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反射型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909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5
提供一种能够在视觉识别侧正面方向上提高各种外光入射角的反射光强度、使视觉识别性良好的、显示品质优异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为扩散性根据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上述光扩散膜层叠体至少具备直线透射率根据上述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和设于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一面侧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内部具有基质区域和由多个柱状结构体构成的柱状区域,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角度相对于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法线方向小于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反射外光而显示图像的显示方式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的光扩散膜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中,以减轻反射外光的反射层的金属光泽感等为目的,一般会在显示画面上设置各向同性光扩散层。还有进一步使用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以使来自反射外光的反射层的反射光在限定的方向上优先扩散(聚光)从而获得充分的亮度的装置(专利文献1)。
[0003]此外,专利文献2和3分别公开了下述专利技术:使用特定的各向异性扩散层与各向同性扩散层层叠而成的光学膜,抑制观察者(视觉识别者)由于其观察位置、观察角度所导致的视觉识别性的变化。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42502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8/05163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8/0517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很多反射型显示装置中,在其使用环境下,外光与显示装置的位置关系经常有变化,外光向显示装置的入射角不是一定的。具体地,除了在移动的车内等对显示装置进行视觉识别的情况、对设置在室外的显示装置进行长时间视觉识别的情况以外,还可以列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装置纵横旋转进行利用的装置的情况。另一方面,对该显示装置进行视觉识别的角度一般是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
[0011]首先考虑设置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情况。外光的入射角大的时候(光从斜向入射时),为了增加作为视觉识别方向的正面方向的反射光强度,有必要扩大其扩散范围(例如可列举如果是使用微粒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则多加微粒的方法)。另一方面,外光的入射角小的时候(从接近正面方向的角度入射时),如果扩散范围宽,则正面方向的反射光强度会减小,因此有必要减小扩散范围(例如可列举如果是使用微粒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则少加微粒的方法)。这样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呈现出最适散射特性根据外光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的权衡(trade off)关系。
[0012]接下来,考虑设置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情况。首先,在为柱结构时,由于具有使光在该柱的延伸方向上聚光的特性,因此,如果考虑向作为视觉识别方向的正面方向聚光,则优选柱以接近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延伸。从这一情况出发,考虑柱
的延伸方向接近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情况,外光的入射角相对于柱的延伸方向(在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主平面中,柱从一个表面向另一表面取向的方向)小的时候(从接近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入射时),由于上述聚光作用,柱延伸方向上的反射光强度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外光的入射角相对于柱的延伸方向大的时候(从远离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入射时)散射特性弱的特征,因此无法充分发挥正面方向的聚光作用,反射光强度变小。
[0013]接下来,在为百叶窗结构时,由于具有使光在与该百叶窗截面的长径正交的方向上扩散而进行聚光的特性,因此在作为视觉识别方向的正面方向的聚光仅在光从特定方向入射时反射光强度大幅提高。但因为上述特性,在百叶窗的延伸方向(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主平面中,百叶窗从一个表面向另一表面取向的方向,本专利技术中也称为高度方向),容易发生因亮度的急剧变化导致的光的干涉。此外,与柱结构同样地,由于具有对于与百叶窗的延伸方向成角度的外光散射特性弱的特征,因此正面方向的聚光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这样反射光强度也会变小。因此各向异性光扩散层难以使与内部结构的延伸方向成角度的外光充分聚光。
[0014]如上述那样,对于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和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中的任一个而言,都存在反射光强度会减小的外光入射角。
[0015]专利文献2和3具有使反射光强度不会变化的外光入射角度范围扩大的效果,能够抑制因观察位置、观察角度所导致的视觉识别性的变化。但专利文献2和3中,仅仅使将正面方向设为100%时各观察角度的相对反射亮度在正面方向附近变化小,并未显示出使各观察角度的反射亮度本身提高的效果。
[0016]此外,专利文献2和3虽然能够抑制改变观察位置时视觉识别性的变化,但是并不是考虑外光的入射角变化的专利技术。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品质优异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其能够使视觉识别侧正面方向上各种外光入射角的反射光强度提高,使视觉识别性良好。
[001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为扩散性根据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上述光扩散膜层叠体至少具备直线透射率根据上述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和设于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一面侧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内部具有基质区域和由多个柱状结构体构成的柱状区域,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角度相对于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法线方向小于6
°
,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15%以上85%以下,上述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35%以下,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10%以下。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显示品质优异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在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与各向同性扩散层的光扩散膜层叠体中,通过规定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角度和各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可以使视觉识别侧正面方向上各种外光入射角的反射光强度提高,使视觉识别性良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显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有柱结构和百叶窗结构的柱状区域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结构以及向这些各向异性光学膜入射的透射光的情形的一例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光扩散性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0024]图3为显示向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1所示柱结构和百叶窗结构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入射光角度与直线透射率的关系的图表。
[0025]图4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扩散区域和非扩散区域的图表。
[0026]图5为显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向异性光学膜中的具有柱结构和百叶窗结构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构成例的示意图,(a)为百叶窗结构,(b)为柱结构。
[0027]图6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的三维极坐标显示。
[0028]图7为显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各向异性光学膜与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配置构成的说明图。
[0029]图8为显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光扩散膜层叠体或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反射光强度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0.主要术语的定义>>>
[0031]这里,关于各向异性光学膜(各向异性光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为扩散性根据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所述光扩散膜层叠体至少具备:直线透射率根据所述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和设于所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一面侧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所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在其内部具有基质区域和由多个柱状结构体构成的柱状区域,所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角度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法线方向小于6
°
,所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15%以上85%以下,所述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35%以下,所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1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雾度值为8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昌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