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锅新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34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蒸汽清洗器作为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锅的新型结构,该蒸汽锅新型结构的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采用不同壁厚的不锈钢材料,下锅体11采用较厚的材料,上锅体10采用明显较薄的材料,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之间采用搭接焊接的结构12,上锅体10上设计了加强结构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现有技术中的蒸汽锅具有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承压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蒸汽清洗器作为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锅的新型结 构,具体是蒸汽锅的上、下锅体采用不同壁厚的不锈钢材料,下锅体较厚,上 锅体明显较薄,并且发热用的电热管通过传热铝板直接焊接在下锅体上。技术背景在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装置大都用上、下不锈钢锅体拼装成一个整体, 下锅体上安装或焊接发热体,如图1和图2所示,这些结构必须采用较厚的不锈钢材料,蒸汽锅承压性能也较差,现行结构中, 一般都采用1.5mm壁厚的板材,制作成本较高,大量消耗贵重的不锈钢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节省材料、 提高强度的蒸汽锅新型结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采用不同壁厚的不锈钢材料,下锅体11采用较厚的材料,上锅体10采用明显较薄的材料,厚度 选为0.5-1.2mm之间,为了保证蒸汽锅具有更高的承压能力,上锅体10和下锅 体11之间采用搭接焊接的结构12,为了使上锅体IO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在 上锅体10上设计了加强结构13,新的技术方案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 上锅体釆用较薄的材料,可以节省不锈钢材料,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能力。2. 上、下锅体之间釆用搭接焊接的结构,改善了焊接部位的受力状况,变 承受扭矩为承受拉力,大大提高了蒸汽锅的承压能力。3.上锅体上设计了加强结构,大大提高了上锅体的抗变形能力。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发热体安装式的蒸汽锅结构。图2是发热体焊接式的蒸汽锅结构。图3是蒸汽锅的新型结构。图4是上、下锅体搭接焊接结构的放大图。图5是上锅体的加强结构。图中l一锅体,2—发热体,3—螺钉,4一螺帽,5—电热管,6—管接头, 7—传热铝板,8—螺钉,9—接线片,IO—上锅体,ll一下锅体,12—搭接焊接 的结构,13—加强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蒸汽锅新型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案为,选上锅体的壁厚为0.8mm,下锅体的 壁厚为1.5mm,上锅体设计六条加强筋,按尺寸要求成形后,把管接头焊接在 上锅体上,把传热铝板和电热管焊接在下锅体上,再把上锅体和下锅体搭接焊 接在一起形成蒸汽锅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锅新型结构,包括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其特征在于:蒸汽锅新型结构的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采用不同壁厚的不锈钢材料,下锅体(11)采用较厚的材料,上锅体(10)采用明显较薄的材料,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之间采用搭接焊接的结构(12),上锅体(10)上设计了加强结构(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锅新型结构,包括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其特征在于蒸汽锅新型结构的上锅体(10)和下锅体(11)采用不同壁厚的不锈钢材料,下锅体(11)采用较厚的材料,上锅体(10)采用明显较薄的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江章国庆廖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塞纳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