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23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支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毛刷,从而可以让卡接在第二转轮内的轮胎模具,随着第一转轮的转动,可以让轮胎模具上下翻转,第二转轮的转动可以让轮胎模具左右翻转,从而达到维修者可以在同一个点对轮胎模具的每一个位置进行清理,并且毛刷会将轮胎模具上的残渣进行清理,以提高轮胎模具的质量。以提高轮胎模具的质量。以提高轮胎模具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维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生活中,车辆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车辆的轮胎就犹如人的鞋子一样,存在的意义重大,所以好的轮胎就需要好的轮胎模具进行加工,所以在轮胎模具加工轮胎时候,总是会出现模具的损坏,所以就需要给轮胎模具进行维修,所以就需要轮胎模具的维修台给轮胎模具进行修复和保养。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轮胎模具维修台因为无法在同一个操作点,给轮胎模具进行全方位的维修,所以就会造成维修不便,从而减少维修效率,并且在维修时,无法及时清理维修带来的残渣,所以就会影响维修的质量。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通过第一转环、第二转环和毛刷的配合使用,以解决维修不便造成维修效率降低和无法及时进行清理造成维修质量降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支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对侧传动连接有第一转环,所述第一转环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卡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环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对侧贯穿第一转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环,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一转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环的左端和右端均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卡套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套与卡扣卡接,所述卡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卡套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卡套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横杆的上端滚动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毛刷。
[0007]优选的,所述机壳的下端倒角处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外侧刻有防滑纹路。
[0008]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前端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0009]优选的,所述机壳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对侧固定连接有握柄,所述握柄的外侧套接有软套。
[0010]优选的,所述机壳的上端倒角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贯穿防护套与机壳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角板,所述角板的下端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角板的内侧开设有空洞。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外盒,所述外盒的内侧卡接有蓄电池,所述外盒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对侧固定连接有挡盖。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毛刷,从而可以让卡接在第二转轮内的轮胎模具,随着第一转轮的转动,可以让轮胎模具上下翻转,第二转轮的转动可以让轮胎模具左右翻转,从而达到维修者可以在同一个点对轮胎模具的每一个位置进行清理,并且毛刷会将轮胎模具上的残渣进行清理,以提高轮胎模具的质量。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可以让该设备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储物盒,可以让使用者将维修工具放入储物盒内以便于下次的使用。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握柄,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拉动或推动握柄来控制该设备的移动方向;通过设置防护套可以防止该设备的倒角处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角板和空洞,可以通过角板的支撑来增加支杆与机壳连接的结构稳定性,空洞可以减少角板的重量;通过设置外盒和蓄电池,可以让第三驱动电机通过蓄电池的供电进行操作,从而无须接电线,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卡套与卡扣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卡块与第一转环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剖视图;
[0022]图中:1、机壳;2、支杆;3、横杆;4、第一驱动电机;5、卡块;6、第一转杆;7、第一转轮;8、第一转环;9、滑槽;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转杆;12、第二转环;13、铰接件;14、挡板;15、卡套;16、卡扣;17、螺杆;18、螺母;19、第二转轮;20、第三转杆;21、第三驱动电机;22、第一外壳;23、第二外壳;24、第四驱动电机;25、第四转杆;26、转盘;27、毛刷;28、万向轮;29、空槽;30、储物盒;31、握把;32、固定块;33、第一转动杆;34、握柄;35、软套;36、防护套;37、螺钉;38、角板;39、空洞;40、外盒;41、蓄电池;42、第二转动杆;43、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所述支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3,所述支杆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
第一驱动电机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的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7,所述第一转轮7的对侧传动连接有第一转环8,所述第一转环8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与卡块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环8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的对侧贯穿第一转环8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环12,所述第二转杆11与第一转环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环12的左端和右端均通过铰接件13铰接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套15,所述卡套15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扣16,所述卡套15与卡扣16卡接,所述卡扣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母18,所述卡套15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贯穿卡套15与螺母18螺纹连接,所述横杆3的上端滚动连接有第二转轮19,所述第二转轮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杆20,所述第三转杆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21,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1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模具多功能维修台,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所述支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3),所述支杆(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的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7),所述第一转轮(7)的对侧传动连接有第一转环(8),所述第一转环(8)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与卡块(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环(8)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的对侧贯穿第一转环(8)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环(12),所述第二转杆(11)与第一转环(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环(12)的左端和右端均通过铰接件(13)铰接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的对侧固定连接有卡套(15),所述卡套(15)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扣(16),所述卡套(15)与卡扣(16)卡接,所述卡扣(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母(18),所述卡套(15)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贯穿卡套(15)与螺母(18)螺纹连接,所述横杆(3)的上端滚动连接有第二转轮(19),所述第二转轮(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杆(20),所述第三转杆(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21),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22),所述第一外壳(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壳(23),所述第二外壳(2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驱动电机(24),所述第四驱动电机(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睿盛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