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84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通过多轴驱动设置机械手模组,通过机械手模组可实现末端驱动部的多角度摆动控制,同时末端驱动部的末端为可旋转的竖向伸缩杆,其在输送带运行时可实现与输送带在一定幅度范围内部的同步移动;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行业内成型较为困难的核桃状成型以及寿桃成型,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实现寿桃以及核桃面点的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是一种理想的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面食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面食成型
,现有的成型装置多是通过单人操作,将面块通过单个成型设备挤压实现最终成型,现有的此类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其操作效率低,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再者,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独特面点,如核桃形状以及寿桃形状的面点成型时,现有成型装置无法实现与输送带输送相结合,只能通过单个成型,成型完毕后再放置到输送带上,制作过程需多人作业,效率低,制作成本高。
[0003]再者,现有的市面上针对一些桃形状以及寿桃形状的面点成型时无固定统一模具,手工扣押模具不容易脱模,制作出的面点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面点质量。
[0004]对此种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能够实现面点成型过程与输送带同步,以此提高制作效率,同时对成型模具进行技术改善,可有效的提高成型的面点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可实现面点输送时的成型,通过对成型模具的改善实现质量与成型效率的提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机械手底座,所述的机械手底座上部设置有机械手模组,所述的机械手模组包括第一转向驱动部,所述的第一转向驱动部上设置有旋转座,所述的旋转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的第二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竖向驱动轴,所述的竖向驱动轴上设置有竖向伸缩杆,在竖向伸缩杆上设置有末端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的末端旋转驱动装置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成型模组;所述的成型模组的下部设置有横向输送架,所述的横向输送架上设置有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辊,驱动辊和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实现驱动;所述的输送带上,其在成型模组的下部前端设置有整列机构,所述的整列机构的后侧设置有感应器,通过感应器实现对机械手模组的控制。
[0007]所述的整列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带前后两侧的两个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为倾斜结构设置,支撑座朝向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横向输送辊,俯视方向上,两个支撑座的整形间隙由宽至窄实现物料行走时的中部约束。
[0008]所述的成型模组为核桃成型组,所述的核桃成型组包括一个上固定板,通过上固定板与末端旋转驱动装置连接设置;上固定板的下部为三爪气缸,所述的三爪气缸的下部设置有气爪固定块和上轨道圆盘,所述的上轨道圆盘上设置有滑块固定座,所述的滑块固定座与气爪固定块连接,滑块固定座的下部设置有长条槽,滑块固定座的下部连接着模具安装块,所述的模具安装块的下部设置有夹持块,所述的夹持块的顶部和气爪固定块连接并实现驱动,所述的夹持块内部设置有夹持成型凸起。
[0009]所述的上轨道圆盘与下轨道圆盘之间设置有径向滑槽,所述的夹持块的外径与径向滑槽匹配,通过两者配合使用,夹持块被约束在夹持块导向槽内只能实现径向移动以此实现合模。
[0010]所述的成型模组为寿桃成型组,其包括一个模柄,模柄与顶部连接部连接,顶部连接部和折页连接,所述的折页的下部为顶板,顶板与折页一端铰接,顶板与折页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杆实现顶板与顶部连接部的角度调整;所述的成型模组包括前后设置的分体模,所述的分体模内部设置有寿桃型腔,所述的寿桃型腔的合模处设置有中部压刀,寿桃型腔顶部设置有负压口,通过负压口与外部连接实现负压抽吸。
[0011]所述的分体模上设置有中部存储槽,中部压刀可放置到中部存储槽内实现固定。
[0012]所述的中部压刀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其通过限位凸起可防止中部压刀的上下窜位。
[0013]所述的寿桃型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内放置有密封条可实现两个分体模结合后的密封,防止寿桃型腔内外泄压。
[0014]所述的前后设置的两个分体模通过螺杆连接设置至一体。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其通过多轴驱动设置机械手模组,通过机械手模组可实现末端驱动部的多角度摆动控制,同时末端驱动部的末端为可旋转的竖向伸缩杆,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其在输送带运行时可实现与输送带在一定幅度范围内部的同步移动;再者,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行业内成型较为困难的核桃状成型以及寿桃成型,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有效的实现寿桃以及核桃面点的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是一种理想的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0017]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0020]图5为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核桃成型组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0022]图7为核桃成型组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0023]图8为核桃成型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8中B

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寿桃成型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寿桃成型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寿桃成型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图12中C

C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机械手底座,2、机械手模组,21、第一转向驱动部,22、旋转座,23、第二驱动部,24、末端驱动部,25、竖向驱动轴,3、成型模组,4、核桃成型组,40、径向滑槽,41、上固定板,42、三爪气缸,43、气爪固定块,44、下轨道圆盘,45、滑块固定座,46、上轨道圆盘,47、滑块,48、模具安装块,49、底部成型面,5、横向输送架,51、输送带,52、外部驱动电机,
53、光电感应器,6、整列机构,61、支撑座,62、导向边,63、横向输送辊,7、寿桃成型组,70、分体模,71、模柄,72、顶部连接部,73、折页,74、顶板,75、调节螺杆,76、沉孔,761、连接螺栓,77、寿桃型腔,78、负压口,79、负压腔道,80、密封条,8、中部压刀,81、中部存储槽,82、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如图1、2、3所示,其包括一个机械手底座1,所述的机械手底座1上部设置有机械手模组,所述的机械手模组可实现多角度旋转,其包括第一转向驱动部21,所述的第一转向驱动部21上设置有旋转座22,所述的旋转座2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23,所述的第二驱动部23的一端设置有竖向驱动轴,所述的竖向驱动轴上设置有竖向伸缩杆25,在竖向伸缩杆25上设置有末端旋转驱动装置3,所述的末端旋转驱动装置3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成型模组,所述的成型模组的下部设置有横向输送架5,所述的横向输送架5上设置有输送带51,所述的输送带51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辊,驱动辊和外部驱动电机5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机械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手底座上部设置有机械手模组,所述的机械手模组包括第一转向驱动部,所述的第一转向驱动部上设置有旋转座,所述的旋转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的第二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竖向驱动轴,所述的竖向驱动轴上设置有竖向伸缩杆,在竖向伸缩杆上设置有末端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的末端旋转驱动装置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成型模组;所述的成型模组的下部设置有横向输送架,所述的横向输送架上设置有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辊,驱动辊和外部驱动装置连接实现驱动;所述的输送带上,其在成型模组的下部前端设置有整列机构,所述的整列机构的后侧设置有感应器,通过感应器实现对机械手模组的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列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带前后两侧的两个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为倾斜结构设置,支撑座朝向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横向输送辊,俯视方向上,两个支撑座的整形间隙由宽至窄实现物料行走时的中部约束。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轴驱动式面食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模组为核桃成型组,所述的核桃成型组包括一个上固定板,通过上固定板与末端旋转驱动装置连接设置;上固定板的下部为三爪气缸,所述的三爪气缸的下部设置有气爪固定块和上轨道圆盘,所述的上轨道圆盘上设置有滑块固定座,所述的滑块固定座与气爪固定块连接,滑块固定座的下部设置有长条槽,滑块固定座的下部连接着模具安装块,所述的模具安装块的下部设置有夹持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志史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恒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