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37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角度和高度的缺点,包括连接臂、立杆和设置在立杆一侧的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所述连接臂水平设置,所述立杆固定在连接臂一端的底部,所述连接臂远离立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分别活动设置在立杆的一侧的上下两端,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后视镜的高度,适用性强,所述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后端均设置有角度调节结构,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为分体式设计,方便根据需要,分别调节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角度,减少视野盲区,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同时方便拆卸安装,稳定性高。定性高。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


[0001]本技术涉及后视镜
,具体为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后视镜是汽车必不可少的装置,其不仅可用于驾驶员观察车内情况,还能观察本车后方的路况状态,因此具有使用方便和安全驾驶双重功能。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
[0003]现有的客车后视镜一般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0004](1)客车体型较大,为了增大可视面积,一般将客车的后视镜分为上下两部分,现有的客车后视镜上下两部分一般为一体式设计,只能调节整体的角度,不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各自镜片的位置,且当其中一个镜片损坏时,需要对整个后视镜进行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0005](2)后视镜一般通过悬臂安装在车身的前侧,而客车体积较大,且悬臂较长,实际调节角度时,或者对镜面进行清洁时较为不便;
[0006](3)后视镜固定在车身之后,一般高度不可调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角度和高度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包括连接臂、立杆和设置在立杆一侧的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所述连接臂水平设置,所述立杆固定在连接臂一端的底部,所述连接臂远离立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分别活动设置在立杆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后端均设置有角度调节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外壳体、第一驱动电机、蜗杆、蜗轮和第一转轴,所述外壳体设置在连接臂一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外壳体的一侧,所述蜗杆安装在外壳体的内部,且蜗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外壳体的内部,且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且外壳体外部的第一转轴与连接臂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丝杆、第一锥齿轮、轴承座、第二锥齿轮和活动块,所述立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立杆的内部,且丝杆的底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立杆的后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立杆的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活动块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立杆的一侧沿着立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活动块穿过条形开口延伸至立杆的外部,且活动块
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块。
[0011]优选的,所述立杆上设置有防尘结构,且防尘结构包括第一防尘带、第二防尘带和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对称设置在立杆内部上下两端,且导向轮分别设置在丝杆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防尘带设置在导向轮的外侧,且第二防尘带延伸至立杆的外侧,所述第二防尘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一端通过第一防尘带连接,所述第一防尘带和第二防尘带的宽度大于条形开口的宽度,所述第一防尘带、第二防尘带和安装块构成环状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固定螺母、螺纹柱、放置槽、万向球和旋转槽,所述万向球活动设置在旋转槽的内部,且旋转槽的一端设置有截面半径小于万向球半径的开口,所述螺纹柱的一端预埋固定在万向球的内部,所述旋转槽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且旋转槽靠近螺纹柱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柱的一端通过旋转槽一侧的开口和通孔延伸至放置槽的外侧,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与螺纹柱相互匹配的预留孔,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在螺纹柱上。
[0013]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半径大于螺纹柱的半径,所述放置槽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旋转槽远离螺纹柱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后端均设置有与安装板相互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板插接在安装槽的内部,且安装板和安装槽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
[0017](1)通过在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后端均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母、螺纹柱、放置槽、万向球和旋转槽,旋转槽在安装槽内部,相对于万向球转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任意角度,满足不同的需求,当其中一个镜片发生损坏时,不需要更换整个后视镜,减少使用成本;
[0018](2)通过在旋转槽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板,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后端均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时将安装板插入安装槽的内部,再通过螺栓固定即可,安装方便,且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垫,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避免汽车的振动造成后视镜的晃动;
[0019](3)通过在连接臂的一端设置外壳体、第一驱动电机、蜗杆、蜗轮和第一转轴,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蜗杆和蜗轮旋转,继而带动连接臂旋转,便于将后视镜旋转至客车的侧面,方便调节角度,或者对后视镜进行清洁;
[0020](4)通过在连接臂的内部设置第二驱动电机、丝杆、第一锥齿轮、轴承座、第二锥齿轮和活动块,通过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带动两个活动块在丝杆上上下运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的高度,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0021](5)通过在连接臂的内部设置导向轮,第二防尘带外侧设置有第一防尘带和第二防尘带,调节高度时,丝杆带动第一防尘带和第二防尘带绕着导向轮转动,可以对立杆一侧的条形开口进行遮挡,避免外界的雨水灰尘进入立杆的内部,造成立杆内部的部件生锈腐蚀,或者杂物缠绕在丝杆上,影响传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角度调节结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高度调节机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立杆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旋转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连接臂;2、旋转机构;201、外壳体;202、第一驱动电机; 203、蜗杆;204、蜗轮;205、第一转轴;3、第一后视镜;4、第二后视镜; 5、高度调节机构;501、第二驱动电机;502、丝杆;503、第一锥齿轮;504、轴承座;505、第二锥齿轮;506、活动块;5061、安装块;6、角度调节结构; 601、固定螺母;602、螺纹柱;603、放置槽;6031、通孔;604、万向球; 605、旋转槽;6051、连接杆;7、立杆;701、条形开口;8、防尘结构;801、第一防尘带;802、第二防尘带;803、导向轮;9、安装板;901、缓冲垫; 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包括连接臂(1)、立杆(7)和设置在立杆(7)一侧的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水平设置,所述立杆(7)固定在连接臂(1)一端的底部,所述连接臂(1)远离立杆(7)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机构(2),所述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通过高度调节机构(5)分别活动设置在立杆(7)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的后端均设置有角度调节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外壳体(201)、第一驱动电机(202)、蜗杆(203)、蜗轮(204)和第一转轴(205),所述外壳体(201)设置在连接臂(1)一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2)安装在外壳体(201)的一侧,所述蜗杆(203)安装在外壳体(201)的内部,且蜗杆(203)与第一驱动电机(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204)通过第一转轴(205)安装在外壳体(201)的内部,且蜗轮(204)与蜗杆(203)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201)的外部,且外壳体(201)外部的第一转轴(205)与连接臂(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第二驱动电机(501)、丝杆(502)、第一锥齿轮(503)、轴承座(504)、第二锥齿轮(505)和活动块(506),所述立杆(7)为中空结构,所述丝杆(502)通过轴承座(504)安装在立杆(7)的内部,且丝杆(502)的底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503),所述立杆(7)的后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501),且第二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延伸至立杆(7)的内部,所述第二锥齿轮(505)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上,且第二锥齿轮(505)与第一锥齿轮(503)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活动块(506)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502)的上下两端,所述立杆(7)的一侧沿着立杆(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开口(701),所述活动块(506)穿过条形开口(701) 延伸至立杆(7)的外部,且活动块(506)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块(50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用多角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正杨敏吴继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凌车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