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076370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所述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取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和竹茹对照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将所述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药材溶液点样于薄层层析板上,以甲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始载于《金匮要略》,竹茹的主要成分是三萜、黄酮,还含有多糖、氨基酸、酚性物质、树脂等,常用于清肺化痰。姜竹茹是通过竹茹炮制而来,是用姜汁炙或炒至黄色。其形如竹茹,表面黄色,微有姜香气。姜竹茹长于化痰止呕。临床上止呕多用姜竹茹,祛痰用竹茹。
[0003]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中药配方颗粒取材于传统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应与中药饮片水煎汤剂保持基本一致。传统上人们以眼观、鼻嗅、口尝、手摸可识别药材种类,而中药配方颗粒从有形的饮片经过一系列加工,变成不具备饮片外观形状的成品,以传统的目测、鼻嗅等已难以鉴别。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失去了传统饮片赖以识别的外形、气味等性状特征,而其作为“固体汤剂”配药在处方中所发挥重要功效,因此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中药配方颗粒所含药材种类的鉴别格外重要。目前,对于中药类成分的定性方法主要有理化试验、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

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者液质联用色谱法等,所需仪器更为精密,导致检验成本大大增加。薄层色谱法又称薄层层析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可用于鉴别、检査和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法是平面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易掌握、设备便宜、操作简便灵活。
[0004]基于薄层色谱法检测竹茹的传统技术例如:经查阅,只有一篇报道是对复方中的竹茹进行薄层鉴别,检测的是极性较大的成分,但斑点较为模糊,拖尾严重。曹瑞、曹林林等发表的“天麻眩晕宁片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中涉及竹茹的薄层鉴别,具体包括“取天麻眩晕宁片剂10片,除去包衣,研细,加入70%乙醇30mL使其溶解,超声40min,滤过,滤液浓缩蒸干,再加入70%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成竹茹阴性对照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取竹茹对照药材1g,加入70%乙醇20mL,回流提取40min,滤过,滤液浓缩蒸干,再加70%乙醇2mL溶解,即得。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5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正丁醇

冰醋酸

水(4∶4∶5),展开,取出,晾干,再喷以茚三酮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0005]然而,将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还未有报道,如何基于薄层色谱法实现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的鉴别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以上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该鉴别方法主要是基于薄层色谱法实现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的鉴别,为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所述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分别取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和竹茹对照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
[0010]将所述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药材溶液点样于薄层层析板上,以甲苯

三氯甲烷

丙酮

甲酸为展开剂,展开,检视。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甲苯、所述三氯甲烷、所述丙酮和所述甲酸的体积比为(7.5

8.5):(4.5

5.5):(2.5

3.5):(0.08

0.12)。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层层析板为硅胶GF
254
板。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取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用水溶解,所得水溶液用乙醚提取,去除所得提取液中的溶剂,所得残渣用甲醇溶解。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取的次数为1次

3次,每1g所述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在每1次提取中对应的所述乙醚的用量为15mL

25mL。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取所述竹茹对照药材,水煮,滤过,收集滤液,除去所述滤液中的水,所得残渣用水溶解,所得水溶液用乙醚提取,去除所得提取液中的溶剂,所得残渣用甲醇溶解。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取的次数为1次

3次,每1g所述竹茹药材在每1次提取中对应的所述乙醚的用量为3mL

5mL。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鉴别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取缺竹茹的阴性样品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并将所述阴性对照溶液点样于所述薄层层析板上,于所述展开剂中展开,检视。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竹茹的阴性样品为麦芽糊精。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点样的方式采用喷雾条带状点样。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视是于紫外光下进行。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为1.8μL

2.2μL。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照药材溶液的点样量为7.8μL

8.2μL。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将薄层层析法应用于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为适应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的鉴别需求,本专利技术对薄层层析工艺特别是展开剂配方进行调整,展开剂能针对性溶解竹茹成分从而将其从供试品溶液中分离并随后在层析板上展开,有效去除其他干扰成分的影响,斑点显色清晰,分离度好。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鉴别方法,简单易操作,所需设备少,检验成本低,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适合在药品检验领域推广应用。并且,该鉴别方法快速、稳定、专属性强且耐用性好,能够准确显示出竹茹成分的特征。本专利技术为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快速的、低成本的新方法。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取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和竹茹对照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将所述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药材溶液点样于薄层层析板上,以甲苯

三氯甲烷

丙酮

甲酸为展开剂,展开,检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苯、所述三氯甲烷、所述丙酮和所述甲酸的体积比为(7.5

8.5):(4.5

5.5):(2.5

3.5):(0.08

0.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层析板为硅胶GF
254
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步骤包括:取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用水溶解,所得水溶液用乙醚提取,去除所得提取液中的溶剂,所得残渣用甲醇溶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竹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的次数为1次

3次,每1g所述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在每1次提取中对应的所述乙醚的用量为15mL

25mL。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姜竹茹中药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渭升杨文惠潘晓君侯栩轩叶梅霞李振雨何民友陈向东孙冬梅魏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