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29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轧带钢镀锌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效防止带钢钝化过程中的漏条现象的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两根近红外灯管和带钢,包括所述带钢向前输送时的带钢运行方向,其中,近红外灯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之间为互相垂直。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设置有至少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的近红外灯管,因此当某个近红外灯管损坏时,带钢钝化区域可以始终处于其他正常工作的近红外灯管覆盖区域,不会出现漏条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对现有结构改动较小,尤其适用于冷轧带钢钝化处理工艺之中。带钢钝化处理工艺之中。带钢钝化处理工艺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带钢镀锌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铁生产是指铁矿石、焦炭、助溶剂经过烧结、高炉冶炼后形成熔融铁水,铁水先进行脱硫脱磷,再经过转炉吹炼等工艺处理并由连铸机铸造形成钢坯半成品,接着送至热轧、冷轧等轧制生产线制成板、线材产品。而冷轧工艺是用热轧处理后的钢卷为原料,酸洗去除氧化皮并进行冷连轧成为轧硬卷,轧硬卷经镀锌机组脱脂和连续退火炉的还原退火,在锌锅中进行热镀锌处理,通过冷却塔快冷带钢、拉矫机矫直带钢,矫直后带钢在钝化槽中铬钝化、红外加热固化处理,最后分切、卷取为镀锌成品钢卷。带钢的铬钝化是在氧化条件下,利用钝化液在带钢表面形成一定膜厚的保护层即铬钝化膜,并经近红外加热器左右门对钝化膜进行加热固化,目的是防止镀锌带钢出现氧化白锈。带有铬钝化液的冷轧镀锌带钢,自下而上垂直通过下近红外加热器的左右门、上近红外加热器的左右门,带钢表面铬钝化膜在四个近红外加热器加热的作用下得以快速固化,冷却风机是对近红外加热器箱体风道及外部冷却降温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近红外加热器热区加热带钢至500℃左右,峰值点可以达到1000℃左右,处于热区中的灯管耐温线及灯头频繁出现快速老化,加热过程中时常发生灯头爆裂事故,导致个别灯管损坏。同时,近红外灯管因竖直安装,灯管内部灯丝在长期高温和重力作用下,下坠形成“S”型,碰到灯管的玻璃管壁致使其局部高温变形鼓包、漏气,也会引起灯管损坏。在近红外加热器中,由于带钢运行方向与灯管安装方向一致,均为竖直方向,当近红外灯管有损坏时,将造成经过该灯管覆盖区域的带钢表面钝化液涂层不能稳定固化,从而引发冷轧带钢的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带钢钝化过程中的漏条现象的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两根近红外灯管和带钢,包括所述带钢向前输送时的带钢运行方向,其中,近红外灯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之间为互相垂直。
[0005]进一步的是,包括一对加热箱体,所述带钢输送通道设置于加热箱体之间,所述近红外灯管设置于加热箱体内壁面。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加热箱体内壁面设置有一对冷区隔板,所述一对冷区隔板之间的区域为热区,所述一对冷区隔板之外的区域为冷区。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冷区隔板与近红外灯管之间为互相垂直布置。
[0008]进一步的是,近红外灯管两端的灯头设置于冷区,近红外灯管的中段的灯丝设置于热区。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冷区设置有冷却风吹扫装置。
[0010]进一步的是,近红外灯管通过陶瓷固定卡扣而设置于加热箱体内壁面。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近红外灯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设置有至少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的近红外灯管,因此当某个近红外灯管损坏时,带钢钝化区域可以始终处于其他正常工作的近红外灯管覆盖区域,不会出现漏条现象。本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对现有结构改动较小,尤其适用于冷轧带钢钝化处理工艺之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箱体展开时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为:带钢1、带钢运行方向11、近红外灯管2、灯头21、灯丝22、冷区隔板3、冷却风吹扫装置4、加热箱体5、加热箱体转动轨迹线7、冷区8、热区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图2所示的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两根近红外灯管2和带钢1,包括所述带钢1向前输送时的带钢运行方向11,其中,近红外灯管2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11之间为互相垂直。从而实现当某个近红外灯管2损坏时,带钢钝化区域可以始终处于其他正常工作的近红外灯管覆盖区域,不会出现漏条现象.
[0018]为了与带钢1的输送轨道结构相匹配,从而实现对带钢1上下表面的加热,优选这样的方案:包括一对加热箱体5,所述带钢1输送通道设置于加热箱体5之间,所述近红外灯管2设置于加热箱体5内壁面。如图2所示,加热箱体5可转动设置于带钢1的输送轨道上,加热箱体5沿加热箱体转动轨迹线7转动。实际加热时,加热箱体5内壁面上的近红外灯管2分别设置于带钢1上下面的两侧。
[0019]为了将加热区域所在的热区9与需要冷温度的冷区8进行有效区分,从而有效保护相关设备器件,优选这样的方案:所述加热箱体5内壁面设置有一对冷区隔板3,所述一对冷区隔板3之间的区域为热区9,所述一对冷区隔板3之外的区域为冷区8。为了保证温度隔绝的有效性,优选所述冷区隔板3与近红外灯管2之间为互相垂直布置。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热区9中的近红外灯管2耐温线及灯头频繁出现快速老化,加热过程中时常发生灯头爆裂事故,导致个别灯管损坏。同时,近红外灯管2内部灯丝在长期高温和重力作用下,下坠形成“S”型,碰到灯管的玻璃管壁致使其局部高温变形鼓包、漏气,也会引起灯管损坏。当近红外灯管2有损坏时,将造成经过该灯管覆盖区域的带钢表面钝化液涂层不能稳定固化,从而引发冷轧带钢的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优选近红外灯管2两端的灯头21设置于冷区8,近红外灯管2的中段的灯丝22设置于热区9。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冷区8温度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延长耐温线及灯头21使用寿命,优选所述冷区8设置有冷却风吹扫装置4。
[0020]为了避免近红外灯管2的灯丝22在长期高温和重力作用下的下坠,减少因灯丝短路引起的灯管损坏,优选所述近红外灯管2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即水平布置。相
应的,近红外灯管2通过陶瓷固定卡扣而设置于加热箱体5内壁面,从而保证近红外灯管2处于稳固的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包括至少两根近红外灯管(2)和带钢(1),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带钢(1)向前输送时的带钢运行方向(11),其中,近红外灯管(2)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11)之间为互相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加热箱体(5),所述带钢(1)输送通道设置于加热箱体(5)之间,所述近红外灯管(2)设置于加热箱体(5)内壁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器灯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体(5)内壁面设置有一对冷区隔板(3),所述一对冷区隔板(3)之间的区域为热区(9),所述一对冷区隔板(3)之外的区域为冷区(8)。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轧带钢钝化近红外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旭谭勇邓林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