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68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灯体与雷达处于独立的模块,占用的空间与成本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反光杯本体,双波段光源,设置在反光本本体的内侧,双波段光源中心波长为处于两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光源和可见光源;带通膜系层,设置在反光杯本体内层,使得双波段光源中的一波段透射到反光杯本体中,另一波段反射;反光杯本体为至少透过双波段光源中一波段的透光材质;电镀反射层,设置在反光杯本体外层,用于反射透射到反光杯本体中的波段光源。本方案一体式设置,使汽车产品等外观上更加紧凑;因为双波段的整形实现是使用一个模具成型的反光杯实现,使得双波段应用光学系统光轴相对关系一致性好。应用光学系统光轴相对关系一致性好。应用光学系统光轴相对关系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光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灯反光杯和车载雷达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智慧汽车领域,用于自动驾驶或车载雷达探测等,但是目前主流车载雷达都为独立模块,即车载雷达的激光雷达光源和激光雷达探测器即使有与车灯区域集成的,也是独立于反光杯的独立模块。
[0003]当前比较主流的车载雷达安装,无非就是如下几种:车顶式、前置车载雷达以及后置车载雷达; 这类技术方案的缺点主要包括:(1)外露,风吹雨淋,无保护;(2)额外独立模块,使得整车看起来不紧凑。此类方案占用较多的结构设计空间和成本。
[0004]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汽车组合激光雷达前大灯及汽车”,其公告号CN104986096B,包括:灯罩和设置在所述灯罩内的至少一个灯体,所述灯罩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激光雷达;所述灯体通过自动调节关节点安装在车体上,所述自动调节关节点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稳平装置,所述激光雷达通过稳平装置安装在连接座上,所述稳平装置用于确保激光雷达的平稳连接状态。该方案的雷达与灯体分体设置,结构不紧凑,占用较多的结构设计空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灯体与雷达处于独立的模块,占用的空间与成本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将雷达主动光与传统车灯照明光源压缩到一个反光杯实现,使得车灯既有传统车灯照明的作用,也有雷达光照明的作用,极大节省结构设计空间和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包括反光杯本体,还包括:双波段光源,设置在反光杯本体的内侧,双波段光源中心波长为处于两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光源和可见光源;带通膜系层,设置在反光杯本体内层,使得双波段光源中的一波段透射到反光杯本体中,另一波段反射;所述的反光杯本体为至少透过双波段光源中一波段的透光材质;电镀反射层,设置在反光杯本体外层,用于反射透射到反光杯本体中的波段光源。
[0007]本方案一体成型,不增加装配工序,设计完成后,不会增加部件成本。一体式,外观上与传统车灯一样,不额外增加外观设计和额外模块空间预留,使汽车产品等外观上更加紧凑。因为双波段的整形实现是使用一个模具成型的反光杯实现,使得双波段应用光学系统光轴相对关系一致性好,免去了两个独立模块的光轴调试麻烦。内置于传统可见光车灯内部,有车灯外罩保护,避免外露,使得雷达功能更加可靠。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杯还包括类菲涅尔层,设置在反光杯本体内层,实现菲涅尔
透镜原理的光学结构,对入射到反光杯本体的双波段光源光束与从反光杯本体出射的光束整形。本方案采用类菲涅尔层、透光实体与反光杯外反射层的结构配置,结构紧凑,不额外增加独立模块。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类菲涅尔层为同心螺纹。菲涅尔透镜是指将厚透镜用一圈圈的同心螺纹来代替,达到同样的光学效果,对光束进行整形。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类菲涅尔层呈同心圆分布。采用同心圆分布作为达到类似菲涅尔透镜原理的光学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类菲涅尔层以阶梯形结构沿反光杯内层中心点中心对称分布。采用阶梯形结构作为达到类似菲涅尔透镜原理的光学结构。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类菲涅尔层以鳞甲多边形结构沿反光杯内层中心点中心对称分布。采用鳞甲多边形结构作为达到类似菲涅尔透镜原理的光学结构。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可见光源波段为380~780nm;雷达光源波段包括850nm、905nm或940nm。将雷达主动光与传统车灯照明光源压缩到一个反光杯实现,使得车灯既有传统车灯照明的作用,也有雷达光照明的作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电镀反射层为全光谱反射电镀层。对投射到反光杯本体中的光束进行整形。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一体成型,不增加装配工序,设计完成后,不会增加部件成本。
[0016]2.一体式,外观上与传统车灯一样,不额外增加外观设计和额外模块空间预留,使汽车产品等外观上更加紧凑。
[0017]3.因为双波段的整形实现是使用一个模具成型的反光杯实现,使得双波段应用光学系统光轴相对关系一致性好,免去了两个独立模块的光轴调试麻烦。
[0018]4.内置于传统可见光车灯内部,有车灯外罩保护,避免外露,使得雷达功能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路传播原理图。
[0021]图中1.反光杯本体,2.双波段光源,3.电镀反射层,4.带通膜系层,5.类菲涅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3]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如图1所示,包括反光杯本体1、双波段光源2、电镀反射层3、带通膜系层4和类菲涅尔层5。
[0024]在本实施例中,反光杯为传统的车灯反光杯的改进,反光杯为弧形的反光杯。
[0025]反光杯本体1为至少透过双波段光源中一波段的透光材质。此类透光材质种类很多,塑料材质常用的有pmma、pc、E48R等,玻璃材质如成都光明玻璃库等。
[0026]在本实施例中,双波段光源2是指中心波长为处于两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光源和可
见光源。波段一段意义上是指380~780nm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如常用的850nm,905nm,940nm等),一直到雷达用到的毫米波波段。
[0027]在本实施例中,某车载雷达选用940nm(也可是其他近红外或中长红外波段,比如1550nm,毫米波等)作为发射光源,车灯照明为可见光(380~780nm),可将两种波段光源均置于图中所示的双波段光源位置。
[0028]反光杯本体1的外层涂有电镀反射层3,电镀反射层3用于反射透射到反光杯本体1中的波段光源。电镀反射层3为全光谱反射电镀层或但波段反射电镀层。
[0029]反光杯本体1的内层设置有类菲涅尔层5。类菲涅尔层5为包含菲涅尔螺纹透镜在内的,包含同心圆分布、阶梯分布或鳞甲多边形形式的类似菲涅尔透镜原理的的一些光学结构。类菲涅尔层5对入射到反光杯本体1的双波段光源光束与从反光杯本体1出射的光束整形。
[0030]带通膜系层4设置在类菲涅尔层5表面,带通膜系层使得双波段光源中的一波段透射到反光杯本体中,另一波段反射。
[0031]如图2所示,第一光束a为双波段光源2光束。双波段光源2光束入射到类菲涅尔层5上的带通膜系层4上,因为带通膜系层4的特性,将第二光束b反射,将第三光束c折射到反光杯本体1中。第二光束b和第三光束c分别为两种不同波段的单波段光源。第三光束c在经过电镀反射层3后反射成为第四光束d,第四光束d在从反光杯本体出射时,经过折射,形成第五光束e。
[0032]类菲涅尔层5在反射和折射的同时,也要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包括反光杯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波段光源(2),设置在反光杯本体(1)的内侧,双波段光源(2)中心波长为处于两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光源和可见光源;带通膜系层(4),设置在反光杯本体(1)内层,使得双波段光源中的一波段透射到反光杯本体(1)中,另一波段反射;所述的反光杯本体(1)为至少透过双波段光源中一波段的透光材质;电镀反射层(3),设置在反光杯本体(1)外层,用于反射透射到反光杯本体(1)中的波段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双波长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杯还包括类菲涅尔层(5),设置在反光杯本体(1)内层,实现菲涅尔透镜原理的光学结构,对入射到反光杯本体(1)的双波段光源光束与从反光杯本体(1)出射的光束整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自立刘林代超飞王继锴肖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