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胸衬模板及复胸衬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98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胸衬模板,包括由下至上可移除层叠的底板、压板、盖板以及用于衬垫衣片前胸部的立体胸垫;盖板设置有胸垫定位孔、分设于胸垫定位孔相对侧边的第一翻驳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胸侧边缝纫槽由胸垫定位孔的底边外缘经袖笼底部延伸至顶边外缘;底板设置有贯穿槽,贯穿槽与第一翻驳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沿层叠方向贯通;底板和压板均设置有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和/或底板设置有胸衬上牵引缝纫槽,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和胸衬上牵引缝纫槽设置于第一翻驳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之间且槽长方向沿预定衣片长度方向设置。复胸衬模板通过胸衬缝纫槽引导走线,使衣片产生局部牵引力,使衣片的胸部立体饱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复胸衬工艺。种复胸衬工艺。种复胸衬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胸衬模板及复胸衬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胸衬模板及复胸衬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西服的胸衬采用人工缝制,这对员工的技能水平要求非常高,该工序通常需要学习专业的手法,由于人工左右手的差异和做工熟练度不同,缝制得到的西服胸衬不够标准,易产生次品。为了得到与人体体型相近的胸衬,还需要归拔,人工操作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胸衬模板。
[0004]为了实现上述工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胸衬模板,包括由下至上可移除层叠的底板、压板、盖板以及用于衬垫衣片前胸部的立体胸垫;
[0005]所述盖板设置有胸垫定位孔、分设于所述胸垫定位孔相对侧边的第一翻驳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所述胸侧边缝纫槽由胸垫定位孔的底边外缘经袖笼底部延伸至顶边外缘;所述底板设置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所述第一翻驳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
[0006]所述底板和压板均设置有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和/或底板设置有胸衬上牵引缝纫槽,所述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和胸衬上牵引缝纫槽设置于第一翻驳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之间且槽长方向沿预定衣片长度方向设置。
[0007]立体胸垫为具有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立体胸垫的厚度由边缘至凸起中心逐渐增加,凸起中心衬设于预定衣片的胸口位置。复胸衬模板包括两个对称的单侧复胸衬模板,单侧复胸衬模板包括左复胸衬模板和右复胸衬模板,单侧复胸衬模板的底板、压板、盖板以及立体胸垫均以预定服饰的结构为依照对称设置。胸侧边缝纫槽的顶边与第一翻驳缝纫槽相间隔设置。底板、压板和盖板均为透明的PVC胶板。为了便于操作且稳固底板和盖板,进一步的,底板和盖板的一侧边转动连接。为了简化压板的结构及稳固压板,更进一步的,压板为L形,L形的固定端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底板上的定位块相配合,L形的自由端对应设置于胸垫定位孔中,L形的自由端部设置有胸衬下牵引缝纫槽。为了增大衣片与底板和盖板的摩擦力,防止在缝制过程中衣片滑动,以免影响缝纫线条的走线方向,更进一步的,底板和压板的相对压接面均设置有定位条,定位条为海绵、橡胶、泡沫或砂皮。为了稳固L形的自由端部,并固定缝制过程中的衣片,更进一步的,L形的自由端部与底板设置有可拆卸式定位件。带手巾袋服饰,复胸衬模板的底板设置有巾袋缝纫槽,巾袋缝纫槽分设于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和胸侧边缝纫槽相对侧边且槽长方向沿预定衣片长度方向设置;巾袋缝纫槽包括第一巾袋缝纫槽和第二巾袋缝纫槽,第一巾袋缝纫槽对应设置于胸垫定位孔中,盖板设置有与第二巾袋缝纫槽沿层叠方向贯通的贯穿槽。对应指层叠方向或底板的厚度方向。
[0008]为了形成胸型凸起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包括第一通孔槽,所述第一通孔槽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的预定衣摆侧,另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中。
[0009]为了进一步形成胸型凸起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胸衬下牵引缝纫槽还包括与第一通孔槽平行设置的第二通孔槽,所述第二通孔槽夹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槽和胸侧边缝纫槽之间。
[0010]为了更进一步形成胸型凸起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胸衬上牵引缝纫槽与所述第一通孔槽的槽长方向相平行或重合,所述胸衬上牵引缝纫槽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的顶边,另一端与所述胸垫定位孔中胸垫预定位置的顶边相邻。进一步的,立体胸垫顶边设置有与胸衬上牵引缝纫槽端部相配合的凹槽。为了保证缝线在同一直线上走线,产生的牵引力得到更优的胸型凸起结构,更进一步的,胸衬上牵引缝纫槽与第一通孔槽的槽长方向相重合。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沿所述叠层方向所述第二通孔槽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中。
[0012]为了形成自然窝式的翻驳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翻驳缝纫槽,所述第二翻驳缝纫槽包括连通的翻驳段和衣襟段,所述翻驳段与所述第一翻驳缝纫槽相平行,所述翻驳段与所述胸垫定位孔的侧边缘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所述盖板设置有与所述衣襟段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的贯穿槽。进一步的,翻驳段与第一翻驳缝纫槽之间设置有翻驳压条,翻驳压条与底板上设置有可拆卸式定位件。
[0013]为了制得更优的胸型凸起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扣位缝纫槽,所述第一扣位缝纫槽与预定衣片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扣位缝纫槽的一端与衣襟相邻,另一端与所述胸垫定位孔相通;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位缝纫槽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的贯穿槽。
[0014]为了固定立体胸垫,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和立体胸垫上均设置有可拆卸式定位件。可拆卸式定位件为磁吸材质或魔术贴。为了进一步稳固立体胸垫,底板上设置有与立体胸垫外边缘形状相配合的定位条。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胸衬工艺,基于上述的复胸衬模板,包括S1、S2、S3、S4,或S2、S3、S4,或S1、S2、S4:
[0016]S1:在底板上摆放衣片,将压板压设于衣片上,将盖板压设于压板上,沿胸衬下牵引缝纫槽的下摆至小肩衣片长度方向在衣片上走线;
[0017]S2:在压板的预定位置上固定设置立体胸垫,将衣片转移盖设于立体胸垫上,衣片的衬里与立体胸垫的凸起顶面贴合,将盖板盖设于衣片上;
[0018]S3:沿胸衬上牵引缝纫槽的小肩至下摆衣片长度方向在衣片上走线;
[0019]S4:沿胸侧边缝纫槽由胸垫定位孔的底边外缘经袖笼底部延伸至顶边外缘走线;
[0020]所述衣片由外至内包括层叠的衣面、有纺衬和胸衬。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胸衬工艺,基于上述的复胸衬模板,包括S1、S2、S3、S4、S5,或S2、S3、S4、S5,或S1、S2、S4、S5:
[0022]S1:在底板上摆放衣片,将压板压设于衣片上,将盖板压设于压板上,沿胸衬下牵引缝纫槽的下摆至小肩衣片长度方向在衣片上走线;
[0023]S2:在压板的预定位置上固定设置立体胸垫,将衣片转移盖设于立体胸垫上,衣片的衬里与立体胸垫的凸起顶面贴合,将盖板盖设于衣片上;
[0024]S3:沿胸衬上牵引缝纫槽的小肩至下摆衣片长度方向在衣片上走线;
[0025]S4:沿胸侧边缝纫槽由胸垫定位孔的底边外缘经袖笼底部延伸至顶边外缘走线;
[0026]S5:由所述第一扣位缝纫槽与衣襟相邻的一端起针,沿所述第一扣位缝纫槽往复走线一次。
[0027]为了更好地将胸衬压烫定型,防止线迹太紧压烫时产生起皱等现象的出现,进一步的,缝线的针距为1.5~3cm。
[002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29]该复胸衬模板结构设计合理,盖板设置有与立体胸垫凸起相配合的胸垫定位孔,通过胸衬下牵引缝纫槽和/或胸衬上牵引缝纫槽、胸侧边缝纫槽缝纫引导走线,使衣片产生局部牵引力,从而形成胸部凸起结构,制得衣片的胸部结构立体饱满,成衣胸部硬挺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胸衬模板,包括由下至上可移除层叠的底板(1)、压板(3)、盖板(2)以及用于衬垫衣片前胸部的立体胸垫(4);所述盖板(2)设置有胸垫定位孔(21)、分设于所述胸垫定位孔(21)相对侧边的第一翻驳缝纫槽(22)和胸侧边缝纫槽(23),所述胸侧边缝纫槽(23)由胸垫定位孔(21)的底边外缘经袖笼底部延伸至顶边外缘;所述底板(1)设置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所述第一翻驳缝纫槽(22)和胸侧边缝纫槽(23)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所述底板(1)和压板(3)均设置有胸衬下牵引缝纫槽(12),和/或底板设置有胸衬上牵引缝纫槽(13),所述胸衬下牵引缝纫槽(12)和胸衬上牵引缝纫槽(13)设置于第一翻驳缝纫槽(22)和胸侧边缝纫槽(23)之间且槽长方向沿预定衣片长度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胸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衬下牵引缝纫槽(12)包括第一通孔槽(120),所述第一通孔槽(120)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21)的预定衣摆侧,另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2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胸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衬下牵引缝纫槽(12)还包括与第一通孔槽(120)平行设置的第二通孔槽(121),所述第二通孔槽(121)夹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槽(120)和胸侧边缝纫槽(2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胸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衬上牵引缝纫槽(13)与所述第一通孔槽(120)的槽长方向相平行或重合,所述胸衬上牵引缝纫槽(13)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21)的顶边,另一端与所述胸垫定位孔(21)中胸垫预定位置的顶边相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胸衬模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叠层方向所述第二通孔槽(121)对应设置于所述胸垫定位孔(21)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胸衬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翻驳缝纫槽(11),所述第二翻驳缝纫槽(11)包括连通的翻驳段(110)和衣襟段(111),所述翻驳段(110)与所述第一翻驳缝纫槽(22)相平行,所述翻驳段(110)与所述胸垫定位孔(21)的侧边缘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所述盖板(2)设置有与所述衣襟段(111)沿所述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陆春立赵维强缪建龙何少峰强宝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