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56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层光记录介质100的制备,它是通过粘合在基层(1)101上顺序层叠反射层(1)102和记录层(1)103而成的盘基(倒置层叠结构11)和在透明基层(2)109上以中间插入有透明树脂层105的方式顺序层叠记录层(2)108和反射层(2)107而成的盘基(常规层叠结构12)而形成的,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t)和25±5℃下的弹性模量(E)的乘积(E×t)落在不小于2.0×10↑[4]MPa.μm且不大于30.0×10↑[4]MPa.μm的范围内,使得能够抑制因在倒置层叠结构11的记录层(1)103上记录光信息而导致的包括相邻轨道部的过度的形变,从而在高速记录应用中降低串扰并提供满意的记录和/或读取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记录介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进行高速记录并具有满意的记录和/或读取特性的光记录介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各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如CD-R、CD-RW和MO能够存储大量数据。此外,可随机存取介质如DVD-RAM最近被开发出来并普遍作为信息处理设备如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一个典型的例子,如CD-R,其具有包含有机色素的记录层,是通过将色素记录层和反射层顺序叠在透明盘基上再放置一层保护层以覆盖记录层和反射层而形成的层状结构。记录和/或读取是通过激光穿过基层来实现的。此外,为了增加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开发出在单个介质中设置有多层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介质。例如,专利文献1中报导了具有两个色素记录层的双层光记录介质,两层色素记录层形成在透明的第一盘状基层上,其间插入有由可紫外线固化的树脂形成的中间层。已知这种双层光记录介质是使用透明压模机采用2P法(光聚合法)制成的,包括形成两个其上分别叠有记录层和反射层的盘基,并用光固化树脂层插入到两个盘基之间而将它们粘合起来。更具体地说,2P法包括在形成有第一记录层和第一反射层的第一基层上施涂光固化树脂材料,在涂覆有树脂的表面上安装具有不规则形状的透明压模机,使光固化树脂材料固化,移去透明压模机使得不规则形状转印给光固化树脂的表面,顺序地在不规则表面上形成第二记录层和第二反射层,最后粘附第二基层。通过入射到第一基层上的记录和/或读取光,在两个记录层上记录或从其上读取光信息。在粘合两个分别堆叠有记录层和反射层的盘基的方法中,双层光记录介质是按照如下步骤制造的在形成有作为记录轨道的导槽的基层上顺序层叠记录层和反射层以形成第一盘基(下文中有时称“常规层叠结构”),在基层上顺序层叠反射层和记录层以形成第二盘基(下文中有时称“倒置层叠结构”),在每个盘基上施涂光固化树脂,将他们结合使得涂覆树脂的表面彼此相对,最后使光固化树脂固化。通过入射到第一基层上的记录和/或读取光,在两个记录层上记录或从其上读取光信息。与2P法不同,这种粘附两个盘基的方法不要求转印透明压模机的凹凸形状的步骤。因此该方法在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被认为很优秀。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2000-311384,第0008-0019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具有包含有机色素的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中,有一个在高速记录中进一步抑制串扰的要求。更具体地说,通常在包含有机色素的记录层中,有机色素吸收集聚的记录激光然后分解。结果是,色素存在的地方的膜厚会降低;同时,压力增加。由于围绕记录层的部分曝露在高温下,该部分发生形变以形成记录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变形的记录部扩张到相邻轨道区域,并且如果在多个轨道中进行了记录,串扰就趋向于增加,导致难以获得满意的抖动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MT(%)表示在多个轨道上记录以及读取在轨道相邻两侧轨道上记录的信号时的抖动。此外,ST(%)表示读取两边相邻轨道均为空的单个轨道上记录时的抖动。MT(%)包括串扰的影响,但ST(%)不包括串扰的影响。此外,在高速记录中,由于记录脉冲缩短了,因此需要比低速记录时更高的激光功率来使色素分解。结果是,使记录层曝露在比低速记录时更高的温度下,串扰趋向于显著增加。在由两个盘基粘合形成的双层光记录介质中,位于远离记录和/或读取光的入射表面一侧的第二层上观察到明显的串扰。如上所述,通过粘合两个盘基的方法形成的双层光记录介质中的第二深的记录层位于倒置层叠结构的盘基内,其中反射层和记录层层叠在基层之上。当在这种倒置层叠结构的基层的槽间部记录光信息时,必须增加槽间部的记录层厚度以确保记录调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部的相邻轨道对应于基层的槽,在槽部的记录层膜厚很可能比槽间部的增加。因此,当槽的记录层膜厚增加时,记录标记横向地扩张,很容易增加串扰。在有机色素溶液的旋转涂布中,槽部和槽间部的记录层厚度会不同。在双层光记录介质中远离记录和/或读取光的入射表面一侧的第二基层中,导槽的深度设置得比常规的要浅,以确保记录和/或读取光的反射率。结果是,降低了导槽的物理势垒效应,并导致记录过程中树脂流动引起的如基层的过度形变。因此,容易增加串扰。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记录介质,其在高速记录中能够提供满意的记录和/或读取特性。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与倒置层叠结构接触的透明树脂层具有弹性模量(E)和厚度(t)在一定范围内的乘积(E×t)。更具体地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记录介质,它包含顺序层叠有基层、反射层和记录层的倒置层叠结构,以及设置在倒置层叠结构的记录层一侧的透明树脂层,该透明树脂层在25±5℃下的弹性模量(E)与厚度(t)的乘积(E×t)为2.0×104MPa·μm或更大。在本专利技术中,透明树脂层在25±5℃下的弹性模量(E)与厚度(t)的乘积(E×t)优选为30.0×104MPa·μm或更小。形成透明树脂层的树脂在25±5℃下的弹性模量(E)进一步优选为不小于3.0×103MPa且不大于6.0×103MPa。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中,形成倒置层叠结构的记录层优选含有有机色素。尤其是,在如图1(在下文中描述)所示的双层光记录介质中,当在由基层、反射层和记录层构成的倒置层叠结构上进行记录时串扰得以减少,从而改善了MT(%)。注意,基层和反射层之间或者反射层和记录层之间还可适当的设置另一个层。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中,优选在形成倒置层叠结构的记录层和与记录层接触的透明树脂层之间进一步设置一个中间层。所提供的中间层能够防止从透明树脂层渗透的组分污染和溶解与透明树脂层相接触的记录层。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中,通过将第二反射层、第二记录层和透明基层顺序设置在与倒置层叠结构相接触的透明树脂层与倒置层叠结构相对的一侧,就有可能制成多层光记录介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也可理解为一种光记录介质,它包含记录层,通过光照射在其上记录或读取光信息;设置在记录层的光入射表面上的透明树脂层;以及设置在记录层与光入射表面相对一侧上的反射层,其中透明树脂层在25±5℃下的弹性模量(E)与厚度(t)的乘积(E×t)为2.0×104MPa·μm或更大。更具体地说,在光记录介质中,通过在记录层(其光入射表面的相对一侧上设置有反射层)的光入射表面上设置具有比值(E×t)的透明树脂层,能够抑制包括相邻轨道部在内的过度形变,从而降低了高速记录时的串扰并改善了抖动。这种改进不仅体现在膜表面入射型光记录介质上,更显著地体现在远离光入射一侧的记录层上。在本专利技术中,透明树脂层优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或以上的透明树脂组成。通过形成这样的透明树脂层,透明树脂层的刚性得以增大,从而能够想象到对抖动的改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记录介质,它包括顺序层叠的基层、反射层、记录层和透明树脂层,其中反射层含有以Ag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其膜厚不低于30nm且不高于80nm。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具有一种倒置层叠结构,包括顺序层叠的基层、反射层、记录层和透明树脂层,其中反射层含有以Ag为主要组分的金属,其膜厚不低于30nm且不高于80nm。以这种结构,部分从记录层照射来的光束可以穿过反射层。在这种情况下,用以在记录层上记录信息的能量发生扩散,有可能抑制所谓的串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含顺序层叠有基层、反射层和记录层的倒置层叠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倒置层叠结构的所述记录层一侧上的透明树脂层,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t)和25±5℃下的弹性模量(E)的乘积(E×t)为 2.0×10↑[4]MPa.μm或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7-6 199770/20041.一种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含顺序层叠有基层、反射层和记录层的倒置层叠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倒置层叠结构的所述记录层一侧上的透明树脂层,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t)和25±5℃下的弹性模量(E)的乘积(E×t)为2.0×104MPa·μm或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t)和25±5℃下的弹性模量(E)的乘积(E×t)为30.0×104MPa·μm或以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透明树脂层的树脂在25±5℃下的弹性模量(E)不小于3.0×103MPa且不大于6.0×103MPa。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树脂层的膜厚(h)不小于20μm且不大于200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层是含有有机色素的记录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层和所述透明树脂层之间进一步包含中间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树脂层的与设置有倒置层叠结构一侧相对的的一侧上进一步顺序设置有第二反射层、第二记录层和透明基层。8.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风吕本滋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媒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