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99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入口;第一旋风分离部,其用于从通过抽吸入口抽吸的空气分离灰尘;第二旋风分离部,其用于从第一旋风分离部排放的空气分离灰尘;抽吸马达,其布置在第二旋风分离部上方并且包括叶轮,所述叶轮旋转以通过所述抽吸入口抽吸空气;第一过滤器,其布置成围绕抽吸马达并且过滤从第二旋风分离部排放的空气提供给抽吸马达;主体,其容纳抽吸马达和第一过滤器;以及过滤器单元,其设置在第一过滤器周围,并且具有用于过滤从抽吸马达排放的空气的第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单元连接到所述主体以支撑第一过滤器,其中,当过滤器单元从主体分离时,第一过滤器能向外部分离。滤器能向外部分离。滤器能向外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吸尘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21020.9(国际申请号PCT/KR2017/003593)”、专利技术名称为“清洁装置”并且申请日为2017年3月31日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3]吸尘器可以分为使用者亲自移动以用于清洁的手动吸尘器和自动地移动以用于清洁的自动吸尘器。
[0004]手动吸尘器可以根据类型分为罐式吸尘器(canister cleaner)、立式吸尘器(upright cleaner)、便携式吸尘器(handy cleaner)和杆式吸尘器(stick cleaner)。
[0005]同时,在现有技术中,第10

1127088号韩国专利(于2012年3月8日登记)已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
[0006]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包括:抽吸管、气流发生器、旋风分离器、电源以及手柄。
[0007]此外,气流发生器设置在马达壳体中,并且具有马达和风扇的组件。此外,前置马达过滤器设置在马达前面,后置马达过滤器设置在马达后面。
[0008]当过滤器长时间使用时,灰尘可能积聚在过滤器中,当过滤器未被清洁时,积聚在过滤器中的灰尘成为流动阻力,从而降低抽吸能力。
[0009]然而,在该文献中,因为前置马达过滤器设置在气流发生器与旋风分离器之间且被外部的壳体围绕,所以需要拆卸该产品以便到达过滤器,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是麻烦的。
[0010]此外,因为分别提供用于将从旋风分离器排放的空气引导至马达的结构以及用于将已经穿过马达的空气引导至后置马达过滤器的结构,因此,部件的数量多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技术问题
[001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具有简单结构且包括少量部件,这是因为一个流动引导件形成用于抽吸马达的抽吸通道和排气通道。
[001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是紧凑的且具有用于抽吸马达的足够的空气通道宽度。
[0014]本公开提供一种了吸尘器,其形成外观的本体不会变形。
[0015]本公开提供一种了吸尘器,其中,过滤器单元和前置过滤器可以分离。
[0016]技术方案
[0017]一种吸尘器,包括:抽吸马达,其产生抽吸力;灰尘分离部,其从通过抽吸力吸入的空气分离灰尘;马达壳体,其围绕所述抽吸马达;流动引导件,其围绕所述马达壳体的外侧,且将从所述灰尘分离部排放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抽吸马达;以及本体,其围绕所述流动引导件且与所述流动引导件一起引导从所述抽吸马达排放的空气。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平面图。
[0021]图4为当从吸尘器下面观看时,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竖直剖面图。
[0023]图6为显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已经与主体分离时的图。
[0024]图7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的底部的图。
[0025]图8为显示在图7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9为显示在图7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剖面立体图。
[0027]图10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已联接至主体时的剖面图。
[0028]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盖的立体图。
[0029]图12为在内框架联接至图11所示的过滤器盖之后的剖面图。
[0030]图1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流动引导件的立体图。
[0031]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流动引导件的平面图。
[0032]图15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联接至流动引导件之前的图。
[0033]图16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联接至流动引导件之后的图。
[0034]图17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和第二本体的结构的图。
[0035]图18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中的气流的图。
[0036]图19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中的气流的水平剖面图。
[0037]图20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已与电池壳体分离时的图。
[0038]图2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立体图。
[0039]图2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联接槽的图。
[0040]图23为当配备有抽吸喷嘴的吸尘器用于打扫地板时的图。
[0041]图2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图。
[0042]图25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中的气流的图。
[0043]图26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下部结构的图。
[0044]图2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本体盖的立体图。
[0045]图28为显示已从图26的状态转开的本体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应该注意的是,当用附图标记表示图中的组件时,即使在不同图中显示了该组件,相同组件也尽可能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当确定已知构造或功能的详细描述会妨碍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理解时,详细描述将会被省略。
[0047]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使用术语如第一、第二、A、B、(a)和(b)。每一个术语仅用于区分对应组件与其他组件,且不限制对应组件的本质、次序或顺序。应该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连接”、“联接”或“接合”至另一组件时,前者可以直接地连接或接合至后者或者可以通过插入于其间的第三组件“连接”、“联接”或“接合”至后者。
[004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侧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平面图。
[0049]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竖直剖面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水平剖面图。
[0050]参考图1至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1可以包括主体2。
[0051]吸尘器1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至主体2的前部的抽吸入口5。抽吸入口5可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引导至主体2中。
[0052]吸尘器1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至主体2的手柄单元3。手柄单元3可以定位为与主体2上的抽吸入口5相对。
[0053]也就是说,主体2可以设置在抽吸入口5与手柄单元3之间。
[0054]主体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12,其位于第一本体10上。
[0055]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12可以形成为圆柱状,但不限于此。
[0056]抽吸入口5可以联接至主体2,使得抽吸入口5的中心大致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抽吸入口;第一旋风分离部,其用于从通过所述抽吸入口抽吸的空气分离灰尘;第二旋风分离部,其用于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部排放的空气分离灰尘;抽吸马达,其布置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部上方并且包括叶轮,所述叶轮旋转以通过所述抽吸入口抽吸空气;第一过滤器,其布置成围绕所述抽吸马达并且过滤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部排放的空气并将空气提供给所述抽吸马达;主体,其容纳所述抽吸马达和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过滤器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周边,并且具有用于过滤从所述抽吸马达排放的空气的第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单元连接到所述主体以支撑所述第一过滤器,其中,当所述过滤器单元从所述主体分离时,所述第一过滤器能向外部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中,所述抽吸马达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部的至少一部分向下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中,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在所述过滤器单元从所述主体分离时将所述第一过滤器移除到外部,并且当所述过滤器单元与所述主体分离时,所述第一过滤器通过所述开口暴露于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中,在所述过滤器单元联接到所述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过滤器布置在所述开口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被设置成取决于所述过滤器单元是否被分离而被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被设置成在所述抽吸马达位于所述主体中的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普铉黄正培金真珠金南希安贤贞黄弼载黄满泰成恩智李宅基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