腔室内;并且,液态的相变介质的密度大于汽态的相变介质的密度。因此,液态的相变介质处于壳体的下方与第一壁面相接触,并不断发生汽化从第
一壁面吸收热量;汽态的相变介质处于壳体的上方与第二壁面相接触,并不断发生液化向第二壁面释放热量;相变介质在壳体的内部不断地进行汽化和液化,以不断地将壳体底部的热量传递至壳体的顶部,以解冻出待解冻物。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相变介质的相变温度大于或等于5℃,并小于或等于25℃。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待解冻物温度范围在

5℃至

15℃内,选定的相变介质的相变温度大于或等于5℃,并小于或等于25℃,以保证待解冻物完成解冻后温度在5℃至25℃。其中,相变介质的相变温度可选择为5℃、10℃、15℃、20℃以及25℃,当其低于5℃时,待解冻物解冻后温度无法保证在可控温度内。
[0025]上述过程具体而言,将待解冻物,如冷冻牛扒置于解冻板上(冻肉温度约为

5℃至

15℃),汽态的相变介质接触第二壁面,冷凝结成液态,进行下沉过程;下部温度较高,相变介质遇热汽化,再次变成汽态的相变介质上浮,充斥腔室,与第二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具有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相变介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在所述解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相变介质可与所述第一壁面相接触发生汽化,以及与所述第二壁面相接触发生液化;其中,所述第一壁面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凹凸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态的所述相变介质覆盖于至少部分所述凹凸结构,并可填充于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陷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中凹陷区域与凸起区域的高度差大于0mm,并小于或等于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凸出部,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或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凹陷部,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或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交替分布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布满所述第一壁面。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瑜杰张弘光杨玲万鹏曹达华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