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31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包括上料部分、转运部分、准备部分、协作部分、车缝部分;所述转运部分将所述上料部分的布料转运到所述准备部分上,所述协作部分将所述准备部分上的布料夹持到所述车缝部分,所述车缝部分将所述布料进行车缝;所述车缝部分包括一承载板和设于承载板上的缝纫机,承载板上设有一托板,所述缝纫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滚轮和输出滚轮,输入滚轮将布料送至所述缝纫机,所述输出滚轮将车缝好的布料导出,所述承载板上还设有推出板,所述推出板将布料推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设备利用率及产能,可以稳定车缝质量,避免因人工不规范操作造成对车缝的损伤。缝的损伤。缝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生产,具体是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缝工序是服装生产的重要流程。为了能满足不同款服装的工艺要求,缝纫机车工必须熟练掌握缝纫常用设备及工具的使用,学习各类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知识。一个合格的缝纫工需要掌握9种基础缝型工艺。
[0003]缝纫工的工作内容往往是枯燥繁复的,加上制衣流水线上每道工序衔接紧凑,缝纫工需要承担相当大的工作压力。据统计,上世纪5、60年代,全国曾经出现了800多万缝纫工,而现在,由于工资较低,工作时间长,内容枯燥等原因,从事这项职业的人原来越少。高技术缝纫工的短缺制约着多数制衣厂的生产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本技术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设备利用率及产能,可以稳定车缝质量,避免因人工不规范操作造成对车缝的损伤。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包括上料部分、转运部分、准备部分、协作部分、车缝部分;所述转运部分将所述上料部分的布料转运到所述准备部分上,所述协作部分将所述准备部分上的布料夹持到所述车缝部分,所述车缝部分将所述布料进行车缝;
[0006]所述车缝部分包括一承载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缝纫机,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一托板,所述缝纫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滚轮和输出滚轮,所述输入滚轮将布料送至所述缝纫机,所述输出滚轮将车缝好的布料导出,所述承载板上还设有推出板,所述推出板将布料推出。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部分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设有上料滚轮,所述上料滚轮上放置有一料框。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运部分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转运滚轮,所述转运滚轮与所述上料滚轮对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准备部分包括一准备架,所述准备架上设有准备滚轮,所述准备滚轮与所述转运滚轮对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协作部分包括一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夹爪,所述夹爪夹持布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车缝部分的两侧均设有伸出气缸,其中一个所述伸出气缸驱动所述输入滚轮,另一个所述伸出气缸驱动所述输出滚轮;所述伸出气缸均连接有一升降气缸。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3]1、本技术设置上料部分、转运部分、准备部分、协作部分、车缝部分;转运部分
将上料部分的布料转运到准备部分上,协作部分将准备部分上的布料夹持到车缝部分,车缝部分将布料进行车缝,再利用输入输出滚轮协助车缝,使得车缝更加的顺利方便;
[0014]2、本技术集成激光导航AGV、六轴机协作机器人,结合自动缝纫机,实现以全自动化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工运输布片和车缝工作,并且配套智能参数调控工控系统,其现实优势和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2)减少企业用工成本;3)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设备利用率及产能4)可以稳定车缝质量,避免因人工不规范操作造成对车缝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缝装置示意图;
[0016]图2是上料部分示意图;
[0017]图3是转运部分和准备部分示意图;
[0018]图4是协作部分示意图;
[0019]图5是输入滚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机器人智能车缝装置,包括上料部分1、转运部分2、准备部分3、协作部分4、车缝部分5;转运部分2将上料部分1的布料转运到准备部分3上,协作部分 4将准备部分3上的布料夹持到车缝部分5,车缝部分5将布料进行车缝。
[0024]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料部分1包括上料架101,上料架101上设有上料滚轮102,上料滚轮102上放置有一料框6。上料滚轮102连接有驱动电机(未图示)用于驱动上料滚轮102滚动,能够将料框6运送至下一工位,即转运部分2上。
[0025]如图3所示,转运部分2包括一机体201,机体201上设有转运滚轮202,转运滚轮202 与上料滚轮102对接。其中,转运部分2采用自动运输机器人,底部为激光导航AGV,具有运输物料,自动避障,自动回充电桩功能,上部的转运滚轮202为输送辊道,与上料部分1、准备部分3对接后,由电机驱动辊轮将料盒输入或输出,同时辊道上传感器(未图示)监测物料信号。该自动运输机器人的实现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6]如图3所示,准备部分3包括一准备架301,准备架301上设有准备滚轮302,准备滚轮302与转运滚轮202对接。准备滚轮302连接有驱动电机(未图示)用于驱动准备滚轮 302输送料框6。其中,准备部分3与上料部分1的结构相同,准备部分3的准备架301上增设气缸定位机构,接收料盒后,该气缸动作,将料盒6推至一侧挡边,进行定位,便于协作部分4的夹取。
[0027]如图1所示,协作部分4包括一机械手,机械手上设有夹爪,夹爪夹持布料。底部为可移动控制柜,内部安装机器人控制器、示教器,电池等电气元件,可灵活适应机台位置变
动并快速布局。控制柜上安装六轴协作机器人,机器人安装抓布夹具,实现布料的抓取搬运。
[0028]如图4所示,车缝部分5包括一框架501、承载板502和设于承载板502上的缝纫机503,承载板502上设有一托板504,缝纫机503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滚轮508和输出滚轮510,输入滚轮508将布料送至缝纫机503,输出滚轮510将车缝好的布料导出。
[0029]具体的,车缝部分5的两侧均设有伸出气缸506,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伸出气缸506 驱动输入滚轮508,另一个伸出气缸506驱动输出滚轮510;伸出气缸506均连接有一升降气缸507,升降气缸507固定在外部部件上,使用时,伸出气缸506伸出将输入滚轮508或者输出滚轮510伸出至合适位置,然后升降气缸507将伸出气缸506下压在布料上,便于车缝。在输入滚轮和输出滚轮安装时结构一样。
[0030]其中,在输入滚轮508上,设置一个压板509,用于暂时性压住布料的折边,便于车缝。
[0031]如图4所示,承载板502上还设有推出板511,推出板511将布料推出。具体的,承载板502上设置一推出气缸(未图示),推出气缸驱动推出板511将车缝好的布料推出到收集盒512内。
[0032]协作部分4的机器人取布料放至托板504上,托板底部吹风系统(未图示)将布料送入自动缝纫机入口。伸出气缸506伸出后,输入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部分(1)、转运部分(2)、准备部分(3)、协作部分(4)、车缝部分(5);所述转运部分(2)将所述上料部分(1)的布料转运到所述准备部分(3)上,所述协作部分(4)将所述准备部分(3)上的布料夹持到所述车缝部分(5),所述车缝部分(5)将所述布料进行车缝;所述车缝部分(5)包括一承载板(502)和设于所述承载板(502)上的缝纫机(503),所述承载板(502)上设有一托板(504),所述缝纫机(503)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滚轮(508)和输出滚轮(510),所述输入滚轮(508)将布料送至所述缝纫机(503),所述输出滚轮(510)将车缝好的布料导出,所述承载板(502)上还设有推出板(511),所述推出板(511)将布料推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分(1)包括上料架(101),所述上料架(101)上设有上料滚轮(102),所述上料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博徐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赫伽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