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38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包括外壳、车体、弹簧和提拉板,所述外壳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并且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盖板,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车体,并且车体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盖板。该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灌胶装置该装置采用直连式真空泵,由PLC通过变频器控制抽真空速度,可以配合装置顶部的摄像头配合装置右侧的法兰视镜窗,来拍摄真空箱内传感器情况,保证抽真空的效果,可以通过车体上的延伸板配合上盖板一起使用,灌好胶的传感器放置到托盘中,盖好防尘盖进行转运避免胶体沾上灰尘。尘。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胶
,具体为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胶顾名思义就是对胶体进行灌注和冷却,在进行灌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灌胶设备,在灌注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灌胶的质量。
[000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灌胶装置:
[0004](1)在进行灌胶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保证生产时的质量,胶体内部容易出现气泡,不便于在灌胶完成后对气泡进行去除,使用效果较差;
[0005](2)现有的一些灌胶装置在灌胶完成后,不便于及时对胶体进行移动和运输,而且运输的过程中,胶体容易在运输装置上遗漏,而且灰尘容易依附在胶体上,同时在运输过后,不便于对车体进行收纳。
[000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灌胶装置不能很好地保证生产时的质量,胶体内部容易出现气泡,而且不便于及时对胶体进行移动和运输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包括外壳、车体、弹簧和提拉板,所述外壳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并且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盖板,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车体,并且车体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盖板,所述前盖板右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搭接板,且搭接板的内部开设有搭接槽。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右侧螺栓固定有对接板,且对接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中板。
[0010]优选的,所述前盖板通过滑槽和滑块与外壳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的左侧为通口结构,并且滑槽的内壁与滑块的外壁之间互相贴合,所述滑块和滑槽均对称分布在外壳的上下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搭接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搭接杆,且搭接杆的前端呈倾斜状,并且搭接杆和搭接板之间一一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搭接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拉绳,且拉绳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与搭接杆和中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搭接杆的外侧贴合设置有管套,所述拉绳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提拉板。
[0013]优选的,所述中板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且连通槽的左侧为圆弧状,所述搭接杆通
过弹簧与中板之间构成弹性结构,所述搭接板通过搭接槽和搭接杆与对接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管套对称分布在中板的上下两侧,且中板、管套、弹簧和搭接杆的中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中板、管套和对接板为一体式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灌胶装置:
[0016](1)为方便抽真空前和抽真空后传感器托盘的放置和移动,在装置上设置有滑动式的前盖板,而且前盖板整体可以进行拆卸,方便后续对内部进行检修,同时可以直接对车体进行收纳,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为了防止灰尘附着,可以通过车体上的延伸板配合上盖板一起使用,灌好胶的传感器放置到托盘中,盖好防尘盖进行转运,提升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0017](2)在装置的右侧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对接板,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可以通过对接板上的卡合结构来对前盖板进行卡合工作,在进行卡合时可以利用搭接管上端的斜面进行自动卡合,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还可以通过直接拉动装置右侧的提拉杆来对上下两处进行同时解除卡合,保证前盖板安装稳定的同时可以快速对前盖板进行拆卸;
[0018](3)该装置采用直连式真空泵,由PLC通过变频器控制抽真空速度,可以配合装置顶部的摄像头配合装置右侧的法兰视镜窗来拍摄真空箱内传感器情况,保证抽真空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上盖板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外壳和对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外壳;2、滑槽;3、滑块;4、前盖板;5、空腔;6、车体;7、延伸板;8、上盖板;9、搭接板;10、搭接槽;11、搭接杆;12、对接板;13、中板;14、连通槽;15、拉绳;16、管套;17、弹簧;18、提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包括外壳1、滑槽2、滑块3、前盖板4、空腔5、车体6、延伸板7、上盖板8、搭接板9、搭接槽10、搭接杆11、对接板12、中板13、连通槽14、拉绳15、管套16、弹簧17和提拉板18,所述外壳1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且滑槽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3,并且滑块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盖板4,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且空腔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车体6,并且车体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延伸板7,所述延伸板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盖板8,所述前盖板4右端
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搭接板9,且搭接板9的内部开设有搭接槽10。
[0027]外壳1的右侧螺栓固定有对接板12,且对接板1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中板13,可以通过装置上的中板13来配合上下两侧管套16内部的弹力结构使用,方便后续对前盖板4进行固定。
[0028]前盖板4通过滑槽2和滑块3与外壳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2的左侧为通口结构,并且滑槽2的内壁与滑块3的外壁之间互相贴合,所述滑块3和滑槽2均对称分布在外壳1的上下两侧,可以通过滑槽2左侧的通口结构来对前盖板4整体进行拆卸,方便对内部的车体6进行移出。
[0029]搭接槽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搭接杆11,且搭接杆11的前端呈倾斜状,并且搭接杆11和搭接板9之间一一对应,可以通过互相对应的搭接杆11和搭接板9来对前盖板4进行卡合。
[0030]搭接杆1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拉绳15,且拉绳15的外侧设置有弹簧17,并且弹簧17与搭接杆11和中板13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搭接杆11的外侧贴合设置有管套16,所述拉绳15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提拉板18,可以通过拉动提拉板18,使得装置上下两侧的拉绳15同时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得搭接杆11向中板13的位置移动。
[0031]中板13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14,且连通槽14的左侧为圆弧状,所述搭接杆11通过弹簧17与中板13之间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包括外壳(1)、车体(6)、弹簧(17)和提拉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且滑槽(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3),并且滑块(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盖板(4),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且空腔(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车体(6),并且车体(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延伸板(7),所述延伸板(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盖板(8),所述前盖板(4)右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搭接板(9),且搭接板(9)的内部开设有搭接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右侧螺栓固定有对接板(12),且对接板(1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中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4)通过滑槽(2)和滑块(3)与外壳(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2)的左侧为通口结构,并且滑槽(2)的内壁与滑块(3)的外壁之间互相贴合,所述滑块(3)和滑槽(2)均对称分布在外壳(1)的上下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出胶体内气泡的传感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青王洪岩汤旭日吴凌慧郑爽浦龙王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