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05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属于工件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以底座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的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二移动机构和夹具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件夹持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不仅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而且还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减少,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工件夹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专利技术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专利技术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
[0003]但是在使用车床时,会用到一种工件夹持装置,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工件夹持装置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不仅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而且还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增加,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大部分工件夹持装置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而导致的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以底座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
[0006]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杆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和第一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
[0007]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
[0008]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对拉丝杆,所述对拉丝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输出端贯穿其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并与对拉丝杆相连接,所述对拉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均固定设置于夹具机构;
[0009]所述夹具机构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夹板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夹板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稳固机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马达,所述第三马达输出端贯穿第一限位块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外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顶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底部贯穿第二限位块并与第三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接触第四滑块的一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夹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以底座底部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二夹板顶部、第三夹板底部与支撑块底部均粘接有弹性橡胶软垫。
[001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杆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稳固杆,多个所述第一稳固杆顶部均与底座底部相连接。
[001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反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稳固杆,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杆底部均与底座顶部相连接。
[0017]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通过两个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的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二移动机构和夹具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件夹持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不仅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而且还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减少,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0019]2、通过两个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的稳固机构,使得工件夹持装置在将工件夹持之后其的稳定性的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且通过多个第一稳固杆、两个第二稳固杆与多个弹性橡胶软垫的相互配合,不仅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稳定性再一次的得到了提升,而且还使得工件夹持装置不会对夹持的工件造成损伤,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再一次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1]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座;2、固定杆;3、第一丝杆;4、第一固定块;5、第一马达;6、第一滑块;7、对拉丝杆;8、第二固定块;9、第二马达;10、第二滑块;11、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3、第一限位块;14、第三马达;15、第二限位块;16、螺纹杆;17、第三限位块;18、第三滑块;19、第四滑块;20、第三夹板;21、支撑杆;22、支撑块;23、第一稳固杆;24、第二稳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照说明书附图1

4,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以底座1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固定杆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
[0029]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3,第一丝杆3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固定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马达5,第一马达5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杆2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4和第一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2),两个所述固定杆(2)以底座(1)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3),所述第一丝杆(3)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固定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马达(5),所述第一马达(5)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杆(2)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4)和第一丝杆(3)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6);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对拉丝杆(7),所述对拉丝杆(7)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块(8)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马达(9),所述第二马达(9)输出端贯穿其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8)并与对拉丝杆(7)相连接,所述对拉丝杆(7)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10),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0)底部均固定设置于夹具机构;所述夹具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1),所述第一夹板(11)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12),所述第二夹板(12)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11)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夹板(12)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稳固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松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