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39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涉及红外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方管外壳,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前方开设有加热方槽,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上方开设有过线槽,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靠近过线槽的两侧开设有外壳上方沉头孔,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下方开设有外壳下方沉头孔,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底板。通过加热装置方管外壳、外铰接头和内铰接头的配合设置,使该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具备了可改变直径进而加热不同尺寸的物品的效果,通过加热装置方管外壳、万向轮和电源线总成的配合设置,使该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具备了便于运输与移动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外加热
,具体为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由于红外加热具有穿透力能内外同时加热、不需热传介质传递热效率良好、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干净的加热过程无需热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进而运用广泛。
[0003]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不能改变直径加热不同尺寸的物品,另一方面不便于运输与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方管外壳,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前方开设有加热方槽,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上方开设有过线槽,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靠近过线槽的两侧开设有外壳上方沉头孔,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下方开设有外壳下方沉头孔,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内部插接有加热隔热槽板,所述加热隔热槽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管,所述红外加热管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电源线总成,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铰接头,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铰接头,所述外铰接头与内铰接头之间插接有铰接销,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靠近加热隔热槽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8]优选的,所述外铰接头与内铰接头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布在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的上下方,所述外铰接头与内铰接头固定连接有靠近加热方槽的侧边。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隔热槽板的中间开设有加热管安装槽,所述加热管安装槽的上方开设有加热管安装孔。
[0010]优选的,所述红外加热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接头,所述加热管接头的直径与加热管安装孔的内径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红外加热管底部与加热管安装槽底面的间距大于加热管接头的长度,所述加热管接头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0012]优选的,所述外铰接头的中间开设有铰接槽,所述铰接槽的高度大于内铰接头的
厚度,所述外铰接头和内铰接头的中间均开设铰接孔,铰接孔与铰接销间隙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加热装置方管外壳和下底板与加热装置方管外壳均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下底板之间的距离与加热隔热槽板的高度相同。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方管外壳、外铰接头和内铰接头的配合设置,使该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具备了可改变直径进而加热不同尺寸的物品的效果,加热装置方管外壳内部含有一根红外加热管且体积小,加热装置方管外壳通过外铰接头和内铰接头的连接成不同的长度并围绕在需求加热物品的周边,需求加热物品的尺寸改变着长度改变,进而实现可改变直径进而加热不同尺寸的物品。
[0017]2、该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方管外壳、万向轮和电源线总成的配合设置,使该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具备了便于运输与移动的效果,该红外加热装置通过若干加热装置方管外壳组装而成运输时拆散进而便于运输,该红外加热装置的电源线总成可拆卸进而便于运输,移动组装好的红外加热装置可通过万向轮推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局部立体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局部爆炸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01、加热方槽;102、过线槽;103、外壳上方沉头孔;104、外壳下方沉头孔;2、下底板;3、万向轮;4、加热隔热槽板;401、加热管安装槽;402、加热管安装孔;5、红外加热管;501、加热管接头;6、电源线总成;7、外铰接头;701、铰接槽;8、内铰接头;9、铰接销;10、限位板;11、锁紧螺母;12、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前方开设有加热方槽101,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上方开设有过线槽102,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靠近过线槽102的两侧开设有外壳上方沉头孔103,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下方开设有外壳下方沉头孔104,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底板2,下底板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内部插接有加热隔热槽板4,加热隔热槽板4的中间开设有加热管安装槽401,加热管安装槽401的上方开设有加热管安装孔402,加热隔热槽板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管5,红外加热管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接头501,加热管接头501的直径与加热管安装孔402的内径相同,红外加热管5底部与加热管安装槽401底面的间距大于加热管接头501的长度,加热管接头501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1,红外加热管5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电源线总成6,加热
装置方管外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铰接头7,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铰接头8,外铰接头7与内铰接头8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布在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上下方,外铰接头7与内铰接头8固定连接有靠近加热方槽101的侧边,外铰接头7与内铰接头8之间插接有铰接销9,外铰接头7的中间开设有铰接槽701,铰接槽701的高度大于内铰接头8的厚度,外铰接头7和内铰接头8的中间均开设铰接孔,铰接孔与铰接销9间隙配合,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靠近加热隔热槽板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与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和下底板2与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均通过沉头螺钉12固定连接,限位板10与下底板2之间的距离与加热隔热槽板4的高度相同种。
[0025]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加热的物品固定在地面或者高台,进一步将组装好的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通过外铰接头7和内铰接头8连接,连接时内铰接头8插入外铰接头7的铰接槽701内,并用铰接销9由上而下插入外铰接头7和内铰接头8内部,此时两连接好的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可转动,进一步将连接成一条的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围绕在需求加热物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前方开设有加热方槽(101),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上方开设有过线槽(102),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靠近过线槽(102)的两侧开设有外壳上方沉头孔(103),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下方开设有外壳下方沉头孔(104),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底板(2),所述下底板(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内部插接有加热隔热槽板(4),所述加热隔热槽板(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管(5),所述红外加热管(5)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电源线总成(6),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铰接头(7),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铰接头(8),所述外铰接头(7)与内铰接头(8)之间插接有铰接销(9),所述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靠近加热隔热槽板(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直径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铰接头(7)与内铰接头(8)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布在加热装置方管外壳(1)的上下方,所述外铰接头(7)与内铰接头(8)固定连接有靠近加热方槽(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三军李伟买建中杨明伟李渊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市红外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