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577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灌注桩施工钻头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包括桩轴和设置于桩轴底部的扩底机构,扩底机构由三组相同结构、且以桩轴轴线圆周阵列分布的扩底单元构成,每个扩底单元包括变径弧板,变径弧板的内壁圆弧一侧通过铰链与桩轴下端外壁铰接、另一侧与桩轴下端外壁之间铰接设置有动力伸缩缸,在动力伸缩缸的伸出作用下,三组变径弧板的一侧边可同时凸出翘起,增大扩底机构的有效扩底直径,使用时扩底机构可以收缩状态下探至基础桩孔底部后再展开变径,从而可以缩小基础桩孔的大小,降低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钻头
,具体为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单桩设计承载力越来越大,达到了以万kN计的水平,为了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设计者不得不从诸如加大桩身截面、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对持力层加固、寻求新的有效的桩型等途径来着手,于是出现了各种系列的新型的改良桩系,如变截面桩、扩底桩(夯、压、爆、振)等。
[0003]国内对扩底桩早有论述,但由于早期施工手段的限制,对于扩底桩一般采用爆扩或人工挖孔(挖孔桩)的方法。爆扩桩是指钻机成孔,桩下端爆扩成扩大头,但对桩底爆扩的范围无法精确控制,很难确定有效桩底面积。人工挖孔是指桩位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或桩端放大),然后安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为基桩。由于依靠人工开挖,桩径较大,一般大于1.4m,入土深度也受限制,一般不宜超过25.0m,桩孔内空间狭小,施工条件差,而且难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公路桥梁桩基础设计、施工中这两种方法很少被采用。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包括桩轴和设置于所述桩轴底部的扩底机构,所述扩底机构由三组相同结构、且以所述桩轴轴线圆周阵列分布的扩底单元构成,每个所述扩底单元包括变径弧板,所述变径弧板的内壁圆弧一侧通过铰链与所述桩轴下端外壁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桩轴下端外壁之间铰接设置有动力伸缩缸。
[0007]优选的,所述变径弧板的贴近所述铰链的一侧边向内侧弯折形成围合部。
[0008]优选的,所述变径弧板与围合部的底边设置有筋板部。
[0009]优选的,所述动力伸缩缸为电动伸缩缸或液压伸缩缸。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技术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主要包括桩轴和设置于桩轴底部的扩底机构,扩底机构由三组相同结构、且以桩轴轴线圆周阵列分布的扩底单元构成,在动力伸缩缸的伸出作用下,三组变径弧板的一侧边可同时凸出翘起,增大扩底机构的有效扩底直径,使用时扩底机构可以收缩状态下探至基础桩孔底部后再展开变径,从而可以缩小基础桩孔的大小,降低施工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A

A向收缩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A

A向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变径弧板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8]1‑
桩轴,2

扩底机构,3

扩底单元,31

变径弧板,32

铰链,33

动力伸缩缸,311

围合部,312

筋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包括桩轴1和设置于桩轴1底部的扩底机构2,桩轴1的顶端设置有与打桩机主轴连接的结构,扩底机构2由三组相同结构、且以桩轴1轴线圆周阵列分布的扩底单元3构成,每个扩底单元3包括变径弧板31,变径弧板31的内壁圆弧一侧通过铰链32与桩轴1下端外壁铰接、另一侧与桩轴1下端外壁之间铰接设置有动力伸缩缸33,动力伸缩缸33为电动伸缩缸或液压伸缩缸,其中,变径弧板31的贴近铰链32的一侧边向内侧弯折形成围合部311,围合部311在动力伸缩缸33将变径弧板31驱动撑开后,遮挡于相邻两个扩底单元3的变径弧板31端之间,可有效减少扩孔产生的土料进入变径弧板31内侧;变径弧板31与围合部311的底边设置有筋板部312,筋板部312连结变径弧板31和围合部311形成立体结构,有利于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
[0021]工作原理实施例:
[0022]工作时,线测量放样确定桩孔位置,桩位定位后,测算基础孔的大小和深度,操作人员先在电脑上设定扩底参数,在电脑自动管理中心的指挥下进行扩底施工作业,扩孔装置底部适当位置可增设传感器可视化设备,通过映像监视系统及时监测扩孔情况,确保扩底成孔质量;接着打桩机主轴连接转杆凿钻基础孔,基础孔成型后,通过桩轴1将装置与打桩机主轴连接安装,将装置扩底机构2伸入基础桩孔底部,启动主轴旋转,在加速旋转同时,驱动动力伸缩缸33,在动力伸缩缸33的伸出作用下,三组变径弧板31的一侧边可同时绕铰链32凸出翘起,增大扩底机构2的有效扩底直径,从而可利用变径弧板31的外缘部位进行扩底施工。
[0023]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24]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扩孔灌注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轴(1)和设置于所述桩轴(1)底部的扩底机构(2),所述扩底机构(2)由三组相同结构、且以所述桩轴(1)轴线圆周阵列分布的扩底单元(3)构成,每个所述扩底单元(3)包括变径弧板(31),所述变径弧板(31)的内壁圆弧一侧通过铰链(32)与所述桩轴(1)下端外壁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桩轴(1)下端外壁之间铰接设置有动力伸缩缸(33)。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贤强池文旭项箐尹立炜方乃欢李小龙罗成王少坤邱春华汤晓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东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