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14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1:34
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具备:第一加工工序,通过使一片金属板的一部分塑性变形,形成相对于板状的基部(20)向第一方向X第一侧X1伸出的第一凸缘部(30)、及角部;以及第二加工工序,通过将第一凸缘部(30)的形成在第一方向X第一侧X1的前端面向第一方向X第二侧X2推压,使第一凸缘部(30)的材料向第一方向X第二侧X2流动,形成相对于基部(20)向第一方向X第二侧X2伸出的第二凸缘部(40);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相对于实施第二加工工序后的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较小,厚度T2与厚度T1的比、和角部的外侧的半径R的积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4月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

071411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0003]传动部件具有从作为该传动部件的功能面向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两侧伸出、被安装到旋转轴上的轮毂部。为了形成这样的轮毂部,例如有将两个部件焊接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从一片金属板的一部分,通过内缘翻边加工等的塑性加工形成作为轮毂部的一侧的部分。然后,将作为轮毂部的另一侧的部件与形成有作为轮毂部的一侧的部分的金属板的另一侧通过焊接而接合,从而形成上述那样的传动部件。此外,作为其他方法,有通过被形成为与传动部件对应的形状的模具使金属粉烧结的粉末烧结的方法。上述将两个部件焊接的方法,需要加工两个部件的工序,还需要进行焊接的工序,制造工序变多。因此,在上述将两个部件焊接的方法中,制造成本变高,此外,制造中花费的生产节拍时间也变长。此外,在进行烧结的方法中,也需要进行有关烧结的热处理的工序,制造成本变高,此外制造中花费的生产节拍时间也变长。
[0004]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在通过冲压加工向金属板的一侧伸出后,通过冲压加工使向一侧伸出的部分的一部分向另一侧伸出,从而从一片金属板使筒部向该金属板的两侧伸出。在这样的技术中,与上述将两个部件焊接的方法或上述进行烧结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工序。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当通过冲压加工使伸出到一侧的部分的一部分向另一侧伸出时,有在原来的金属板和向一侧伸出的部分弯折的内角部分处形成以锐角折入的缺陷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形成从杯底部突出的杯纵壁部后,将杯纵壁部拉深成型,由此将杯纵壁部及杯肩部增厚,并且成型出从底面突出的剩余部。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也没有公开关于在杯底部和杯纵壁部的内侧部分形成以锐角折入的缺陷的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手段。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加工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4中进行了提案。
[0005]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金属制部件的制造方法,实施:通过塑性加工而在板状坯材的一侧形成筒部的工序;使形成在一侧的筒部的前端侧内周部分塑性变形为根侧内周部分并使根部分厚壁化的工序;以及使厚壁化的根侧内周部分向板状坯材的另一侧挤出的工序。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实施上述三个工序,能够形成相对于原来的板状坯材向两侧伸出有筒部的部件。并且,通过由厚壁化的部分形成向另一侧伸出的筒部,向一侧伸出的筒部的原来的筒部不被挤出就足够,能够抑制形成上述那样的以锐角折入的缺陷。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在将包括伸长凸缘部、凸缘周围部和伸长凸缘部从角部侧延伸设置的凸缘延伸设置部在内的成型品进行成型时,使用伸长凸缘部与凸缘周围部之间的角部的外侧的曲率半径较小或为大致直角的内缘翻边成型品作为被加工件。而且,通过将该被加工件的伸长凸缘部的端面推入,从而构成伸长凸缘部的材料移动
而形成凸缘延伸设置部,并且如上述那样使用角部的外侧的曲率半径较小或为大致直角的被加工件,从而不会在角部的内部发生折入。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27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09240号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83215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7-1966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3]但是,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制造方法中,除了在一侧形成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的工序和在另一侧形成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的工序以外,还需要用来在原来的金属板部分与向一侧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之间的内侧部分抑制以锐角折入的缺陷的工序。即,还需要实施将向一侧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的根部分厚壁化的工序。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造方法中,也有工序变多、制造成本较高、制造所花费的生产节拍时间变长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制造方法中,当将在一侧形成的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推入、在另一侧形成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时,将被加工件的角部的外侧的曲率半径限定为直角或与其大致接近的较小的曲率半径。在实际的加工中,关于外侧部分的曲率半径,并不限定于直角或大致接近于直角的较小的曲率半径,而要求在各种的曲率半径的情形下在两侧形成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以使得在内侧部分不发生以锐角折入的缺陷的技术。
[0014]所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一种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该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能够以不在以凸缘状伸出的内侧部分产生以锐角折入的缺陷且以较少的工序来从一片金属板制造在两侧具有以凸缘状伸出的部分的冲压成型品。
[0015]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
[0017]即,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通过使一片金属板的一部分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相对于板状的基部向作为上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方向第一侧伸出的第一凸缘部,并且在上述基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之间形成以曲线状延伸的角部;沿着上述第一凸缘部配置第一垫板;夹着上述第一凸缘部并在与上述第一垫板相反侧配置第二垫板;夹着上述基部并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相反侧,以在与上述第二垫板之间形成比上述第一垫板与上述第二垫板的间隙小的间隙的方式,配置第三垫板;在上述第一垫板与上述第二垫板之间,以能够在第一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将上述第一凸缘部的形成在上述第一方向第一侧的前端面推压的冲头;通过将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前端面向上述第一方向第二侧推压,从而使上述第一凸缘部的材料向上述第一方向第二侧流动,形成相对于上述基部向上述第一方向第二侧伸出的第二凸缘部;上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相对于形成上述第二凸缘部后的上述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较薄;形成上述第二凸缘部后的上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mm]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mm]的比、和形成上述角部后的将上述角部沿着其延伸方向横截的截面中的上述角部的弯曲的外侧的半径R(mm)的乘积,即R
×
T2/T1小于3.5。
[0018]根据该方法,首先,作为第一加工工序,通过使一片金属板的一部分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相对于板状的基部向第一方向第一侧伸出的第一凸缘部及角部。接着,作为第二加工工序,通过将第一凸缘部的形成在第一方向第一侧的前端面向第一方向第二侧推压,从而使第一凸缘部的材料向第一方向第二侧流动而形成相对于基部向第一方向第二侧伸出的第二凸缘部。这里,在第二加工工序的初期阶段,由于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面推压使得由基部和第一凸缘部形成的角部要进行塑性变形而落入到作为第二凸缘部的范围中。但是,通过使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相对于实施了第二加工工序后的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较小,并且使得实施第二加工工序后的上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与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的比、与第一加工工序实施后的角部的外侧的半径R的乘积、即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通过使一片金属板的一部分塑性变形,形成相对于板状的基部向作为上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方向第一侧伸出的第一凸缘部,并且在上述基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之间形成以曲线状延伸的角部;沿着上述第一凸缘部配置第一垫板;夹着上述第一凸缘部在与上述第一垫板相反侧配置第二垫板;夹着上述基部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相反侧,以与上述第二垫板之间形成比上述第一垫板与上述第二垫板的间隙小的间隙的方式,配置第三垫板;在上述第一垫板与上述第二垫板之间,将冲头配置为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进退,上述冲头推压上述第一凸缘部的形成在上述第一方向第一侧的前端面;通过将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前端面向上述第一方向第二侧推压,从而使上述第一凸缘部的材料向上述第一方向第二侧流动,形成相对于上述基部向上述第一方向第二侧伸出的第二凸缘部;上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相对于形成上述第二凸缘部后的上述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较薄;形成上述第二凸缘部后的上述第二凸缘部的厚度T2[mm]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厚度T1[mm]的比、和形成上述角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伸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