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
[0001]本技术涉及后视镜
,具体为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后视镜是汽车必不可少的装置,其不仅可用于驾驶员观察车内情况,还能观察本车后方的路况状态,因此具有使用方便和安全驾驶双重功能。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
[0003]现有的客车后视镜一般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0004](1)客车体型较大,为了增大可视面积,一般将客车的后视镜分为上下两部分,现有的客车后视镜上下两部分一般为一体式设计,只能调节整体的角度,不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各自镜片的位置,且当其中一个镜片损坏时,需要对整个后视镜进行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0005](2)后视镜一般通过悬臂安装在车身的前侧,而客车体积较大,且悬臂较长,实际调节角度时,或者对镜面进行清洁时较为不便;
[0006](3)后视镜固定在车身之后,一般高度不可调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包括连接臂(1)、立杆(7)和设置在立杆(7)一侧的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水平设置,所述立杆(7)固定在连接臂(1)一端的底部,所述连接臂(1)远离立杆(7)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机构(2),所述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通过高度调节机构(5)分别活动设置在立杆(7)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的后端均设置有角度调节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外壳体(201)、第一驱动电机(202)、蜗杆(203)、蜗轮(204)和第一转轴(205),所述外壳体(201)设置在连接臂(1)一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2)安装在外壳体(201)的一侧,所述蜗杆(203)安装在外壳体(201)的内部,且蜗杆(203)与第一驱动电机(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204)通过第一转轴(205)安装在外壳体(201)的内部,且蜗轮(204)与蜗杆(203)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201)的外部,且外壳体(201)外部的第一转轴(205)与连接臂(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01)、丝杆(502)、第一锥齿轮(503)、轴承座(504)、第二锥齿轮(505)和活动块(506),所述立杆(7)为中空结构,所述丝杆(502)通过轴承座(504)安装在立杆(7)的内部,且丝杆(502)的底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503),所述立杆(7)的后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501),且第二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延伸至立杆(7)的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505)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上,且第二锥齿轮(505)与第一锥齿轮(503)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活动块(506)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502)的上下两端,所述立杆(7)的一侧沿着立杆(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开口(701),所述活动块(506)穿过条形开口(701) 延伸至立杆(7)的外部,且活动块(506)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块(50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正,杨敏,吴继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凌车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