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板簧距的观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608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加板簧距的观光车,包括车架、车桥、车轮和两个板簧,车架包括两个纵梁,两个纵梁沿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纵梁沿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并排;观光车还包括两个外延支架组件,一个外延支架组件位于一个纵梁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外延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外延架和第二外延架,第一外延架和第二外延架连接在纵梁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板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延架连接,板簧的第二端与第二外延架连接;板簧位于纵梁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车桥设置在两个板簧上。通过在纵梁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增设外延支架组件,并将两个板簧设置在纵梁外侧的外延支架组件上,继而增大两个板簧之间的板簧距,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板簧距的观光车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板簧距的观光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观光车因其不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具有环保、污染小的特点,在景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方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旅游景区使用观光车,不仅要满足日常的正常行走,还要应对大载客数量需求,这就为电动车的车身承载能力、车身刚度、车辆行走稳定性和乘客乘坐舒适度等问题提出严格的要求。
[0003]其中主梁的承载设计以及悬架的布置较为关键,不仅关系到整体的刚性、承载性能和车辆重心,也会影响到车辆的行走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板簧距以提高车辆稳定性的观光车。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加板簧距的观光车,包括车架、车桥、车轮和两个板簧,车轮设置在车桥上,车架包括两个纵梁,两个纵梁沿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纵梁沿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并排;观光车还包括两个外延支架组件,一个外延支架组件位于一个纵梁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外延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外延架和第二外延架,第一外延架和第二外延架连接在纵梁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板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延架连接,板簧的第二端与第二外延架连接;板簧位于纵梁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车桥设置在两个板簧上。
[000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外延架包括第一外延横梁、第二外延横梁和第一外延纵梁,第一外延纵梁沿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外延横梁和第二外延横梁均沿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外延横梁和第二外延横梁分别连接在纵梁和第一外延纵梁之间,板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延横梁连接。
[000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外延架包括第三外延横梁、第四外延横梁和第二外延纵梁,第二外延纵梁沿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外延横梁和第四外延横梁均沿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外延横梁和第四外延横梁分别连接在纵梁和第二外延纵梁之间,板簧的第二端与第三外延横梁连接。
[000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板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延架铰接连接,板簧的第二端与第二外延架铰接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观光车还包括动力总成,动力总成位于两个纵梁之间,动力总成与车桥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观光车还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设置在两个纵梁之间。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桥包括后车桥,两个板簧和后车桥位于观光车的后方,板簧的第一端位于后车桥的前方,板簧的第二端位于后车桥的后方;在竖直方向上,板簧的第一端的位置低于板簧的第二端的位置。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桥包括前车桥,两个板簧和前车桥位于观光车的前方,板簧的第一端位于前车桥的前方,板簧的第二端位于前车桥的后方;在竖直方向上,板簧的第一端的位置高于板簧的第二端的位置。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桥包括前车桥和后车桥,观光车包括四个板簧,其中两个板簧位于观光车的前方并与前车桥连接,另外两个板簧位于观光车的后方并与后车桥连接;前方的两个板簧之间的前板簧距小于后方的两个板簧之间的后板簧距。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纵梁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增设外延支架组件,并将两个板簧设置在纵梁外侧的外延支架组件上,继而增大两个板簧之间的板簧距,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将动力总成和电池设置在中部,从而调整车辆的前后配重。
[0015]另外,后板簧的铰接位设计成前低后高,可以减小侧倾力矩,有利于减小转向行驶时的车身侧倾角,前板簧的铰接位设计成前高后低,获得最佳的转向纵拉杆布置位置,可以保证制动时不发生制动跑偏,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不发生绕主销的转动。并且后板簧距更宽,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更高,转向时车身侧倾更小,更进一步地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观光车实施例中的车辆底盘部分的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观光车实施例中的位于动力总成处的局部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观光车实施例中的位于动力总成处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观光车实施例中纵梁和外延架的处的局部结构图。
[0020]图5是本技术观光车实施例中的车辆底盘的侧视图。
[00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至图4,观光车包括车架、前桥(未示出)、后桥101、前轮(未示出)、后轮102、动力总成2、安装组件、两个板簧103和两个板簧104,车架上可设置有驾驶舱、顶棚和座位。前轮设置在前桥上,前桥位于车架的前侧,后轮102设置在后桥101上,后桥101位于车架的后侧,为了简易示出,图中显示的为车轮的制动装置。
[0023]车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151和第二横梁152,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结构相同,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沿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沿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并排,以第一纵梁为例,第一纵梁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中部槽钢11、拱形连接组件和端部槽钢12。拱形连接组件包括顶连接板161、第一侧连接板162、第二侧连接板163和底连接板164。
[0024]第一横梁151和第二横梁152分别连接在第一纵梁的中部槽钢11和第二纵梁的中部槽钢11之间,第一横梁151位于第二横梁152的后侧。动力总成2位于前桥和后桥101之间,且动力总成2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动力总成2包电机21、变速器22和输出轴23,变速器22连接在电机21和输出轴23之间,电机21和输出轴23均位于变速器22的后侧,输出轴
23与后桥101连接,以实现中置后驱的驱动方式。
[0025]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悬吊组件、第二悬吊组件和第三悬吊组件,第一悬吊组件位于电机21的轴向后侧,第一悬吊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支架311、第一自由支架313和两个第一缓冲件312,第一固定支架311与第一横梁151固定连接,第一缓冲件312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架311和第一自由支架313之间。
[0026]具体地,第一缓冲件312呈轮状布置,且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一自由支架313与电机21的轴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自由支架313设置有安装槽,两个第一缓冲件312位于该安装槽内,两个第一缓冲件312沿电机21的径向分布,第一自由支架313的安装槽的槽壁通过转轴铰接于第一缓冲件312,转轴与电机21的中心轴同向布置,一个第一固定支架311与一个第一缓冲件312的轮面固定连接连接,当然亦可采用一个第一自由支架与两个第一缓冲件固定连接,而两个第一缓冲件312的位置均高于电机21的中心轴的位置,以实现吊装方式。
[0027]第二悬吊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支架321、第二自由支架323和第二缓冲件322,第二缓冲件322连接在第二固定支架321和第二自由支架323之间,第二悬吊组件位于电机21的轴向前侧,第二自由支架323与变速器22的轴前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板簧距的观光车,包括车架、车桥、车轮和两个板簧,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车桥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个纵梁,两个所述纵梁沿所述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纵梁沿所述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并排;所述观光车还包括两个外延支架组件,一个所述外延支架组件位于一个所述纵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外延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外延架和第二外延架,所述第一外延架和所述第二外延架连接在所述纵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板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延架连接,所述板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延架连接;所述板簧位于所述纵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车桥设置在两个所述板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延架包括第一外延横梁、第二外延横梁和第一外延纵梁,所述第一外延纵梁沿所述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延横梁和所述第二外延横梁均沿所述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延横梁和所述第二外延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纵梁和所述第一外延纵梁之间,所述板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延横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架包括第三外延横梁、第四外延横梁和第二外延纵梁,所述第二外延纵梁沿所述观光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外延横梁和所述第四外延横梁均沿所述观光车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外延横梁和所述第四外延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纵梁和所述第二外延纵梁之间,所述板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外延横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国力韩东华张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亿华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