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头装置、光信息装置、计算机、光盘再生器、车辆导航系统、光盘记录器及光盘服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954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头装置及光信息装置,既能得到充分的物镜致动器的驱动力,又能使光学头装置小型化。该光学头装置包括: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光盘上的第1物镜的第1光学系统、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其信息密度低于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光盘上、且其数值孔径低于上述第1物镜的第2物镜的第2光学系统,具有第1反射面和第2反射面的偏向棱镜,其中,所述第1反射面在上述第1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1物镜的光轴方向,所述第2反射面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2物镜的光轴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光盘为代表的信息记录媒体再生信息、或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媒体中的光信息装置,以及在光信息装置中再生或记录信息的光学头装置。
技术介绍
数字多用盘片(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能以压缩盘片(CD)的大约6倍的记录密度来记录数字信息,因此作为可以记录大容量的数据的光盘而为公众所知。近年来,伴随着应被记录在光盘中的信息量的增大,要求有更大容量的光盘。为增大光盘容量,在将信息记录于光盘中及再生记录于光盘中的信息时,有必要通过缩小照射在光盘上的光所形成的光点,来提高信息的记录密度。为此,可以通过例如将光源的激光设为短波长,并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从而缩小光点。在DVD的记录再生中,使用有波长为660nm的光源和数值孔径(NA)为0.6的物镜。另外,还可通过使用例如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和NA为0.85的物镜,使记录密度达到现有的DVD记录密度的5倍。然而,在使用蓝色激光的短波长激光来实现高密度的记录再生的光信息装置中,具备与现有的光盘互换的功能,可提高作为装置的有用性及价值性能(cost performance)。此时,由于很难在将物镜的数值孔径提高至0.85的同时,又如同DVD或CD用的物镜那样增长运作距离(物镜与光盘之间的空间的间隔),所以,在可以进行高密度的记录再生的互换型光信息装置中,最好再另外备置记录再生CD或DVD所需要使用的至少一个物镜和具有比其更高的数值孔径的用于高密度记录的物镜。另一方面,在用于光信息装置的物镜致动器中,包括有沿聚焦及追踪的两个方向可进行驱动的磁电路,此磁电路所起到的作用是,既在聚焦方向使光盘与物镜之间的间隔维持在一定的间隔,又在追踪方向使物镜移动至所希望的轨道位置。但是,如上所述,在交替采用记录密度相异的多个光盘的光信息装置中,由于需要拥有与不同的记录密度的多个光盘分别对应的物镜,因而,物镜致动器,必须将多个物镜搭载于可活动部,使其能够沿聚焦及追踪方向移动。作为一种为了实现能够对记录密度相异的多个光盘进行记录再生的互换型光信息装置,而在可活动部搭载了多个物镜的光学头装置,为公众所知的有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08173号)所公开的一种装置(第1现有技术)。图17是第1现有技术的光学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光学头装置中,将从第1光源(未图示)发射的光束61通过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62而变换成大致平行光,且由平板状的偏转镜(deflecting mirror)63将光轴折转向垂直于高记录密度的光盘65的方向。物镜64使光束61聚光在光盘65的记录面上。此外,还将从第2光源(未图示)发射的光束66通过准直透镜67而变换成大致平行光,且由平板状的偏转镜68将光轴折转向垂直于低记录密度的光盘70的方向。物镜69使光束66聚光在光盘70的记录面上。物镜驱动装置(物镜致动器)71,可沿垂直于高记录密度的光盘65的记录面的聚焦方向F,及光盘65的追踪方向T的两个方向移动第1物镜64。另外,物镜驱动装置(物镜致动器)72,可沿垂直于低记录密度的光盘70的记录面的聚焦方向F,及光盘70的追踪方向T的两个方向移动第2物镜69。并且,物镜64、69被分别固定于物镜致动器71、72的指定的位置上。此外,在一个物镜致动器上搭载2个物镜的光学头装置,也被公开于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120587号)及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45650号)中(第2及第3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第1现有技术中,由于搭载有2个物镜致动器,所以无法缩小物镜64、69之间的间隔,因而存在一种妨碍光学头装置的小型化的问题。若为了避免此问题,而缩小物镜致动器71、72,则又会产生一种为了获得驱动力而在可活动部一侧安装线圈或磁体的空间不足,从而无法得到足够的驱动力的问题。另外,在第2现有技术中,射入到一方的物镜的光轴,从光源沿一条直线向物镜延伸。因此,存在一个光学头装置垂直于光盘面的方向的厚度会变得很厚的问题。此外,在第2现有技术中,是在一个物镜致动器上搭载2个物镜,即使将此技术与第1现有技术相组合,也还会出现问题。即,与图17所示的装置相同,在第2现有技术中,为了分别设置偏转镜63与偏转镜68,需要有端部63a、68a的空间,并需要将物镜64及物镜69分开配置。进而,为防止因两个偏转镜63、68歪曲而产生像差,厚度至少需要有1mm,且端部63a、68a之间的空间需要有mm的幅度。所以,有必要将物镜64及物镜69分开1.4mm或1.4mm以上的间隔进行配置。另外,当在同一物镜致动器上进行配置时,用来支撑2个物镜的透镜支架的体积会增大,重量会增加。其结果,会产生一种无法得到足够的驱动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学头装置,它包括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光盘上的第1物镜的第1光学系统,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其信息记录密度低于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光盘上、且其数值孔径低于上述第1物镜的第2物镜的第2光学系统,具有第1反射面和第2反射面的偏置元件,其中所述第1反射面在上述第1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1物镜的光轴方向,所述第2反射面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2物镜的光轴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此结构,既可将用于对记录密度相异的多个光盘进行再生或记录的多个物镜相互靠近而进行配置,又可以将这些多个物镜搭载在一个物镜致动器上。因此,在为了实现能够对记录密度相异的多个光盘进行记录再生的互换型光信息装置,而搭载了多个物镜的光学头装置中,可对有任何记录密度的光盘都能够实现稳定的聚焦控制性能。注
技术实现思路
中没有记述“光信息装置”的技术特征及效果。另外,这里也没有对应独立权利要求29~33所述的各项专利技术而记述其技术特征及效果,而且,也没有被写在专利技术的名称中。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光学头装置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表示上述光学头装置中所设置的物镜致动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上述物镜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上述物镜致动器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表示对低密度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的状态。图6是表示对低密度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的第1物镜的位移频率应答特性的特性图。图7是表示对低密度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的第2物镜的位移频率应答特性的特性图。图8是表示对高密度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对高密度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的第1物镜的位移频率应答特性的特性图。图10是表示对高密度光盘进行记录再生时的第2物镜的位移频率应答特性的特性图。图11是表示以往的物镜致动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光信息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示意图。图13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计算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光盘再生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光盘记录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6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光盘服务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概略地表示以往的光学头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光学头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光学系统,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光盘上的第1物镜;第2光学系统,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其信息记录密度低于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光盘上的第2物镜,且该第2物镜的数值孔径低于上述第1物镜;偏置元件,具 有第1反射面和第2反射面,所述第1反射面在上述第1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1物镜的光轴方向,所述第2反射面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2物镜的光轴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4-22 126593/2004;JP 2004-12-2 350310/20041.一种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光学系统,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光盘上的第1物镜;第2光学系统,具有使光束聚光于其信息记录密度低于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光盘上的第2物镜,且该第2物镜的数值孔径低于上述第1物镜;偏置元件,具有第1反射面和第2反射面,所述第1反射面在上述第1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1物镜的光轴方向,所述第2反射面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中将光束折转向上述第2物镜的光轴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光学系统包括第1光源;上述第2光学系统包括射出波长比上述第1光源长的光束的第2光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光学系统还包括射出波长比上述第2光源长的光束的第3光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面及上述第2反射面折转光束,使得射入到上述第1反射面的来自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与射入到上述第2反射面的来自第2光源或第3光源的光束,相互为相反方向并大致平行时,从各反射面射出的光束成为大体上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置元件为三角棱镜。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物镜与上述第2物镜,沿着光盘的轨道的切线方向排列而予以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物镜,被配置在通过光盘的大致中心的直线上,上述第1物镜,被配置在偏离上述直线的位置上。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第2光源射出的光束被照射在DVD上。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物镜比上述第1物镜薄。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物镜,其外径比上述第2物镜小。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分枝元件,将从上述第1光源射出并射入到上述偏置元件的光束,折转向大致平行于光盘的方向;第2分枝元件,将从上述第2光源射出并射入到上述偏置元件中的光束,折转向大致平行于光盘的方向。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光学系统中,相对上述第1分枝元件,在上述第1光源的相反一侧配置有光检测器;上述第1分枝元件,具有让从上述第1光源射出的光束向上述偏置元件反射的第1反射面,以及让从上述偏置元件射出的光束向上述光检测器反射的第2反射面。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镜致动器,其中,上述物镜致动器包括,底座;可活动体,支持上述第1物镜及第2物镜;棒状弹性支撑部件,支撑上述可活动体可相对上述底座沿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移动;第1聚焦驱动部,将上述第1物镜沿聚焦方向进行驱动;第2聚焦驱动部,将上述第2物镜沿聚焦方向进行驱动;第1追踪驱动部,将上述第1物镜沿追踪方向进行驱动;第2追踪驱动部,将上述第2物镜沿追踪方向进行驱动;其中,上述棒状弹性支撑部件沿着光盘的切线方向延伸。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聚焦驱动部包括,被安装在上述可活动体的靠上述第1物镜一侧的第1聚焦线圈和在与此第1聚焦线圈相对置的位置上被固定于上述底座上的第1磁体;上述第2聚焦驱动部包括,被安装在上述可活动体的靠上述第2物镜一侧的第2聚焦线圈和在与此第2聚焦线圈相对置的位置上被固定于上述底座上的第2磁体。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位推进单元,其中,上述物镜致动器,被设定成使上述第2物镜的聚焦方向位移的相位滞后于上述第1物镜的聚焦方向的位移相位;上述相位推进单元,在进行上述第2物镜的聚焦控制时,在指定的频率范围,使上述第2物镜的聚焦方向位移的相位超前于上述第1物镜的聚焦方向的位移相位。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宽尔金马庆明田中俊靖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