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及精定位料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77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上料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及精定位料车。其中零件定位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若干从上往下依次交替排列的翻转钩和过渡钩,翻转钩一端与过渡钩一端可活动抵接,翻转钩另一端与过渡钩另一端均为自由端;翻转钩自由端端部突出支撑单元的侧部设置,翻转钩与过渡钩均与支撑单元转动连接,翻转钩可在自身重力下进行翻转使其自由端回缩至不突出支撑单元侧部,在外力作用下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过渡钩也可在自身重力下及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零件定位装置,可对多层零件进行定位支撑,并使各层零件有序地拿取与放置,在整个零件的装卸过程中不会造成干涉。过程中不会造成干涉。过程中不会造成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及精定位料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上料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及精定位料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生产线上料车的定位装置一般都是固定不动的,且支撑点比较单一,定位效果较差,一次只能装卸在同一层的零件,无法做到多层零件在不同步骤进行有序地装件及取件。
[0003]中国专利CN210388041U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生产线的多车型工件存储及定位系统,在其工件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点,具有较好的定位支撑效果,但其在进行多层零件的层叠放置时,在装件或取件时均容易造成干涉,无法实现多层零件的定位及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可对多层零件进行定位支撑,并实现各层零件的有序拿取与放置,在整个零件的装卸过程中不会造成干涉。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若干从上往下依次交替排列的翻转钩和过渡钩,所述翻转钩一端与所述过渡钩一端可活动抵接,所述翻转钩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钩另一端均为自由端;所述翻转钩自由端的端部突出所述支撑单元的侧部设置,所述翻转钩与所述过渡钩均与所述支撑单元转动连接,所述翻转钩可在自身重力下进行翻转使其自由端回缩至不突出所述支撑单元侧部,在外力作用下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所述过渡钩也可在自身重力下及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
[0007]本技术的支撑单元用于对整个零件定位装置进行支撑,使定位单元可以稳固地放置。定位单元用于对零件装卸时进行定位,便于使零件可以稳固地放置,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造成掉落,也为后续的机械手抓取零件提供便利。翻转钩作为定位单元中起主要定位作用的零件,利用其突出支撑单元的部分对零件进行定位及支撑,同时利用其自身可进行翻转的结构,在零件取出后,在自身重力下进行翻转,使突出支撑单元的部分缩回,达到不突出支撑单元侧部的状态,避免下一层零件取出时造成干涉。过渡钩用于在翻转钩之间起连接过渡的作用,将相邻的上下两层的翻转钩的力进行传递,使翻转钩实现在各层零件放置时突出支撑单元的部分处于水平状态,可以使零件进行稳固地定位与支撑,及在各层零件取出时翻转钩突出支撑单元的部分缩回支撑单元内,使下一层零件取出时不会造成干涉。
[0008]优选地,所述翻转钩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部件和定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重量大于所述定位部件的重量;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过渡钩可活动抵接。
[0009]优选地,所述翻转钩数量大于所述过渡钩数量,且在所述定位单元靠近所述支撑
单元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翻转钩。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立柱与支脚,所述支脚设于所述立柱底部并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若干转轴,在所述立柱上从上往下依次平行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翻转钩或所述过渡钩后插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件为直线型,所述定位部件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且分别穿过翻转钩与穿过过渡钩的转轴之间的间距,所述驱动部件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且分别穿过翻转钩与穿过过渡钩的转轴之间的间距。
[0012]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单元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定位单元进行翻转角度限制的第一限位单元。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精定位料车,包括底盘、若干如上所述的零件定位装置,所述底盘包括用于支撑的框架、便于使所述框架移动的若干轮组、用于使料车可精准定位于料车定位装置的第二限位单元,若干轮组设于所述框架底部并与所述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单元设于所述框架上,若干零件定位装置设于所述框架上并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框架底部进行限位的挡块、设于所述框架前端对料车进行前后方向限位的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框架前端对料车进行前后左右方向限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挡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均与所述框架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轮组包括两个设于所述框架前端的且用于确定方向的定向轮、两个设于所述框架后端的且用于调整方向的万向轮、四个设于所述框架中部的且用于导向的导向轮,所述定向轮、所述万向轮、所述导向轮均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
[0016]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不同车型的料车进行检测的车型检测块、用于多个料车首尾相连的拖钩与拖杆、用于推动料车的推手,所述车型检测块设于所述框架上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拖钩设于所述框架前端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拖杆与所述推手均设于所述框架后端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0017]零件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
[0018]在支撑单元上从下往上对定位单元进行排序,最底层的为第一层,在第一层上方的为第二层,依次类推。当零件往下放前,见图3为第一状态,当第一层零件下方时,见图4为第二状态,零件触碰第一层翻转钩的定位部件,第一层翻转钩的定位部件被第一层零件往下压,此时第一层翻转钩的驱动部件开始上翘,同时打向第一层过渡钩,第一层过渡钩联动翘起,继续打向第二层翻转钩的驱动部件,第二层翻转钩的驱动部件适当翘起,第二层翻转钩的定位部件适当下翻,使得第二层翻转钩能够托住第二层零件,此时将第二层零件往下放,见图5为第三状态,依次类推。零件放置时是从下往上放置,零件取出时是从上往下取出,因此,零件取出为零件放置的逆过程。当零件被取出时,第二层零件施加在第二层翻转钩定位部件的压力撤销,第二层翻转钩的驱动部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往下翻转,第二层翻转钩的定位部件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往上翻转,这样,在后续取出第一层零件时将不会与第二层翻转钩的定位部件干涉,依次类推。利用翻转钩的翻转功能,使定位部件可以在放置零件时突出支撑单元靠近零件的纵向平面设置,在取出零件时定位部件回缩至支撑单元靠近零件的纵向平面内,避免对后续零件取出时造成干涉,这样,可以实现多层零件的依次有序地放置及取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翻转钩与过渡钩的互动原理巧妙实现了零件多层装载及出件的功能;
[0021](2)第二限位单元从多个位置对料车进行限位,使料车进入料车定位装置时可实现精准定位;
[0022](3)车型检测块可以使料车定位装置轻易地识别不同车型的料车,避免错误装件。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零件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翻转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零件定位装置第一状态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零件定位装置第二状态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种零件定位装置第三状态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一种零件定位装置第四状态示意图;
[0029]图7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一种精定位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和定位单元(2),所述定位单元(2)包括若干从上往下依次交替排列的翻转钩(21)和过渡钩(22),所述翻转钩(21)一端与所述过渡钩(22)一端可活动抵接,所述翻转钩(21)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钩(22)另一端均为自由端;所述翻转钩(21)自由端的端部突出所述支撑单元(1)的侧部设置,所述翻转钩(21)与所述过渡钩(22)均与所述支撑单元(1)转动连接,所述翻转钩(21)可在自身重力下进行翻转使其自由端回缩至不突出所述支撑单元(1)侧部,在外力作用下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所述过渡钩(22)也可在自身重力下及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钩(21)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部件(211)和定位部件(212),所述驱动部件(211)的重量大于所述定位部件(212)的重量;所述驱动部件(211)与所述过渡钩(22)可活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钩(21)数量大于所述过渡钩(22)数量,且在所述定位单元(2)靠近所述支撑单元(1)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翻转钩(2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零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立柱(11)与支脚(12),所述支脚(12)设于所述立柱(11)底部并与所述立柱(11)连接;所述支撑单元(1)还包括若干转轴(13),在所述立柱(11)上从上往下依次平行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转轴(13)穿过所述翻转钩(21)或所述过渡钩(22)后插入所述通孔与所述立柱(11)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212)为直线型,所述定位部件(212)的长度n小于相邻两个且分别穿过翻转钩(21)与穿过过渡钩(22)的转轴(13)之间的间距d,所述驱动部件(211)的长度m大于相邻两个且分别穿过翻转钩(21)与穿过过渡钩(22)的转轴(13)之间的间距d。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康张展鸿解维炳王瑾董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