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48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包括上盖、注塑层和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有注塑层,且注塑层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柱,所述注塑层顶部通过连接柱固定有上盖,所述注塑层顶部固定有注塑管口,且注塑管口顶部穿过上盖与外界连通,所述注塑层顶部对应注塑管口底部出口端开设有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一侧设有第一注塑模腔,且注塑凹槽另一侧设有第二注塑模腔,所述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均与注塑层顶部为滑动接触,此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在滑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对注塑层内部的注塑模腔的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方便且稳定的完成整个流程中对于模腔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

技术介绍

[0002]控制臂为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约束车轮运动轨迹,承担横向冲击,与避震器或弹簧连接,承担车辆行驶传来的冲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使用寿命;目前控制臂的材质,主要有钢制或铝合金材质2种;铝合金材质由于其重量轻,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现有的加工生产前后臂的装置其模腔的固定不稳定,会导致注塑出来的模具残次品较多,影响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模腔固定且随着上盖的升高解除对模腔的固定状态的模具用的前后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包括上盖、注塑层和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有注塑层,且注塑层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柱,所述注塑层顶部通过连接柱固定有上盖,所述注塑层顶部固定有注塑管口,且注塑管口顶部穿过上盖与外界连通,所述注塑层顶部对应注塑管口底部出口端开设有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一侧设有第一注塑模腔,且注塑凹槽另一侧设有第二注塑模腔,所述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均与注塑层顶部为滑动接触,所述注塑层两侧对应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的位置设有滑动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插接柱、滑动板、凸柱、滑槽和连接块,所述注塑层两侧呈山字形,且注塑层两侧位于山字形中心部位固定有凸柱,且凸柱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注塑层两侧对应滑动板两侧移动的路径开设有滑槽,且滑动板两侧均与滑槽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表面上活动插接有插接柱,且上盖对应插接柱的位置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柱通过插接孔与上盖活动插接,所述滑动板远离插接柱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注塑层顶部表面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注塑模腔靠近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插接板,所述连接块对应插接板的位置卡设有槽,且连接块通过插接板与第二注塑模腔为活动插接,所述第一注塑模腔靠近第二注塑模腔一侧表面上对称滑动插接有两个滑动杆,且滑动杆底部与注塑层顶部表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注塑凹槽对应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的位置等距开设有分流道,且分流道与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内部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注塑层位于第一注塑模腔两侧开设有第一溢出口,所述注塑层位于第二注塑模腔两侧开设有第二溢出口,且第一溢出口和第二溢出口分别与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内部连通,所述注塑层顶部表面上对应第一溢出口和第二溢出口的位置开设有溢出槽。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表面上等距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顶部伸入注塑层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远离电动伸缩杆的一侧等距开设有顶针,所述注塑层顶部对应顶针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使用装置时,将注塑浆液从注塑管口注入,经过注塑凹槽和分流道的分流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内部进行注塑,上盖在升高过程中,插接柱会带动着滑动板沿着凸柱和滑槽上滑动,从而使连接块脱离对第二注塑模腔的限位作用,在进行注塑时,插接柱与上盖的连接,使连接块限定第二注塑模腔无法移动,在完成注塑后,开启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顶针穿出通孔将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以及模具顶出,方便取出模具,此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在滑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对注塑层内部的注塑模腔的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方便且稳定的完成整个流程中对于模腔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注塑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一注塑模腔与第二注塑模腔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顶针与通孔连接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盖;11、注塑管口;2、注塑层;21、连接柱;22、注塑凹槽;221、分流道;23、溢出槽;24、通孔;3、底座;4、滑动机构;41、插接柱;42、滑动板;43、凸柱;44、滑槽;45、连接块;5、第一注塑模腔;51、第一溢出口;52、滑动杆;6、第二注塑模腔;61、第二溢出口;62、插接板;7、电动伸缩杆;71、顶针;7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和图2,图示中的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包括上盖1、注塑层2和底座3,所述底座3顶部固定有注塑层2,且注塑层2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柱21,所述注塑层2顶部通过连接柱21固定有上盖1,所述注塑层2顶部固定有注塑管口11,且注塑管口11顶部穿过上盖1与外界连通,所述注塑层2顶部对应注塑管口11底部出口端开设有注塑凹槽22,所述注塑凹槽22一侧设有第一注塑模腔5,且注塑凹槽22另一侧设有第二注塑模腔6,所述第一注塑模腔5和第二注塑模腔6均与注塑层2顶部为滑动接触,所述注塑层2两侧对应第一注塑模腔5和第二注塑模腔6的位置设有滑动机构4,使用装置时,将注塑浆液从注塑管口11注入,经过注塑凹槽22和分流道221的分流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注塑模腔5和第二注塑模腔6内部进行
注塑,在注塑完成后,将上盖1升起,在滑动机构4的作用下,实现了对注塑层2内部的注塑模腔的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方便。
[0023]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滑动机构4包括插接柱41、滑动板42、凸柱43、滑槽44和连接块45,所述注塑层2两侧呈山字形,且注塑层2两侧位于山字形中心部位固定有凸柱43,且凸柱43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2,所述注塑层2两侧对应滑动板42两侧移动的路径开设有滑槽44,且滑动板42两侧均与滑槽44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42表面上活动插接有插接柱41,且上盖1对应插接柱41的位置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柱41通过插接孔与上盖1活动插接,所述滑动板42远离插接柱4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45,且连接块45与注塑层2顶部表面滑动连接,上盖1在升高过程中,插接柱41会带动着滑动板42沿着凸柱43和滑槽44上滑动,从而使连接块45脱离对第二注塑模腔6的限位作用,在进行注塑时,插接柱41与上盖1的连接,使连接块45限定第二注塑模腔6无法移动。
[0024]请参阅图3和图7,所述第二注塑模腔6靠近连接块45的一侧固定有插接板62,所述连接块45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包括上盖(1)、注塑层(2)和底座(3),所述底座(3)顶部固定有注塑层(2),且注塑层(2)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柱(21),所述注塑层(2)顶部通过连接柱(21)固定有上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层(2)顶部固定有注塑管口(11),且注塑管口(11)顶部穿过上盖(1)与外界连通,所述注塑层(2)顶部对应注塑管口(11)底部出口端开设有注塑凹槽(22),所述注塑凹槽(22)一侧设有第一注塑模腔(5),且注塑凹槽(22)另一侧设有第二注塑模腔(6),所述第一注塑模腔(5)和第二注塑模腔(6)均与注塑层(2)顶部为滑动接触,所述注塑层(2)两侧对应第一注塑模腔(5)和第二注塑模腔(6)的位置设有滑动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用的前后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4)包括插接柱(41)、滑动板(42)、凸柱(43)、滑槽(44)和连接块(45),所述注塑层(2)两侧呈山字形,且注塑层(2)两侧位于山字形中心部位固定有凸柱(43),且凸柱(43)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2),所述注塑层(2)两侧对应滑动板(42)两侧移动的路径开设有滑槽(44),且滑动板(42)两侧均与滑槽(44)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42)表面上活动插接有插接柱(41),且上盖(1)对应插接柱(41)的位置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柱(41)通过插接孔与上盖(1)活动插接,所述滑动板(42)远离插接柱(4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45),且连接块(45)与注塑层(2)顶部表面滑动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弘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