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53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脂精炼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及使用方法,其中储油罐的出油口和油管路的进油口连通,油管路上自进油口到出油口的管路方向上依次设置油泵和油料加热器;储碱罐的出碱口和碱液管路的进碱口连通,碱液管路上自进碱口到出碱口的管路方向上依次设置加碱泵和碱液加热器,油管路的出油口和碱液管路的出碱口经过汇总管路的汇总后和滞留罐的进液口连通,滞留罐的出液口经过滞留管路和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进液口连通,滞留管路上设置压力泵,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出液口经过混合管路和离心机的进液口连通,本申请可以促进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高效脱除。酸的高效脱除。酸的高效脱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精炼
,尤其是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食用油作为我国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一直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5

2020年我国食用油产销量总体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食用油产量为2809万吨,销量3289万吨。游离脂肪酸是油脂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杂质,影响着油脂的储藏时间和食用风味,在食用油高温烹饪过程中易降低油脂烟点并使油脂发生氧化,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GB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明确规定了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食用植物油(包括调和油)的酸价应小于3(KOH)/(mg/g),煎炸过程中的食用植物油酸价应小于5(KOH)/(mg/g)。
[0003]在现有的技术中,碱炼脱酸法是工业上最为普遍的脱酸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去除食用油中大部分游离脂肪酸,并且在脱酸过程中生成的皂可以将一部分色素、杂质一并吸附。常用的碱炼脱酸设备主要有桨叶式混合机和离心式混合机,但是这些传统的碱炼脱酸工艺具有很多局限性,桨叶式混合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体积较大,油碱混合时间较长,消耗苛性碱较多,中性油损失较大。离心式混合机体积小,维护操作便捷,但设备成本高,噪声大,能源消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结构紧凑,基于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器,可以提高碱液与游离脂肪酸界面反应的接触面积,并将油碱混合相均匀混合,显著提高了化学反应传质速率,促进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高效脱除。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包括储油罐、储碱罐、滞留罐、多流道螺旋混合器和离心机,储油罐的出油口和油管路的进油口连通,油管路上自进油口到出油口的管路方向上依次设置油泵和油料加热器;储碱罐的出碱口和碱液管路的进碱口连通,碱液管路上自进碱口到出碱口的管路方向上依次设置加碱泵和碱液加热器,油管路的出油口和碱液管路的出碱口经过汇总管路的汇总后和滞留罐的进液口连通,滞留罐的出液口经过滞留管路和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进液口连通,滞留管路上设置压力泵,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出液口经过混合管路和离心机的进液口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多流道螺旋混合器包括芯轴、多个左旋单元、多个右旋单元和套管,左旋单元包括多个左旋叶片,每个左旋单元的所有左旋叶片沿芯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固定在芯轴的外周壁上,每个左旋单元的相邻两个左旋叶片之间形成液体流道一,右旋单元包括多个右旋叶片,每个右旋单元的所有右旋叶片沿芯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固定在芯轴的外周壁上,每个
右旋单元的相邻两个右旋叶片之间形成液体流道二,所有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的外周壁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固定在套管内。
[0008]每相邻两个左旋单元之间布置一个右旋单元。
[0009]所述左旋单元中的左旋叶片的数量和右旋单元中的右旋叶片的数量相同,左旋单元中的每个左旋叶片的端部和相邻右旋单元中的液体流道二实现一一对应,左旋单元中的每个左旋叶片的端部将相邻右旋单元中对应的液体流道二的端口平分实现液体的切割分流。
[0010]位于多流道螺旋混合器进液端的芯轴的端部固定锥形的导流锥,导流锥的尖部指向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进液口。
[0011]每个左旋单元中左旋叶片的数量范围为3

6个,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套管外径d范围为20

80mm,当d≤20mm时,采用3个左旋叶片;当20mm<d<50mm时,采用4个左旋叶片;当d≥50mm时,采用5个或6个左旋叶片。
[0012]所述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的扭转角度范围均为90
°‑
270
°
,左旋单元的长度和套管外径之比为1.5,右旋单元的长度和套管外径之比为1.5。
[0013]所述滞留管路上设置流量计。
[0014]所有左旋单元和右旋单元的数量和为数值n,当n<10时,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的扭转角度采用270
°
;当10≤n≤15时,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的扭转角度采用180
°
;当n>15,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的扭转角度采用90
°

[001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油碱混合相均匀混合,显著提高了化学反应传质速率,促进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高效脱除。
[001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将油料放入储油罐中存储,将碱液放入储碱罐中存储;
[0018]根据油脂酸值设置好油碱的比例,开启油泵将储油罐中一定量的油料输送至油料加热器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加热后的油料输送至滞留罐中进行短暂存储;开启加碱泵将储碱罐中一定量的碱液输送至碱液加热器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加热后的碱液输送至滞留罐中和油料进行短暂预混合;
[0019]启动压力泵将滞留罐中的油碱混合相泵入多流道螺旋混合器中进行强烈混合反应;
[0020]将反应完全的油碱混合相输送至离心机,得到离心脱酸油。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流道螺旋混合器作为食用油碱炼脱酸的反应器,可极大强化液

液传质和反应,食用油作为连续相,以碱液为分散相,可减少碱的使用量和反应时间,使用大直径及多个左旋单元、右旋单元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器,可满足工业生产食用油的处理量,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设备的投资成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食用油碱炼脱酸的高效节能和经济性。本申请结构紧凑,基于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器,可以提高碱液与游离脂肪酸界面反应的接触面积,并将油碱混合相均匀混合,显著提高了化学反应传质速率,促进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高效脱除。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每个左旋单元包含3个左旋叶片时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部分结构图。
[0024]图3是每个左旋单元包含4个左旋叶片时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器的部分结构图。
[0025]其中:10、储油罐;20、储碱罐;30、滞留罐;40、多流道螺旋混合器;41、芯轴;42、左旋叶片;43、右旋叶片;44、导流锥;50、离心机;61、油管路;62、碱液管路;63、汇总管路;64、滞留管路;65、混合管路;71、油泵;72、油料加热器;81、加碱泵;82、碱液加热器;91、压力泵;9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10)、储碱罐(20)、滞留罐(30)、多流道螺旋混合器(40)和离心机(50),储油罐(10)的出油口和油管路(61)的进油口连通,油管路(61)上自进油口到出油口的管路方向上依次设置油泵(71)和油料加热器(72);储碱罐(20)的出碱口和碱液管路(62)的进碱口连通,碱液管路(62)上自进碱口到出碱口的管路方向上依次设置加碱泵(81)和碱液加热器(82),油管路(61)的出油口和碱液管路(62)的出碱口经过汇总管路(63)的汇总后和滞留罐(30)的进液口连通,滞留罐(30)的出液口经过滞留管路(64)和多流道螺旋混合器(40)的进液口连通,滞留管路(64)上设置压力泵(91),多流道螺旋混合器(40)的出液口经过混合管路(65)和离心机(50)的进液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流道螺旋混合器(40)包括芯轴(41)、多个左旋单元、多个右旋单元和套管,左旋单元包括多个左旋叶片(42),每个左旋单元的所有左旋叶片(42)沿芯轴(41)的周向均匀间隔固定在芯轴(41)的外周壁上,每个左旋单元的相邻两个左旋叶片(42)之间形成液体流道一,右旋单元包括多个右旋叶片(43),每个右旋单元的所有右旋叶片(43)沿芯轴(41)的周向均匀间隔固定在芯轴(41)的外周壁上,每个右旋单元的相邻两个右旋叶片(43)之间形成液体流道二,所有左旋叶片(42)和右旋叶片(43)的外周壁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固定在套管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左旋单元之间布置一个右旋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单元中的左旋叶片(42)的数量和右旋单元中的右旋叶片(43)的数量相同,左旋单元中的每个左旋叶片(42)的端部和相邻右旋单元中的液体流道二实现一一对应,左旋单元中的每个左旋叶片(42)的端部将相邻右旋单元中对应的液体流道二的端口平分实现液体的切割分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道螺旋混合强化食用油碱炼脱酸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多流道螺旋混合器(40)进液端的芯轴(41)的端部固定锥形的导流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政伟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