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6494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腔室,腔室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导液件,设置于腔室内,并自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延伸;相变介质,设置于腔室内,在解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变介质可从第一壁面吸热以发生汽化,以及向第二壁面放热以发生液化;其中,液态的相变介质可沿导液件自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冻装置通过导液件的设置,可极大程度上加速了整个解冻装置的热量传导的速率,进而提升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并且整个解冻过程安全无污染,实现了相变介质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解冻装置的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解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快速解冻功能的解冻装置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市面上常见的解冻装置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高热导率的金属板,通过添加开槽等方式,提高冷冻物与解冻装置的换热效率;另一类是由水等换热介质,通过流动的方式,带走导热板上的冷量,进而实现快速解冻。第一种解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会达到冷热平衡,进而影响解冻效率;第二种解冻装置需要外接水源,或者控制冷热回流,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0003]此外,水等换热介质在解冻装置内部的流动速度较慢,使得解冻装置内部换热效率不高,这直接导致解冻装置的解冻能力不高,影响解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冻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腔室,腔室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导液件,设置于腔室内,并自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延伸;相变介质,设置于腔室内,在解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变介质可从第一壁面吸热以发生汽化,以及向第二壁面放热以发生液化;其中,液态的相变介质可沿导液件自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流动。
[0007]本技术提出的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导液件以及相变介质。其中,壳体内具有腔室,并且相变介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工作状态下时,第二壁面处于第一壁面的上方。相变介质设置在腔室内;在解冻装置工作时,汽态的相变介质不断向第二壁面放热以发生液化,该部分热量可用于解冻待解冻物;与此同时,液化所产生的液态的相变介质在腔室内下沉,液态的相变介质从第一壁面吸热以发生汽化变为汽态的相变介质,汽态的相变介质继续在腔室内上升,并在第二壁面发生液化以向待解冻物供热。上述液化和汽化往复循环,将第一壁面的热量不断传递至第二壁面,使得整个解冻装置吸收待解冻物的冷量,达到解冻效果。具体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相对设置。
[0008]特别地,腔室内设置有导液件,并且导液件从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延伸,这样,液化所产生的液态的相变介质可沿导液件流淌。导液件可极大程度上增加液态的相变介质的传导路径,加速了液态的相变介质的流动速度,进而加速了整个解冻装置的热量传导的速率,同时使得液

汽相变发生得更加充分,进而提升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此外,液体的相变介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汽态的相变介质发生液化时可放出大量的热量,相对于普通固体或液体的热传导,具有剧烈而迅速的效果,从而提高解冻效率。
[0009]并且,由于相变介质在第二壁面以及第一壁面分别发生液化以及汽化,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完成待解冻物的热量交换过程,从而保证一方面整个过程换热均匀且高效,另一方面换热方式安全无污染,有效的提高的解冻效率以及质量。
[0010]此外,相变介质在腔室内形成液态的相变介质以及汽态的相变介质,并且随着液化以及汽化的发生,液态的相变介质从第二壁面下沉到第一壁面并重新生成汽态的相变介质继续上升,整个过程呈动态的且往复循环过程,充分的利用的相变介质的特性,且整个过程无需补入新的相变介质,腔室内部的相变介质能够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解冻装置的环保性能以及经济性能。
[0011]因此,本技术提出的解冻装置通过导液件的设置,可极大程度上加速了整个解冻装置的热量传导的速率,进而提升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并且整个解冻过程安全无污染,实现了相变介质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解冻装置的生产成本。
[0012]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解冻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液件连接于第一壁面。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液件的一端与第一壁面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这样,在解冻装置使用过程中,液态的相变介质会从第二壁面滴落到导液件上,并沿着导液件流向第一壁面,增加液态的相变介质的传导路径,加速了液态的相变介质的流动速度,加速了整个解冻装置的热量传导的速率,进而提升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液件连接于第二壁面。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液件的一端与第二壁面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这样,在解冻装置使用过程中,液态的相变介质会从第二壁面直接汇聚到导液件所在的位置,并沿着导液件朝向第一壁面流动,并在导液件的另一端滴落到第一壁面。这样,增加液态的相变介质的传导路径,加速了液态的相变介质的流动速度,加速了整个解冻装置的热量传导的速率,进而提升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液件连接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液件的一端与第二壁面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壁面相连接。在解冻装置使用过程中,液态的相变介质会从第二壁面直接汇聚到导液件所在的位置,并沿着导液件朝向第一壁面流动,直接流动到第一壁面。这样增加液态的相变介质的传导路径,加速了液态的相变介质的流动速度,加速了整个解冻装置的热量传导的速率,进而提升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液件上设置有多个相连通的吸液孔,液态的相变介质可吸附于吸液孔内。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液件上设置有多个相连通的吸液孔。其中,多个吸液孔之间彼此相互连通,并且朝向第一壁面一侧延伸设置。当液态的相变介质接触到导液件时,可吸附于吸液孔的内部,并且在吸液孔的内部以及导液件的外表面朝向第一壁面一侧滴落,进而为液态的相变介质提供传导路径,以加快液态的相变介质的流动速度。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吸液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0.2mm,并小于或等于4mm。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吸液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0.2mm,并且小于或等于4mm。特别地,将吸液孔的孔径设置在0.2mm到4mm,可保证吸液孔对液态的相变介质的吸附力,使得液态的相变介质进入到吸液孔的内部。同时,将吸液孔的孔径设置在0.2mm到4mm,避免了吸液孔对导液件自身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导液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当导液件抵接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时,可通过导液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壳体因碰撞而产生凹陷。并且,将吸液孔的孔径设置在0.2mm到4mm,可避免吸液孔阻碍汽态的相变介质的流
动,进而保证了汽态的相变介质在腔室内的流动速度,以保证了解冻装置的解冻效率。
[0023]更进一步地,进一步对吸液孔的孔径进行优化,保证吸液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1.0mm,并且小于或等于2.0mm。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吸液孔对液态的相变介质的吸附力,并且进一步降低吸液孔阻碍汽态的相变介质的阻碍。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液件的孔隙率大于50%,并小于或等于95%。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液件的孔隙率大于50%,并小于或等于95%。特别地,将导液件的孔隙率设置在50%到95%,这样保证了吸液孔在整个导液件中的体积占比,通过合理设计导液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导液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内,并自所述第二壁面向所述第一壁面延伸;相变介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在所述解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相变介质可从所述第一壁面吸热以发生汽化,以及向所述第二壁面放热以发生液化;其中,液态的所述相变介质可沿所述导液件自所述第二壁面向所述第一壁面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或所述导液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壁面;或所述导液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上设置有多个相连通的吸液孔,液态的所述相变介质可吸附于所述吸液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0.2mm,并小于或等于4mm;或所述吸液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1.0mm,并小于或等于2.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的孔隙率大于50%,并小于或等于95%;或所述导液件的孔隙率大于80%,并小于或等于95%。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导液件之间具有间隔;汽态的所述相变介质可沿所述间隔自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第二壁面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液件在所述腔室内阵列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垂直于所述导液件延伸方向的平面截取所述导液件,所述导液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张弘光周瑜杰万鹏曹达华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