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961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挤出装置和切断装置,所述挤出装置内设有导流管和挤出模具,所述导流管一端与进料装置连接,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挤出模具连接,所述挤出模具包括内圈、外圈和填充部分,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部,所述内圈外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内圈一端与外圈连接,所述内圈和外圈等长,所述填充部分位于内圈与外圈之间,所述填充部分伸出内圈外,所述填充部分靠近导流管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填充部分靠近切断装置一侧设有支撑装置,所述导流管穿过固定装置,所述填充部分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圈表面和外圈内侧设有进料口,解决了双层管材成型的问题。型的问题。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材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庭装修使用的管材也经历了普通铸铁管

水泥管

(钢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
ꢀ→
球墨铸铁管、镀锌钢管

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的发展历程。
[0003](1)给水管材:有镀锌钢管、不锈钢管、涂塑钢管、铜管、铝塑复合管、ABS塑料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等。
[0004](2)排水管材:有钢管、铸铁管、承插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承插式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GPR聚酯树脂管、HOBAS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管、聚乙烯管、PVC塑料管等。
[0005](3)暖、煤气管:有镀锌钢管、CPVC塑料管、ABS塑料管、聚乙烯管等。
[0006](4)电线套管:有磁管、铝塑复合管等。
[0007](5)雨水管:有铁皮管、铸铁管、铝塑复合管、PE塑料管等。
[0008]PPR管材采用三丙聚乙稀作为材料,具有价格适中、耐热耐腐蚀、性能稳定、不结垢、使用年限可以长达50年等优点,可以内嵌墙壁,或者深井预埋。但是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用的工具和专业认识进行施工才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而PVC管材是当今世界上喜爱、颇为流行并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管材,它具有加工性能良好,制造成本低、绝缘、耐腐蚀等优点,可以用做配合给水配件,用于楼房的给水工程或者排污。对于HDPE管材来说,它使用的材料则是结晶度极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做成的一种管道,表面程乳白色,可以对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耐腐蚀,而且具有优秀的绝缘特点,使其很适合做电线电缆,在低温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特性。
[0009]在一些特殊场景需要用到双层管材,但当前通过注塑成型生产双层管材需要使用不同模具,导致生产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该装置能通过更换填充部分来生产不同种类的双层管材。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挤出装置和切断装置,所述挤出装置内设有导流管和挤出模具,所述导流管一端与进料装置连接,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挤出模具连接,所述挤出模具包括内圈、外圈和填充部分,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部,所述内圈外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内圈一端与外圈连接,所述内圈和外圈等长,所述填充部分位于内圈与外圈之间,所述填充部分伸出内圈外,所述填充部分靠近导流管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
填充部分靠近切断装置一侧设有支撑装置,所述导流管穿过固定装置,所述填充部分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圈表面和外圈内侧设有进料口。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装置内进料到挤出装置中,挤出装置通过导流管将料挤入到挤出模具中,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内圈和外圈中,由填充部分之间的间隙、内圈、外圈和填充部分本身携带的空隙组成双层管材,连接杆用于固定内圈和外圈,固定装置和支撑装置用于限制填充部分位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一、限位孔一和连接孔,所述限位孔一位于固定架一内,所述限位孔一与填充部分配合,所述导流管穿过连接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用于放置导流管,固定架一内的限位孔一用于固定填充部分。
[0015]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架二、限位孔二和出管孔,所述限位孔二和出管孔位于固定架二内,所述限位孔二与填充部分配合,所述出管孔用于通过完成成型的双层管材。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二内的限位孔二用于在末端固定填充部分。
[0017]作为优选,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搅拌杆、电机和加热装置,所述搅拌杆受到电机驱动,所述进料斗与挤出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进料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挤出装置外侧。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口用于进料,电机驱动搅拌杆旋转搅拌进料口内的原料,加热装置将进入挤出装置的原料融化,便于挤出。
[0019]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斗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
[0020]作为优选,所述挤出装置和切断装置之间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室、喷淋头、导管和储水箱,所述喷淋室位于切断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所述喷淋头与喷淋室固定连接,所述喷淋头末端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导管远离喷淋头一端位于储水箱内,所述储水箱位于喷淋室下方。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经过挤出模具后初布成型进入到喷淋装置的喷淋室内,导管抽取储水箱内水进入导管后进入到喷淋头内进行喷淋。
[0022]作为优选,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固定口、气缸、切断刀具和滑槽,所述滑槽位于固定口上方,所述气缸与滑槽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切断刀具受到气缸驱动在滑槽内滑动。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切割刀具在滑槽内滑动将固定口内的管材切割。
[0024]作为优选,所述切断装置末端设有存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支架、辊组、限位板和传送带,所述支架位于切断装置末端,所述支架与辊组旋转连接,所述支架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辊组受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送带包裹在辊组外,所述限位板与传送带固定连接。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材完成成型后末端放置在限位板上方,另一端在切断装置内被切断,完成切断后驱动机构驱动辊组运动,带动传送带运动从而带动限位槽上下移动,便于下次存放管材。
[0026]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与限位板组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管材配合。
附图说明
[0027]图1 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进料装置剖视图;图3为专利技术挤出模具剖视图;图4为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结构图;图5为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结构图;图6为专利技术喷淋装置剖视图;图7为专利技术切断装置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1、进料装置;2、挤出装置;3、切断装置;4、导流管;5、挤出模具;6、内圈;7、外圈;8、填充部分;9、连接杆;10、固定装置;11、支撑装置;12、进料口;13、固定架一;14、限位孔一;15、连接孔;16、固定架二;17、限位孔二;18、出管孔;19、进料斗;20、搅拌杆;21、电机;22、加热装置;23、加料口;24、搅拌叶片;25、喷淋装置;26、喷淋室;27、喷淋头;28、导管;29、储水箱;30、固定口;31、气缸;32、切断刀具;33、滑槽;34、存放装置;35、驱动机构;36、支架;37、辊组;38、限位板;39、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包括进料装置(1)、挤出装置(2)和切断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装置(2)内设有导流管(4)和挤出模具(5),所述导流管(4)一端与进料装置(1)连接,所述导流管(4)另一端与挤出模具(5)连接,所述挤出模具(5)包括内圈(6)、外圈(7)和填充部分(8),所述内圈(6)位于外圈(7)内部,所述内圈(6)外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远离内圈(6)一端与外圈(7)连接,所述内圈(6)和外圈(7)等长,所述填充部分(8)位于内圈(6)与外圈(7)之间,所述填充部分(8)伸出内圈(6)外,所述填充部分(8)靠近导流管(4)一侧设有固定装置(10),所述填充部分(8)靠近切断装置(3)一侧设有支撑装置(11),所述导流管(4)穿过固定装置(10),所述填充部分(8)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圈(6)表面和外圈(7)内侧设有进料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架一(13)、限位孔一(14)和连接孔(15),所述限位孔一(14)位于固定架一(13)内,所述限位孔一(14)与填充部分(8)配合,所述导流管(4)穿过连接孔(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1)包括固定架二(16)、限位孔二(17)和出管孔(18),所述限位孔二(17)和出管孔(18)位于固定架二(16)内,所述限位孔二(17)与填充部分(8)配合,所述出管孔(18)用于通过完成成型的双层管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管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进料斗(19)、搅拌杆(20)、电机(21)和加热装置(22),所述搅拌杆(20)受到电机(21)驱动,所述进料斗(19)与挤出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洁水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