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44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及吸尘器,电机下罩与电机上罩组装后内部形成腔体,电机下罩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一侧风口,电机上罩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二风口和第二侧风口,内支架设置于腔体内,其将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和外腔,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内叶轮和外叶轮,内叶轮位于内腔内,其将第二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内腔后由第二侧风口导出,外叶轮位于外腔内,其将第一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外腔后由第一侧风口导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外之间将电机腔体进行有效的分隔,并通内叶轮和外叶轮分别形成流动空气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而且内、外叶轮均匀转轴带动,同步旋转,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及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
,尤其涉及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电机是吸尘器的心脏,因此具有较高的性能要求,保证其使用寿命。常规电机的风道比较单一,其主要作用是在电机内形成负压,然后通过由于负压产生的空气流动穿过电机,实现电机产生风力的作用。一般电机内的该种风道对于电机的散热效果有限,对电机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散热效果不佳;如果设置了多个风道进行散热,风道与风道之间如果交叉形成串联,会增加空气的输送距离,因此导通的风道也会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及吸尘器,通过内、外支架将电机腔体进行有效的分隔,并通过设置于内腔和外腔中的内叶轮和外叶轮分别形成流动空气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而且内、外叶轮均匀转轴带动,同步旋转,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包括电机下罩、电机上罩、内支架、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电机下罩与电机上罩组装后内部形成腔体,所述电机下罩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一侧风口,所述电机上罩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二风口和第二侧风口,所述内支架设置于腔体内,该内支架将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和外腔,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安装于内支架上,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安装于转轴上的内叶轮和外叶轮,所述内叶轮位于内腔内,该内叶轮将第二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内腔后由第二侧风口导出,所述外叶轮位于外腔内,该外叶轮将第一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外腔后由第一侧风口导出。
[000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内支架包括底支架、以及成型于底支架上端的上支架,所述底支架与电机上罩相抵接,所述上支架向上伸入电机上罩的上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安装于底支架上。
[000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底支架与电机上罩之间安装有内腔密封圈;所述底支架与电机上罩的拐角处相抵接,所述内腔密封圈为折弯状,其安装于电机上罩的拐角处。
[000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该电机还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设置于外腔体的下部,且位于内支架的相对外侧,该外支架的上端不与内支架相抵接,所述外支架将外腔分隔为相连通的内层外腔和外层外腔,所述外叶轮将第一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内层外腔后进入外层外腔经由第一侧风口导出。
[000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内层外腔的环形截面的半径小于所述外层外腔的环形截面的半径。
[000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外支架安装于电机下罩上,且二者之间设有减震垫。
[001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机上罩的下端设有插槽,所述电机下罩的上端伸入插槽内将外腔密封。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插槽内安装有外腔密封圈,所述电机下罩的上端抵接于外腔密封圈上。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内部安装有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机下罩的下端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机体密封垫。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通过内支架将电机腔体分隔为内腔和外腔,并在二者中分别设置内叶轮和外叶轮,通过内、外叶轮的旋转,将散热进风的冷空气导入内腔,对内腔进行散热后将热空气形成散热出风排出,将电机进风的冷空气导入外腔,对外腔进行散热后将热空气形成电机出风排出,提高了冷空气的作用空间,提升了电机整体的散热效率;2.外支架的设置可以延长第一风口进入的电机进风在外腔内的行程,增加了电机进风的冷空气与内支架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的结构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的剖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内部空气流动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如图1至5所示,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包括电机下罩1、电机上罩2、内支架4、定子组件51和转子组件,电机下罩1与电机上罩2组装后内部形成腔体,电机下罩上设有卡头71,电机上罩上设有卡扣72,卡扣卡接于卡头内将电机上罩安装于电机下罩上,电机下罩1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风口11和第一侧风口12,电机上罩2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二风口21和第二侧风口22,内支架4设置于腔体内,该内支架4将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101和外腔102,定子组件51和转子组件均安装于内支架4上,转子组件包括转轴520、以及安装于转轴520上的内叶轮522和外叶轮521,内叶轮522位于内腔101内,该内叶轮522将第二风口22进入的空气引入内腔101后由第二侧风口22导出,外叶轮521位于外腔102内,该外叶轮521将第一风口11进入的空气引入外腔102后由第一侧风口12导出。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吸尘器工作时需要的风力由转子组件中转轴带动外叶轮旋转产生,其旋转时周围产生负压,空气则由电机外部经第一风口进入电机内的外腔,然后由第一侧风口排出,此过程提供了吸尘器工作的风力。由于第一风口进入的空气为冷空气,其进入外腔后,通过与内支架之间的接触,可以与外腔、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等进行热交换,从而达
到降温的效果;由于在内腔中设置了固定于转轴上的内叶轮,在转轴转动时,内叶轮产生旋转,其周围产生负压,因此可以将电机上罩上部的冷空气通过第二风口导入内腔,对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内进行降温,然后由第二侧风口导出,将热空气排出电机。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电机腔体分隔为内腔和外腔,并在二者中分别设置内叶轮和外叶轮,通过内、外叶轮的旋转,将散热进风的冷空气导入内腔,对内腔进行散热后将热空气形成散热出风排出,同时将电机进风的冷空气导入外腔,对外腔进行散热后将热空气形成电机出风排出,提高了冷空气的作用空间,提升了电机整体的散热效率。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子组件的转轴带动内叶轮和外叶轮同步转动,即通过一个动力源完成内、外叶轮的动作,结构设计简单,同步性好,且旋转稳定性较好。
[0027]内支架4包括底支架41、以及成型于底支架41上端的上支架42,底支架41与电机上罩2相抵接,上支架42向上伸入电机上罩2的上部;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安装于底支架41上。底支架在腔体内形成内腔,上支架在将第二风口进入的空气导入底支架的内腔的同时,其可以保持与第二侧风口的连通,用于将形成的散热出风排出内腔。
[0028]底支架41与电机上罩2之间安装有内腔密封圈63;底支架41与电机上罩2的拐角处相抵接,内腔密封圈63为折弯状,其安装于电机上罩2的拐角处。由于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下罩、电机上罩、内支架、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电机下罩与电机上罩组装后内部形成腔体,所述电机下罩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一侧风口,所述电机上罩上设有均与腔体连通的第二风口和第二侧风口,所述内支架设置于腔体内,该内支架将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和外腔,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安装于内支架上,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安装于转轴上的内叶轮和外叶轮,所述内叶轮位于内腔内,该内叶轮将第二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内腔后由第二侧风口导出,所述外叶轮位于外腔内,该外叶轮将第一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入外腔后由第一侧风口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包括底支架、以及成型于底支架上端的上支架,所述底支架与电机上罩相抵接,所述上支架向上伸入电机上罩的上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安装于底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效冷却风道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与电机上罩之间安装有内腔密封圈;所述底支架与电机上罩的拐角处相抵接,所述内腔密封圈为折弯状,其安装于电机上罩的拐角处。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日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