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07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包括顶盖片(1);导电块(3),所述导电块(3)和所述顶盖片(1)之间设置有第一塑胶件(2);其中,所述顶盖片(1)、所述第一塑胶件(2)及所述导电块(3)通过抽芯铆钉(7)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抽芯铆钉极柱的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锂电池作为电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等,这为锂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锂电池一般称之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摩擦焊极柱的结构,一直被广泛使用于动力电池顶盖设置中,通常情况下,负极柱由铜铝两种基材组成,即摩擦焊或复合板。
[0003]但现有电池极柱结构中,通过摩擦焊或复合板形成负极柱,加工复杂成本高,而且这两种基材接触面在不同环境下,还存在失效风险,严重影响产品过流能力或漏气,导致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采用抽芯铆钉极柱的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包括顶盖片;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和所述顶盖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塑胶件;其中,所述顶盖片、所述第一塑胶件及所述导电块通过抽芯铆钉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片、所述第一塑胶件及所述导电块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抽芯铆钉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抽芯铆钉包括铆芯及套在所述铆芯端部的钉帽,所述钉帽的一端的外周边沿设置有第一卡部,所述钉帽的另一端在抽芯后向外周凸起形成第二卡部。
[0009]优选的,所述导电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卡部嵌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塑胶件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导电块嵌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顶盖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塑胶件嵌于所述第一凹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塑胶件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凹槽凹凸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通孔对准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导电块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凹槽凹凸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三通孔对准所述第二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极柱结构还包括第二塑胶件,所述第二塑胶件通过凹凸配合固定在所述顶盖片的底部,所述第二塑胶件设置有供所述抽芯铆钉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塑胶件和所述抽芯铆钉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所述凸起抵接于所述第一塑胶件的底部,所述第四通孔包围所述密封圈的边缘。
[0013]优选的,所述极柱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塑胶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连接件嵌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连接件设置有供所述抽芯铆钉穿过的第五通孔,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引脚和缺口,所述引脚用于连接电芯的极耳,所述第二塑胶件设置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凹部。
[0014]优选的,所述钉帽的材质和所述连接件的材质均与其电连接的电芯的极片的集流材料相同。
[0015]优选的,所述顶盖片上还设置有注液孔和防爆阀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注液孔通过抽芯铆钉进行密封,所述防爆阀孔的顶部安装有保护膜,所述防爆阀孔的底部安装有防爆阀。
[0016]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设置有开口;电芯,容置于所述壳体;如上述的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顶盖片固定于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电芯封闭在所述壳体内。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顶盖片;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和所述顶盖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塑胶件;其中,所述顶盖片、所述第一塑胶件及所述导电块通过抽芯铆钉固定连接。由于现有电池极柱结构中,负极柱由铜铝两种基材组成,即通过摩擦焊或复合板,加工复杂成本高,而且这两种基材接触面在不同环境下,还存在失效风险,严重影响产品过流能力或漏气,导致产品报废,因此,在顶盖片、第一塑胶件及导电块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而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并采用抽芯铆钉,使得顶盖片、第一塑胶件及导电块固定连接,在铆接过程中,由铆枪拉动铆芯,利用自身形变或过盈连接顶盖片、第一塑胶件及导电块,使铆体膨胀,起到铆接作用,同时,铆芯的头部被锁死在钉帽内部,钉帽尾部被拉铆在被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的外侧,而第一通孔或第三通孔被钉帽完全封闭住,这种极柱结构不仅具有高剪力、防振动、抗高压的特点,还能紧固极柱,保证密封和过流及拉力作用,从而提高电芯产品质量。本技术采用抽芯铆钉极柱的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极柱在安装前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第二极柱在安装前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极柱在抽芯前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第二极柱在抽芯前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极柱在抽芯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第二极柱在抽芯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抽芯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1‑
顶盖片;11

第一通孔;12

第一凹槽;13

注液孔;14

防爆阀孔;141

保护膜;142

防爆阀;
[0030]2‑
第一塑胶件;21

第二通孔;22

第二凹槽;
[0031]3‑
导电块;31

第三通孔;32

第三凹槽;
[0032]4‑
第二塑胶件;41

第四通孔;42

第四凹槽;
[0033]5‑
连接件;51

第五通孔;52

引脚;53

缺口;
[0034]6‑
密封圈;61

凸起;
[0035]7‑
抽芯铆钉;71

铆芯;72

钉帽;721

第一卡部;722

第二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1);导电块(3),所述导电块(3)和所述顶盖片(1)之间设置有第一塑胶件(2);其中,所述顶盖片(1)、所述第一塑胶件(2)及所述导电块(3)通过抽芯铆钉(7)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1)、所述第一塑胶件(2)及所述导电块(3)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一通孔(11)连通的第二通孔(21)及第三通孔(31),所述抽芯铆钉(7)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21)及所述第三通孔(3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铆钉(7)包括铆芯(71)及套在所述铆芯(71)端部的钉帽(72),所述钉帽(72)的一端的外周边沿设置有第一卡部(721),所述钉帽(72)的另一端在抽芯后向外周凸起形成第二卡部(7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凹槽(32),所述第一卡部(721)嵌于所述第三凹槽(32),所述第一塑胶件(2)设置有第二凹槽(22),所述导电块(3)嵌于所述第二凹槽(22),所述顶盖片(1)设置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塑胶件(2)嵌于所述第一凹槽(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所述第一塑胶件(2)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凹槽(12)凹凸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通孔(21)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21)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2)内,所述导电块(3)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凹槽(22)凹凸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三通孔(31)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军邹武元姜斌陈法稳陈圣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