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86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炉体、加热水管、保温传输管、以及保温水箱。加热水管呈多个拐点的蛇形弯曲形状,增加了与收容腔内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炉体内的热量更多地传递到加热水管,提高了炉体内余热热能的转化率。炉体放置加热水管处的壁厚为10cm,既保障了炉体的强度,同时更好地让炉体内的热量传到加热水管周围,进而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回收率。进而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回收率。进而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煤矸石为原料进行锻烧活化的过程中,窑炉中的温度高达900℃至1150℃之间。当锻烧完后,窑炉中的温度依旧很高,其余温作为一种热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而且常的其它余热回收装置在回收过程中,窑炉中余热转化为可以传输的热能过程中,热能转化率不高,而且热能在传输过程中得损耗较大。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来改善上述缺陷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使得窑炉中余热转化为可以传输的热能的转化率较高,而且在热能传输过程中,热能的损耗较小,余热回收率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炉体、加热水管、保温传输管、以及保温水箱;
[0006]所述炉体的外壁开设有收容腔,所述加热水管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0007]所述保温水箱包括一体成型的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顶部的进水管;
[0008]所述加热水管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加热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保温传输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保温传输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水管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部分呈具有多个拐点的蛇形弯曲形状。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所述炉体的外壁;
[0011]所述加热水管的数量与所述收容腔的数量相适配。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体位于所述收容腔处的壁厚为10cm。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的中心到所述炉体底部之间垂直距离为2m。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体为圆筒状。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传输管包括内水管,外水管,以及填充于所述内水管与所述外水管之间的保温材料。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材质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防水层,保温层,及外层。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水箱还包括出水管;
[0018]所述出水管设于所述箱体外壁的下端。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其一,通过多次记录和验证,当收容腔的中心到炉体底部之间垂直距离为1.8m至2m之间时,1.8m至2m处的温度处于炉体内温度较高的地方,是较佳的余热回收位置。加热水管呈多个拐点的蛇形弯曲形状,增加了与收容腔内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炉体内的热量更多地传递到加热水管,提高了炉体内余热热能的转化率。炉体放置加热水管处的壁厚为10cm,既保障了炉体的强度,同时更好地让炉体内的热量传到加热水管周围,进而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回收率。
[0022]其二,传输过程中,保温传输管的中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热能的损耗,提高了炉体内余热的回收率。
[0023]其三,传输到保温水箱后,保温水箱设有防水层,避免加热后的水渗漏,此外还设有保温层,减少热能的损耗,进一步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煤矸石活化锻为窑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煤矸石活化锻为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炉体上部分的剖视图;
[002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图4中B处的放大图;
[0029]图6保温传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箱体材质组成部分的示意图。
[0031]图中:1

炉体;11

收容腔;2

加热水管;3

保温传输管;31

内水管;32

外水管;33

保温材料;4

保温水箱;41

箱体;411

内层;412

防水层;413

保温层;414

外层;42

进水管;43

出水管;44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3]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4]参见图1

图5,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炉体1、加热水管2、保温传输管3、以及保温水箱4;炉体1的外壁开设有收容腔11,加热水管2部分位于收容腔11内;保温水箱4包括一体成型的箱体41和设于箱体41顶部的进水管42;加热水管2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加热水管2的出水口与保温传输管3的进水口连通,保温传输管3的出水口与进水管42连通。加热水管2位于收容腔11内的部分呈具有多个拐点的蛇形弯曲形状。收容腔11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炉体1的外壁;加热水管2的数量与收容腔11的数量相适配。收容腔11的个数可根据炉体1的大小来定,相邻两个收容腔11之间的周长距离约0.5m。炉体1位于收容腔11处的壁厚d为10cm。收容腔11的中心到炉体1底部之间垂直距离为1.8m至2m之间。1.8m至2m之间处的温度处于炉体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因此更适合进行余热回收。炉体1为圆筒状。加热水管2的进水口接自来水管,多个加热水管2的进水口可由一个总阀门统一
控制。加热水管2优先使用由导热率较高的黄铜制造,由于黄铜的导热率高,故炉体1内的余热更好地传递到加热水管2上,进而将加热水管2内的自来水加热,加热后的自来水通过保温传输管2流入保温水箱4,保温水箱4将加热后的自来水进行保存,供给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保温水箱4顶部的进水管42的数量与加热水管2的数量相适配。加热水管2呈多个拐点的蛇形弯曲形状,增加了与收容腔11内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炉体1内的热量更多地传递到加热水管2,提高了炉体内余热热能的转化率。炉体1放置加热水管处的壁厚d为10cm,既保障了炉体1的强度,同时更好地让炉体1内的热量传到加热水管2周围,进而提高炉体1内余热的回收率。
[0035]参见图6
[0036]优选地,保温传输管3包括内水管31,外水管32,以及填充于内水管31与外水管32之间的保温材料33。保温材料33采用保温棉,降低保温传输管3在传输热水的过程中热量的损耗。内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加热水管(2)、保温传输管(3)、以及保温水箱(4);所述炉体(1)的外壁开设有收容腔(11),所述加热水管(2)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保温水箱(4)包括一体成型的箱体(41)和设于所述箱体(41)顶部的进水管(42);所述加热水管(2)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加热水管(2)的出水口与所述保温传输管(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保温传输管(3)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4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水管(2)位于所述收容腔(11)内的部分呈具有多个拐点的蛇形弯曲形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11)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所述炉体(1)的外壁;所述加热水管(2)的数量与所述收容腔(11)的数量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煤矸石活化锻烧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位于所述收容腔(11)处的壁厚为1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柏林彭应强唐新亮黄仁金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柏林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