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热管加工用机械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
,尤其涉及一种微热管加工用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微热管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设备、军事武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微热管实验研究是国家重点立项的科技项目。
[0003]微热管是利用密封在管内工质相变进行热量传输的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效率高、成本低、易于集成、无需外加动力等显著优点,能有效解决目前微小型器件和芯片的散热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4]由于微热管的精密性较高,所以微热管在进行加工时一般都是通过机械手夹取并且固定后移动到加工设备的一侧进行精加工,而机械手的灵动性较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自动移动,所以机械手一般都可以做到对微热管进行上料以及下料作业。
[0005]现有技术中在对微热管进行加工作业时,一般都会通过机械手将其夹取,然后移动至加工设备处进行加工。
[0006]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11090056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扶管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热管加工用机械手,包括机械手本体(1)和连接框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箱(3)、第一夹紧部件(4)、第二夹紧部件(5)和第三夹紧部件(6),所述连接框架(2)与机械手本体(1)的工作端连接,所述连接框架(2)的一侧上设有第一电机(21),所述连接框架(2)内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驱动轴(22),所述驱动箱(3)设置在两个驱动轴(22)之间,且驱动箱(3)与两个驱动轴(2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驱动轴(22)连接,所述第一夹紧部件(4)、第二夹紧部件(5)和第三夹紧部件(6)均设置在驱动箱(3)上,且所述第一夹紧部件(4)、第二夹紧部件(5)和第三夹紧部件(6)分别位于驱动箱(3)的三个方向上,所述第三夹紧部件(6)与第一夹紧部件(4)相对应,且所述第三夹紧部件(6)还与第二夹紧部件(5)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管加工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3)上设有U形孔(31)、弧形槽(32)和一字型孔(33),所述U形孔(31)设有两条,两条所述U形孔(31)对称设置在驱动箱(3)的两侧上,所述弧形槽(32)位于驱动箱(3)的一侧壁上,所述弧形槽(32)与第二夹紧部件(5)相对应,所述一字型孔(33)位于驱动箱(3)的另一侧壁上,所述一字型孔(33)与第一夹紧部件(4)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热管加工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件(4)包括第二电机(41)、第一固定板(42)、螺纹杆(43)、移动块(44)、第一连接架(45)、第一连接杆(46)和第一夹具(47),所述第二电机(41)、第一固定板(42)、螺纹杆(43)和移动块(44)均设置在驱动箱(3)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4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42)对称设置在驱动箱(3)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机(41)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42)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4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43)连接,所述螺纹杆(43)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板(42)之间,所述螺纹杆(43)两端的螺纹面呈反方向设置,所述移动块(44)、第一连接架(45)和第一连接杆(46)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夹具(47)设有两组,两个所述移动块(44)对称设置在螺纹杆(43)的两端上,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架(45)均与一个移动块(44)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架(45)均位于一字型孔(33)内,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46)均与一个第一连接架(45)连接,每组所述第一夹具(47)均设置在一个第一连接杆(4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热管加工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夹具(47)均包括放置箱(471)、第三电机(472)、固定架(473)、防护板(474)、蜗杆(475)、蜗轮(476)、蜗轮放置杆(477)、夹具(478)和橡胶防护层(479),所述第三电机(472)设置在放置箱(471)内,所述固定架(473)设置在放置箱(471)的下方,所述防护板(474)设置在固定架(473)内的底端,所述蜗杆(475)、蜗轮(476)和蜗轮放置杆(477)均设置在固定架(473)内,所述蜗杆(475)、蜗轮(476)和蜗轮放置杆(477)均位于防护板(474)的上方,所述第三电机(472)的输出端与蜗杆(475)连接,所述蜗轮(476)、蜗轮放置杆(477)、夹具(478)和橡胶防护层(479)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蜗轮放置杆(477)对称设置在蜗杆(475)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竹孟,王庆江,黄海峰,李明,周俊斌,邓立娟,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结力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